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单原子钴催化剂用于改进电催化。》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06
  • 在许多催化和能源领域,用成本效益的催化剂来取代贵金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兴趣,而集约化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碳作为不含金属的候选材料的过渡金属部位的整合上。近年来,单原子分散催化剂(SAC)的发现为多相催化提供了新的前沿。然而,电催化应用的SAC仍受到一些理论和实验的限制。在催化过程中,通过优化其与吸附剂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囊泡的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非平面配位的构建,实现了在单原子中心的良好的三维电子占位和增强的金属-吸附相互作用,得到了先进的x射线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的证实。在非平面协调中,设计的原子分散的钴矿场显著改善了催化活性和对氧还原反应的选择性,接近了基准的铂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SAC的活性位点的说明表明了金属性质的催化位点和与媒介相关的催化途径。在促进其催化性能的SAC上实现结构和电子工程,为消除单原子催化剂设计与电催化应用之间的差距提供了范例。

    ——文章发布于2018年3月5日

相关报告
  • 《Nature | 单原子铁催化剂在弯曲载体上的酸性氧还原反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5-08-20
    • 发表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作    者:王丹,张锁江(通讯作者)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被誉为“氢气的充电宝”,具有高效率、快启动、零排放等优势,在交通、便携式电源和固定式发电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目前,PEMFC的催化剂多为铂(Pt)等贵金属,储量有限、价格高昂,严重制约了PEMFC的规模化生产。铁/氮-碳(Fe/N-C)材料因成本低、活性较高,被视为PEMFC中贵金属催化剂的有力替代者,但由于含氧化合物反应中间体的强吸附作用,以及芬顿反应导致的铁物种脱金属现象,其活性和耐用性仍无法满足性能标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合成了二维碳层上具有大量纳米Fe/N-C HoMS的三维催化剂CS Fe/N-C。     该纳米催化剂Fe/N-C HoMS直径约10?nm,高约4?nm,约有五个壳层。该催化剂由大量分散在二维碳层上的纳米凸起组成,其中单铁原子位点主要嵌入纳米凸起的内弯曲表面。纳米凸起的石墨化外碳层不仅能有效削弱含氧化合物反应中间体的结合强度,还能降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在5 cm2单电池测试中,该催化剂展现出目前报道的最优综合性能:在1.0 bar H2-air条件下,峰值功率密度达0.75 W cm-2;经303小时恒压运行后,仍保持86%的初始电流。该研究构建了可叠加、模块化的单原子催化剂设计思路,通过“内层催化位点+外层防护促脱”协同优化吸附-反应-促脱防护三要素,使非贵金属催化剂在PEMFC中具有优异性能,为未来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范式。 发表日期:2025-8-13
  • 《科学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9
    • 阻碍环保氢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和其他车辆的一个因素是铂催化剂的成本。 使用不太贵重的铂的一种方法是将其与其他较便宜的金属结合使用,但这些合金催化剂在燃料电池条件下往往会迅速降解。 现在,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合金催化剂,既能减少铂的使用,又能在燃料电池测试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据《焦耳》杂志报道,这种催化剂由铂合金和纳米颗粒中的钴制成,在反应性和耐久性方面都超过了美国能源部(DOE) 2020年的目标。 “合金催化剂的耐久性是该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布朗大学化学研究生Junrui Li说。 “研究表明,合金最初的性能比纯铂要好,但在燃料电池中,催化剂的非贵金属部分会很快被氧化和过滤掉。” 为了解决这个浸出问题,Li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合金纳米颗粒。 这些粒子有一个纯铂外壳,围绕着一个由铂和钴原子交替层构成的核心。 布朗大学(Brown)化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Shouheng Sun表示,这种分层的核心结构是催化剂反应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内核中原子的分层排列有助于平滑和收紧外壳中的铂晶格,”Sun说。 “这增加了铂的反应性,同时也防止了钴原子在反应过程中被吃掉。这就是为什么在金属原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这些粒子比合金粒子表现得更好。” 关于有序结构如何增强催化剂活性的细节在焦耳论文中有简要描述,但更具体地说,在发表在《化学物理杂志》上的另一篇计算机建模论文中。 这项建模工作由安德鲁·彼得森(Andrew Peterson)领导,他是布朗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也是焦耳论文的合著者。 为了进行实验工作,研究人员测试了催化剂的能力来执行氧还原反应,这对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一侧, 从氢燃料中剥离出来的电子会产生驱动电动机的电流。在电池的另一端,氧原子吸收这些电子来完成一个循环。 这是通过氧还原反应完成的。 初步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良好,优于更传统的铂合金催化剂。 新催化剂在3万次电压循环后仍然保持活性,而传统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下降。 但是,尽管实验室测试对于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很重要,研究人员说,它们并不一定能显示催化剂在实际燃料电池中的性能。 与实验室测试环境相比,燃料电池环境温度更高,酸度也不同,这将加速催化剂的降解。 为了弄清楚这种催化剂在这种环境下能维持多久,研究人员将这种催化剂送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一个实际的燃料电池中进行测试。 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初始活性和长期耐久性方面都优于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目标。 美国能源部要求研究人员开发催化剂,到2020年,其初始活性为每毫克铂0.44安培,在3万次电压循环(大致相当于燃料电池汽车使用5年)后,其活性至少为每毫克铂0.26安培。 对新催化剂的测试表明,它的初始活性为每毫克0.56安培,在3万次循环后的活性为每毫克0.45安培。 “即使经过了30000个循环,我们的催化剂仍然超出了能源部最初的活性目标,”Sun说。 “在真实的燃料电池环境中,这种性能真的很有前途。” 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催化剂的临时专利,他们希望继续开发和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