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6-28
  • 新浪科技讯 6月22日上午消息,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包括硬件在内,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5亿美金,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39.0%。

    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还未改变客户,先把自己颠覆

    从行业用户角度来看,2018-2019年的关键词是“主流应用落地、碎片应用渗透”,2019-2020年,AI的采用已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到2020年,我们了解到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发布了人工智能建设规划,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或者研究院,发布几十个联合攻关的AI项目。可以说,AI正在规模化、深入的走进企业中。

    从整体市场格局角度,计算机视觉市场增长超出预期,驱动力即来自政府投资。语音分析市场增长驱动力来源于政府法庭庭审类应用,对话式AI市场增长相对有限。商业化机器学习平台市场规模不大但增长空间巨大。AI技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上一代产品的更新换代:没有做到智能化升级的传统厂商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呈现出被市场淘汰的趋势,可以说还没有开始改造行业企业,先行改变了供应商自己的格局。

    人工智能市场之计算机视觉应用

    2019年全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达1456.4百万美元。市场增长来源于安防、城市大脑等领域。人脸识别做身份核验的应用空间已经呈现出较高的渗透率,但在疫情之后,包括园区、办公楼宇将带来一拨新的人脸识别需求。在传统行业,工业质检、巡检的应用正在兴起。从市场格局角度,在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小龙的整体份额之外,海大宇在AI+安防市场的份额也显著增长。在质检、巡检方向,百度、华为、阿里、腾讯以及以创新奇智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也在崛起。

    人工智能市场之语音语义市场

    2019年全年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达1224.9百万美元。除了智能家居等消费级产品普及带来的机会之外,智能客服、法庭庭审语音转文字,贡献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在疫情之前,在工业领域已经有语音机器人部署到生产环境,疫情之后不仅是工业领域,政务服务领域的语音机器人、传统行业企业的语音机器人也将有较高的市场增长空间。另外,NLP、AI数字员工、RPA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将重塑AI应用场景。

    整体市场格局方面,科大讯飞依然占据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有所下滑,思必驰等创企凭借差异化优势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等厂商也开始在这一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人工智能市场之机器学习开发平台

    机器学习仍然是2019-2020年热点,但受限于数据资源就绪度、数据科学家人才储备,目前落地应用规模并不大,2019年约205.1百万美元。IDC重点追踪了第四范式、美林数据、九章云极、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的机器学习商业化进展。目前第四范式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另外美林数据、九章云极分别在部分行业体现出显著优势。BATH则在公有云以及线下部署两方面发力。同时,市场也不断有新的挑战者进入:如聚焦于驱动金融智能决策的氪信科技、星云Clustar、探智立方等。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热点

    RPA、AI数字员工重塑AI应用场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技术的发展,推动RPA向智能化升级,AI数字员工也开始走向市场。这些技术的融合将重塑诸多AI应用场景。

    AI中台势不可挡:尽管业界对“中台”概念总有争议,AI落地过程中数据资源不足的瓶颈也让从业者意识到数据化的重要性,进而转向大数据建设领域,促使数据中台、AI中台构成的数据智能齐头并进。AI中台、数据中台,也将为机器学习领域带来新的机会。当然,市场也需防范中台概念的滥用,不是每一个应用都可以称之为“中台”。

    AutoML:在数据资源就绪度不足、数据科学家资源稀缺的现状下,市场需要更成熟的机器学习平台产品、更低门槛的AutoML产品、乃至更有效的落地方法论,助力企业AI全面落地应用,提升业务价值。

    其他技术热点:图数据库、知识图谱、视频分析。

    展望未来,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新基建带动人工智能建设,疫情刺激数据智能市场跨越式前进,行业企业将AI全面渗透,未来AI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尽管部分细分领域市场趋向饱和,但仍然有更多领域有待创新和突破。要扩张市场份额,一是要寻找能规模化复制的应用,二是现阶段还有是要靠创新能力和技术领先性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三是寻找具备行业Knowhow的合作伙伴共同将技术落地企业。”

相关报告
  •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90亿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0
    •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90亿美元 . 出自:集微网 . 在近日举办的英特尔人工智能大会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指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9亿美元;2022年,将增值90亿美元。 杨旭表示,人工智能还处于初期阶段,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人工智能演进是计算的革命。今天的机器能够“看见”世界,却不能真正理解世界。还需要加强学习,强化学习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未来几乎是无限的,一切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去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实现人工智能的价值,需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系统和技术社区开展开放协作;解决重大挑战,推动应用部署落地。 对此,“英特尔AI愿景是建立最好的计算平台。”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Naveen Rao指出,英特尔主要做三件事,为开发者提供工具、硬件和社区。
  • 《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4.2亿美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21
    • 根据近日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Worldwide Big Data and Analytics Spending Guide, 2020V2)中IDC预测,2020年,全球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78.4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1%。IDC认为,在2020-2024年预测期间内,全球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收益将实现9.6%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年将达到2,877.7亿美元。 大数据细分市场 从子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Data Warehouses),并且IDC预计,三者总和占中国整体大数据软件市场的比例接近50%。 大数据行业应用 从行业上来看,2020年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中收益前三的行业依次是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与投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通信,三者总和占中国总体的50%以上。在金融行业中,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于金融反欺诈、风控、信贷业务等业务。在政府行业中,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气象等各部门对大数据应用较多。在电信行业中,三大运营商拥有庞大的个人位置数据,精准营销、信用评估等是大数据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 大数据企业规模 从企业规模的视角来看,在2020-2024年的预测期间内,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企业中,雇员超过1,000人的特大型企业数量最多,占中国大数据市场整体的52%。其次,雇员数量在100-499人的中型企业略多于500-999人的大型企业,两者在整体市场中占比相当,在16%-18%范围内。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投入的厂商中,特大型企业将持续超过半数。 IDC中国新兴科技研究组分析师姚雨墨 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部分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的项目进入冻结状态,预计2020年整个中国大数据市场将暂时放缓增长。但由于企业对于部署大数据基础架构及建设数据仓库的需求旺盛,并且在疫情的推动下加速了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预计2021年后整体市场将继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