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DNA疫苗的快速发展》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6-10-27
  • 从2015年开始到在美洲和加勒比爆发期间,寨卡病毒(ZIKV)被确定为先天性疾病的原因。由于来自地方病和旅行相关的持续性暴露胎儿风险,预防育龄妇女和他们伴侣的病毒血症疫苗成为当务之急。 研究人员发现用表达ZIKV的前膜和包膜蛋白的DNA的疫苗接种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是免疫原性的,并且在ZIKV攻击后防御病毒血症与血清中和活性相关。 这些数据不仅表明DNA疫苗接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方法来保护免受ZIKV感染,但也建议疫苗诱导中和活动的保护阈值,防止急性感染后的病毒血症。

  • 原文来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4/6309/237
相关报告
  • 《RNA疫苗技术尚处早期发展阶段》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1-20
    • 疫苗教会我们的身体识别并摧毁致病因子。通常情况下,疫苗采取注射的形式,将低剂量的病原体或其表面的蛋白质或糖片段,即抗原注入人体,以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入侵者。但是,RNA疫苗无需携带任何感染因子,只为人体细胞提供指令,指导细胞表达病毒蛋白片段,让细胞产生抗原。   早在30年前,将RNA应用于疫苗的想法已然出现。几十年后,在今天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RNA技术再次被寄予厚望。英国《自然》近日发文回顾RNA疫苗技术的发展历程。   RNA疫苗早在30年前就获关注   30年前,RNA疫苗被法国研究员最早用于在老鼠体内编码流感病毒抗原,并显现出预期反应。然而由于当时用于注入RNA疫苗的脂质载体在人体内使用毒性过大,直至后来脂质纳米粒技术被发现,RNA疫苗才得以投入使用。   2012年,瑞士著名制药企业诺华公司的吉尔与其团队开始尝试将RNA疫苗在发展中产生的新技术投入测试。他们将一串RNA封装在小脂肪滴中,并以此成功地为老鼠接种了对抗呼吸道病毒的疫苗。   大约在吉尔和他的同事们描述了首个脂质纳米粒技术封装的RNA疫苗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诺华、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巴斯德和其他团队研究RNA编码的疫苗和疗法。然而,没有一家大牌公司坚持使用这项技术。DARPA前项目经理丹·瓦滕多夫表示:“尽管数据看起来不错,但他们不愿承担新的疫苗监管途径带来的任何风险。”   但与DARPA项目有联系的两家规模较小的公司仍在继续研发这项技术。其中之一是德国图宾根的CureVac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开始对狂犬病疫苗进行人体试验。目前,CureVac也有一种新冠肺炎疫苗处于临床试验晚期阶段。   另一家是美国Moderna公司,它建立在DARPA资助的基础上,最终在2015年底将一种新禽流感病毒株的RNA疫苗投入临床测试,结果引起足够强烈的免疫反应。于是,该公司推进了巨细胞病毒(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病因)、两种蚊媒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和3种导致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病毒的RNA疫苗的人体试验。   2015年,由于制造临床级RNA疫苗能力有限,应用于人体还遥遥无期,诺华公司出售了其疫苗业务。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曾收购诺华大部分疫苗资产,并在2019年也开始评估一种基于RNA的狂犬病疫苗。   到2020年初,RNA疫苗临床开发的全部范围仅限于:只有12种候选疫苗进入人体试验;4种候选疫苗在初步测试后迅速被放弃;只有一种巨细胞病毒疫苗进入了更大规模的后续研究。   RNA疫苗技术在病毒防治中受到重视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基因治疗研究员克里斯蒂·布卢姆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仅在过去的10个月里,就有至少6种基于RNA的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例如,Moderna公司在收到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后的4天内就做到了这一点。随后,该公司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合作,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概念验证实验,然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启动了第一次人体试验。   上个月,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研发的RNA疫苗,以及美国Moderna公司的RNA疫苗,获得了几个国家监管机构的紧急批准,用于投入新冠肺炎的防治。   此外,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的疫苗专家贾斯汀·里奇纳正在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一种基于RNA的登革热疫苗,通过对攻击人类细胞的包膜蛋白的登革热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切断或编码。通过重复这种设计,研究人员已经在老鼠身上测试了大约15种候选疫苗。   疫情推动RNA疫苗进一步发展   RNA疫苗似乎是为速度而生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更易于快速合成并投入使用。研究人员可以从病原体的遗传序列中快速提取出一个潜在的抗原编码片段,将该序列插入DNA模板中,然后在疫苗进入人体之前合成相应的RNA。   有了RNA技术,疫苗制造商可以更快地转向有效选择抗原,仅根据基因测序即可快速开展疫苗研发。而传统的疫苗制造方法需要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不仅昂贵,还有耗时的步骤。   相较传统疫苗,RNA疫苗技术的改进创新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追踪疫苗研发的不同阶段。在现阶段,RNA疫苗技术更成为治疗肺结核、艾滋病、疟疾等顽固疾病,以及快速更新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有效方案。   但尽管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但是今天的RNA疫苗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其发展的不成熟使得大规模投入生产和使用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生产原料昂贵、存在副作用、需要-70℃冷链方式贮存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冠疫情发展的紧急情形正促使专业人员加紧对RNA疫苗的研究进程。此外,RNA疫苗研发还面临资金方面的阻力,一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消退,许多公司可能会放弃这一技术战略。   科技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正如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家罗宾·沙托克所言:“RNA技术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我想,未来几年,我们还将看到几代人对这项技术的更新迭代。”
  • 《印药企开发出寨卡病毒疫苗》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2-05
    • 【印度Zee新闻网站2月3日报道】题:科学家说,世界上首个寨卡病毒疫苗在印度研发 这是一个重要的“印度制造”时刻。印度海得拉巴一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开发出了世界上首个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事实上,他们说,开发出了两种。 正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疫苗,其他全球公司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海得拉巴的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称,它已经为寨卡病毒疫苗申请了专利。 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总裁克里希纳·埃拉说:“我们可能是世界上首家申请寨卡病毒疫苗专利的公司,早在9个月前就提出了申请。” 该公司利用官方进口的寨卡病毒开发出了两种候选疫苗,不过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还需很长时间。埃拉说,他已经寻求政府的支持,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已着手提供帮助。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负责人苏米亚·斯瓦米纳坦说:“我们已经获悉了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候选疫苗的情况。我们将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开发的可行性。这是‘印度制造’产品的很好范例。” 埃拉说,在最佳条件下,他的公司4个月内就能生产100万支疫苗。他已经寻求总理莫迪的直接干预,以确保疫苗的开发生产能够快速展开,减少审批程序上的拖沓。 他说:“总理应该开展这一项目,它能够帮助巴西、哥伦比亚这些我们能开展‘疫苗外交’的国家。我们是金砖国家之一,我们应该帮助它们。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我们希望全球公共健康都能受益。” 【法新社新德里2月3日电】印度一家制药公司3日称,正在开发世界上第一种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当前的寨卡病毒暴发为全球紧急事件。 位于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的疫苗生产商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称,有两种疫苗已经研发了一年,正准备在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前试验。 对于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实有效的疫苗。目前,寨卡病毒在拉美蔓延,它还被认为与新生儿脑部缺陷增多有关。 该公司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拉贾希·达斯古普塔对法新社说:“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为寨卡病毒疫苗申请全球专利的公司。”他还说,公司一年前就提出了专利申请。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负责人苏米亚·斯瓦米纳坦说,理事会已要求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疫苗的科学数据。斯瓦米纳坦说:“我们已联系了该公司,要求其提供详细的情况介绍,看看我们能否在推动研发上提供帮助。” 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科学家说,公司早就开始了研究,不过没有给出临床试验和可能的上市时间表。就在一天前,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称,已经开始了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印度目前还没有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有一个病例。而美国卫生部门称有一人通过性接触感染了病毒。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等疾病的埃及伊蚊在印度也大量出没,印度每年有数千例登革热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