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多元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2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物流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绿色物流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绿色物流在我国正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碳排放占到全国总量的9%左右,其中货物运输、装卸搬运和辅助物流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货物运输的碳排放高达85%。这样的现状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绿色物流的推广提供了迫切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了绿色物流发展的突破口。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王雅娴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将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智能仓储系统和氢燃料物流车的出现,使传统物流焕发了新的生机,提高了运输效率,也增强了环保性能。

    京东物流的“青流计划”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在绿色仓储、运输及包装等多个环节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已累计使用循环包装箱超过2亿次,推动了快递行业的绿色化进程。同时,顺丰速运也号召用户使用创意纸箱,注重快递流程中的环保和可再利用,展现出物流公司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的努力。

    多式联运的模式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另一个亮点。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此减少运输成本,提升整体配送效率。中国外运则积极采用电动、氢能等绿色能源运输工具,推动多式联运的绿色物流使命。

    绿色包装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循环包装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降低环保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要求到2025年底建立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并逐步禁止有毒有害的快递包装材料。这样的政策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正愈发受到重视。靳兵指出,我国已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推动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全面发展。早在2014年,就将发展绿色物流列为重点任务,近些年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标准与评估指标,积极引导企业走向绿色化。

    根据报告预测,未来我国的绿色物流将继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促进各产业间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将成为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动力。政府也将加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运输装备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的推广,进一步减少物流运输中的碳排放。

    尽管绿色物流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我们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王雅娴提到,技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利益诉求的矛盾以及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等,都是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绿色低碳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了意义。标准的建立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核算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攻关与技术应用,促进绿色包装及循环包装的普及,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行动上,绿色物流依然在持续推进。未来,依托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及企业努力,我国物流行业的绿色化进程将不断加速,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物流新时代。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2063-1.html
相关报告
  • 《“智慧能源”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上,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绿色电能供应,与此同时,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也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安全。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数字化正悄然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渗透。 搭上5G智能化快车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公司的老石旦煤矿区内,工作人员在地面调度室就能操控地下7000米深处的采煤设备,工人下井也不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通过防爆手机还能随时与地面视频连线。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煤矿。山西省寿阳县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在距离地表超过500米的机电硐室,无人巡检机器人已代替人工巡检;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新疆大南湖一矿,智能化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和设备维修远程协同已成为现实。搭上5G智能化快车,一座座矿山有了“智慧大脑”,智能化操控、远程开采、机器人巡检,让曾经“脏、苦、险、累”的采煤工作简单多了。 同样从繁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的还有石油工人。1个站、14名工人、35口采油井,日产原油约230吨……这里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通过监测大屏,借助12台高清球形摄像机可看见平台全貌,拉近还能看清油井上的螺丝。一旁的电脑上,井口压力、温度、产油量、耗电量等反映油井生产的各种数据实时更新。 这些数据原来都是人工采集,采油工要带着测温枪、压力表、温度计,一趟趟跑着抄表。而现在,鼠标一点,各种指标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负责平台生产维护的青东采油管理区注采一站站长袁亮说:“通过数据实时呈现,有没有泵漏、供液不足等问题,油井生产状况一目了然。” 降本增效促进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能源数字化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 能源企业为啥不遗余力推进数字化?能源数字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企业还有诸多好处。例如,胜利油田的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可以设定抽油机抽油频率,自动调整注水阀压力等,实现了“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的绿色安全高效生产。低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用更加凸显。 数字技术可以助力能源行业降本增效。例如华为基于光感知产品和算法引擎,帮助山东济华燃气有限公司打造智慧油气管线巡检服务,使管线威胁事件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7%,全面提升管线安全和管理质量,降低运维成本,加速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技术在能源革命战略中正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的原动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融合发展,正改变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 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 在浙江杭州萧山某化纤产业园里,多家企业近日安装了能耗采集器,采集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将实时同步到杭州市的“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上。据悉,杭州正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电力、燃气、石油、煤炭4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控企业的能耗信息,精准管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岑可法认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生产侧发生变革,打造全新的绿色生产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实施煤矿、油气田、油气管网、电厂、电网、油气储备库、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有了顶层设计,能源数字化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中广核、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多家能源央企明确表示,将数字化转型工作定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华能集团提出,转型第一步要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二步是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三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专家指出,在生产、运输、零售和消费等能源产业各环节,数字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下,能源数字化将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
  • 《科技赋能“智慧风电” 助力“双碳”绿色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08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能源”“能源革命”“绿色转型”等关键词勾画出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蓝图。 12月7日,在白杨河风电场,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风电”系统对所辖的D16-25号风机进行远程操控。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套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属华能集团公司自主研发,工作人员通过直观可视的智慧风电管控中心,便可轻松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治理与数据多元分析,在故障预警、诊断检修、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华能新疆清洁能源分公司白杨河风电场场长王建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华能旗下的新能源场站,今后五年,将探索“智慧运维”赋能安全生产的新方式,积极用‘数字化’手段加强设备运行、检修、维护,实现关键指标数字化、可视化,切实减少设备的点检工作量,实现状态检修,提升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依托现有风场,积极开展风机‘以大代小’,淘汰老旧低效机组,提升原场址内装机容量,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为托克逊县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近年来,托克逊县充分借助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大好机遇,先后引进了多家能源央企,全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建设,为托克逊县现代化清洁能源事业迈上新台阶夯实了基础。截止2022年底,已建成非水新能源总装机117.85万千瓦,其中风电95.85万千瓦、光伏22万千瓦;在建光伏项目90万千瓦,光热项目10万千瓦。华能新疆清洁能源分公司白杨河风电场总装机19.8万千瓦,是托克逊县装机最大的能源央企之一。2022年全场累计发电量近5亿千瓦时,是托克逊县输送“绿电”最多的中央企业,这些“绿电”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