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丙肝病毒基因和准种表型蛋白酶多样性的相似性》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09-10
  • HIV-1和丙肝病毒是两种高度可变的RNA病毒,都能引起人类的慢性感染。虽然丙肝病毒可能比AIDS早出现几十年,但这两种病毒在全球的传播仍是较新的时间。然而HCV的全球多样性高于HIV-1。为了确定突变多样性的差异,我们比较了HIV-1蛋白酶和HIV NS3蛋白酶的准种。研究结果表明,HCV中在慢性感染过程中核苷酸变异的多样化不是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愿意。

相关报告
  • 《具有免疫活性的丙肝病毒的小鼠模型》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4-10-16
    • 使用最广泛的丙肝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需要将人类肝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对于测试抗病毒药物这些老鼠十分有用,但免疫系统的缺失使动物模型不适用于研究其他类型的丙肝病毒疫苗和免疫治疗产品。现在,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类人化的小鼠基因,可以限制丙肝病毒感染,虽然不能复制. 一家目前还保密的公司对这项技术的注册许可很感兴趣,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与这家公司讨论评估丙肝病毒的抑制剂和疫苗。 洛克菲勒集团使用一个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开发模型:具有人类丙肝病毒的类人化的小鼠模型以及用一个敏感的丙肝病毒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感染的动物模型。
  • 《河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毒株的变异情况研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6
    • 了解河南省经过抗病毒治疗5年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HIV-1 )耐药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参照WHO提供的标准,采集2007年11月到2008年8月间新确认的2~25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血清69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HIV-1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结果69份调查样本中,扩增并测序成功50份,在逆转录酶(RT)区检测到7个耐药突变位点,蛋白酶(PR)区检测出3个次要耐药突变位点,但仅在逆转录酶区发现1份样本(K103N突变)出现针对非核苷类抑制剂(NNRTIs)高度耐药,蛋白酶区未检测到对蛋白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根据HIV耐药警戒线监测抽样表河南省HIV-1耐药毒株的流行率〈5%。结论河南省HIV-1耐药株的传播尚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但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株出现的比例增高,需要密切关注耐药株的传播问题并继续进行此类耐药性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