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周报》(Crop Biotech Update)6月22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农作物品种培育的速度,如果不尽快引入新改良的粮食作物品种,那么未来1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粮食大幅减产,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将难以适应全球暖化,进而对全球的粮食安全形成严峻挑战。此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学术期刊上。
尽管该研究涉及的是非洲地区的玉米作物,但是对于热带地区所有作物的影响是相同的。根据农业、监管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数据的波动情况,科研人员模拟出在当前作物育种系统下所能产生的一般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情形。模拟结果显示最早到2018年非洲某些地区作物产量将会明显降低,到2031年非洲主要玉米种植区的作物产量将会明显降低。
科学家们称,作物“换代”的速度跟不上气候变暖的速度,这种滞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同一区域一季能种植的作物数量有限;政府要花费时间对农作物试验进行审核,新作物品种的种子进入市场销售存在种种商业阻碍。总而言之,农民想要获得新的作物种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安迪·查理诺(Andy Challinor)教授认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是加快育种速度。此外,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气温,对未来的气候条件做出明智的预判、提前采取措施同样重要。该团队提供的最新有力证据指出在温暖的环境中育种刻不容缓。 为此,研究者们在津巴布韦、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实地考察了高温对作物生长期的影响,通过收集数据,试图找出能够适应温暖气候的农作物品种。
目前,当务之急是增加对此类课题的科研投入,研发出更先进的育种技术,帮助全世界农民在应对气候变化困扰过程中步步领先,使全球粮食安全从中受益。
学者们认为,此项研究对非洲以外的地区也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位于热带的玉米种植地区。最乐观的评估结果表明,如果10年内农业、政策、市场和技术各方面都适时开发新品种,那么农作物将会适应从现在到2050年较长时间的气温变化。
(编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