《“神药”二甲双胍再添作用!柳叶刀:感染早期服用,新冠后遗症发生风险显著降低63%!》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7
  •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几乎听不到周围有人在谈论“复阳”的事儿,各大媒体对新冠的关注一下子降至“冰点”,甚至连专家们的发言都变成了“新冠传不动了”......

    3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疫情通报显示:新冠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3月9日降至7786,检测阳性率仅为1.0%。甚至相比之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反而呈上升趋势。

    从长达三年的抗击新冠到短短三个月的“人间蒸发”,让人不禁有些恍惚:新冠真的消失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现阶段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锐减,但此前《JAMA》上刊登的数据表示,在感染新冠的3个月后,仍有6.2%左右的感染者仍存在至少一种症状——没错,就是人们熟知的长新冠(Long COVID)。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长新冠”的定义为: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仍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疼痛/不适、睡眠障碍、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等等。

    一直以来,人们对长新冠持着“看他不爽又干不掉他”的状态,只能在新冠后遗症出现之后再对症治疗。但近日,《柳叶刀》预印本上最新发表的重磅论文发现,“神药”二甲双胍竟然还具有降低长新冠风险的作用!

    这项涵盖超1千人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就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使长新冠的发生风险有效地降低42%;而在长新冠症状出现的4天内使用,发生率则会显著降低63%。

    神药不愧为神药!如果该研究能顺利过审,或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957年二甲双胍首次被运用于临床,最常见的用法莫过于治疗2型糖尿病,全球约有上亿人在服用二甲双胍,可以说目前几乎没有哪种降糖药能撼动其位置。但仅凭借降糖,二甲双胍还不至于被称为“神药”,其“神”之处在于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新惊喜——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包括肺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甚至在控制体重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等等。

    但没想到的是,二甲双胍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为了评估不同药物对长新冠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2x3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人群进行了长达300天的随访,依此收集了数据来比较二甲双胍(metformin)、伊维菌素(ivermectin)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三种药物对长新冠的预防效果。

    在入组时,参与者被要求感染新冠病毒的时间≤3天。最终共纳入了112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在45岁,BMI的均值为30kg/m2。

    在整个随访期间,有8.4%的受试者出现了长新冠。对比来看,二甲双胍组出现新冠后遗症的比例明显更小,仅为6.3%;而与之相匹配的安慰剂组,该比例达到了10.6%。

    换言之,在长期随访期间,与安慰剂相比,二甲双胍使得长新冠的发生率降低了42%!

    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发现,在症状出现的早期使用二甲双胍,预防长新冠的效果会更好。

    如果在症状出现后≤4天开始服用,长新冠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63%;但超过4天才服用,风险则只会降低36%,效果远不如前者。

    而除了二甲双胍之外的伊维菌素和氟伏沙明,看起来就没啥用了。和安慰剂组的差别几乎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这两种药物不具备预防长新冠的功效。

    此外,研究者还评估了其他会影响长新冠的风险因素,包括:性别和是否接种疫苗。

    在本研究中,女性发生长新冠的比例更高,约为11.1%,高于男性的4.9%。

    而接种疫苗对长新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相比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即使在接种一针的情况下,患者发生长新冠的风险都会显著下降,在6.6%左右。如果接种过加强针,预防效果则会更好,在接种了加强针的参与者中仅有1人出现了长新冠症状,可见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

    综上,这项持续了约10个月的随机、四盲、3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神药”二甲双胍能使长新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42%!此外,在症状出现早期,越早用药效果越好。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所长Eric Topol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二甲双胍价格廉价、安全性极高;在得到了这项以金标准方法的验证后,有可能改写临床实践。

    无独有偶,二甲双胍与新冠治疗的“渊源”不止于此。此前,医学顶刊《NEJM》上曾刊登过“神药”对新冠危重症的预防效果,该研究对超一千名研究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二甲双胍治疗能使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住院率、急诊风险和死亡率降低约40%。

    不过,上述研究纳入的人群更多限制在门诊接受治疗的新冠感染者,而非在急诊接受治疗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甲双胍啊二甲双胍,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参考资料:

    https://ssrn.com/abstract=4375620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1662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c04e6313603.html
相关报告
  • 《柳叶刀子刊:新冠感染后使用二甲双胍或可将患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40%!》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5
    •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于新冠后遗症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感染 SARS-CoV-2 可导致 COVID-19 后病症,也称为长期 COVID,简称“长新冠”。长新冠是异质性的,从单一症状到严重的多器官受累,从轻微和短暂的到长期衰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长新冠不成比例地影响属于种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因此,防止长新冠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评估了在 SARS-CoV-2 感染后立即使用二甲双胍、伊维菌素或氟伏沙明对门诊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可以降低长期 COVID 的风险。该研究题为“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incidence of post-COVID-19 condition over 10 months (COVID-OU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quadruple-blind, parallel-group, phase 3 trial”,发表在The Lancet子刊杂志。 在现有的研究中, SARS-CoV-2 感染后长新冠流行率的估计不同。在大流行初期,感染后超过 4 周的症状并未得到充分认识,而且大多数试验对参与者的跟踪时间不超过 35 天。被医疗提供者诊断为长期 COVID 的感染 SARS-CoV-2 的成年人的比例仍然很少描述。以往的研究人员试图使用电子健康记录 (EHR) 数据来了解长新冠,但可靠地捕捉这种情况具有挑战性。直到2021年10月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加入长新冠的代码,人们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担忧。 这项由研究者发起、随机、四盲、安慰剂对照的 3 期试验 (COVID-OUT)在美国的六个地点进行。主要结果是在开始研究药物后第 14 天出现严重的 COVID-19,。一个关键的次要结果是长新冠的发生率;该试验包括每月随访 300 天,以评估预先设定的次要假设,即早期使用研究药物治疗 COVID-19 可预防长新冠。 严重 COVID-19 被定义为满足四部分二元复合结果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家庭血氧仪低氧血症、急诊就诊、住院或因 COVID-19 死亡。 2020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2 年 1 月 28 日期间,研究人员对 6602 人进行了资格评估,并随机分配了 1431 人。在主要的改良意向性治疗人群的 1323 名参与者中,1126 名同意进行长期随访,并在第 180 天的长新冠评估后完成至少一项调查。其中564 名接受二甲双胍,562 名接受匹配的安慰剂;361 人接受了伊维菌素,378 人接受了匹配的安慰剂,297 人接受了氟伏沙明,298 人接受了匹配的安慰剂。 从症状出现到开始研究药物的中位持续时间为 5 天 ,1108 名参与者中有 519 人 (46.8%) 在症状出现后 4 天内开始研究药物。总体而言,1126 名参与者中有 619 名 (55.0%) 在入组前接受了初级 SARS-CoV-2 系列疫苗接种,其中 57 名 (5.1%) 接受了 2021 年的初始单价加强剂。 到第 300 天,接受二甲双胍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6.3% ,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10.4%。研究人员表明二甲双胍降低长新冠风险的作用在按先验基线风险因素分类的亚组中是一致的。当二甲双胍在症状出现后不到 4 天内开始使用时,其降低长新冠风险的效果可能比那些在 4 天内开始使用二甲双胍的人更大或出现症状后更长时间。 伊维菌素和氟伏沙明对长新冠的发生率均无显着影响。到第 300 天,接受伊维菌素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7.7%,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8.1%;接受氟伏沙明的参与者的长新冠累积发生率为 10.1%,而在接受匹配的参与者中为 7.5%。 总体而言,到第 300 天时,632 名女性参与者中的 69 人(10.9%)和 494 名男性参与者中的 24 人(4.9%)被诊断为长新冠。在至少接种过初级 SARS-CoV-2 疫苗的参与者中系列中,619 人中有 41 人(6.6%)报告诊断为长新冠,而 507 人中有 52 人(10.3%)未接种疫苗。在入组前接受过加强疫苗接种的 57 名参与者中,只有一名参与者报告了长新冠的诊断。 总之,在 10 个月的随访期间,使用二甲双胍对早期门诊 COVID-19 患者进行治疗可将随后发生长新冠的风险降低 41.3%。这一发现与试验前 14 天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重症 COVID-19 的医疗保健利用率降低 42.3% 一致。氟伏沙明和伊维菌素并未降低长新冠的风险,这也与第 14 天严重 COVID-19 结果的发现一致。 随着 COVID-19 大流行的继续发展,所有疗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干预试验来评估长新冠发病率,包括接受过疫苗接种和加强疫苗接种的人群以及之前感染过 SARS-CoV-2 的人群。长新冠是一种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健康、心理健康和经济后遗症。因此,正如专家所说:我们不能只看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也要看到它给我们提供的机遇,以及让人类如何重新思考。后新冠时期既不能“恐冠”也不能“轻冠”。 来源: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3)00299-2/fulltext#%20
  • 《首个预防新冠后遗症药物出现:二甲双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3
    • 2023年以来,新冠病毒导致的感染已经大大减少,然而,之前感染后康复者中有一部分会持续出现生理、心理或认知方面的症状,即长期新冠后遗症,简称“长期新冠”(Long Covid),影响大约10%的新冠感染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长期新冠”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的一种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头晕、脑雾、嗅觉或味觉丧失等。“长期新冠”可以持续3个月、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这种疾病已被描述为正在形成的下一个公共卫生灾难。 二甲双胍(Metformin)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具有降低血糖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也是全球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全世界有上亿人在服用二甲双胍。作为一个老药,人们对于二甲双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热度也是日益高涨,而二甲双胍也总是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它的认知,并持续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有减肥的功效。许多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还观察到二甲双胍在抗衰老、治疗认知障碍、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有益作用,因此二甲双胍也被人们称为“神药”。 近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预印本平台发表了题为:Outpatient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COVID Over 10 Months:A Multi-Center,Quadruple-Blind,Parallel Group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的论文。 这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在新冠感染早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将长期新冠发生率降低42%,如果在出现症状4天内使用二甲双胍,能够将长期新冠发生率降低63%。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四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评估氟伏沙明、伊维菌素或二甲双胍治疗COVID-19患者的疗效,并对他们他们进行了300天的随访,以确定早期治疗是否可以预防长期新冠及新冠急性后遗症。 共1125名SARS-CoV-2感染者参与研究并接受长期随访,他们是30岁至85岁之间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中位年龄为45岁,在参与研究前一周内确诊SARS-CoV-2感染,并且没有其他新冠感染史。此前曾使用过上述三种药物中的任何一种都会被排除在外,涉及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时,她们将只接受二甲双胍或安慰剂,这是因为氟伏沙明和伊维菌素对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的安全性信息不足。 研究结果显示,在300天随访期间,安慰剂组的长期新冠发生率为10.6%,而二甲双胍治疗组的长期新冠发生率为6.3%,二甲双胍将长期新冠发生率降低了42%。如果在出现症状<4天内开始服用二甲双胍,那么他们长期新冠发生率将降低63%。而伊维菌素和氟伏沙明治疗没有显示出降低效果。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的长期新冠发生率(11.1%)显著高于男性(4.9%)。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至少接种一次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长期新冠风险。57名接种过新冠疫苗加强针的人中只有1人出现长冠新冠,这强调了新冠疫苗接种在降低长期新冠风险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二甲双胍治疗还将COVID-19相关的住院、急诊就诊和死亡率降低40%。这部分结果已于2022年8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新冠患者,不仅可以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还可以降低康复后出现长期新冠的风险。然而,伊维菌素或氟伏沙明治疗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