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2月 17 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过去50年中国恶劣天气发生频率减少的趋势》(Decreasing trend in severe weather occurrence over China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的文章。研究论文指出1960 年以来,中国恶劣天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冰雹、雷暴和飓风事件发生频率已经减少了约 50% 。研究人员基于 580 个人工观测站对恶劣天气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大尺度环境和恶劣天气指数的相应变化。
研究表明, 1961至2010 年,包括雷暴、冰雹和(/或着)破坏性大风在内的恶劣天气数减少了约 50% 。一方面,雷暴和大风日数在1961至2010年间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从 1960年的45 天左右减少到2010年的34天,线性下降趋势为每十年 2.82 天。年平均大风日数下降到低于 1960 年水平的 40 %,线性下降趋势为每十年 3.18天。另一方面,冰雹日数在 1961至1980 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1980 年后以每十年 0.45 天的速率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中国恶劣天气的减少与亚洲夏季风弱密切相关。夏季风是中国暖季发生恶劣天气的水汽和动力强迫主要来源。但是研究人员认为相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因果关系,夏季季风减弱 对中国降水恶劣天气可能的贡献需要根据未来更多的研究及更加全球化的视角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