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0年中国恶劣天气的发生频率减少》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3-21
  • 2017 年 2月 17 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过去50年中国恶劣天气发生频率减少的趋势》(Decreasing trend in severe weather occurrence over China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的文章。研究论文指出1960 年以来,中国恶劣天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冰雹、雷暴和飓风事件发生频率已经减少了约 50% 。研究人员基于 580 个人工观测站对恶劣天气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大尺度环境和恶劣天气指数的相应变化。

    研究表明, 1961至2010 年,包括雷暴、冰雹和(/或着)破坏性大风在内的恶劣天气数减少了约 50% 。一方面,雷暴和大风日数在1961至2010年间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从 1960年的45 天左右减少到2010年的34天,线性下降趋势为每十年 2.82 天。年平均大风日数下降到低于 1960 年水平的 40 %,线性下降趋势为每十年 3.18天。另一方面,冰雹日数在 1961至1980 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1980 年后以每十年 0.45 天的速率急剧下降。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中国恶劣天气的减少与亚洲夏季风弱密切相关。夏季风是中国暖季发生恶劣天气的水汽和动力强迫主要来源。但是研究人员认为相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因果关系,夏季季风减弱 对中国降水恶劣天气可能的贡献需要根据未来更多的研究及更加全球化的视角进行论证。

相关报告
  • 《国内外机构普遍预测2014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qujiansheng
    • 发布时间:2014-05-20
    •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升高的一种现象,每4~12年发生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会使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农作物因干旱而减产,而美国东西部地区和巴西等地则会发生严重的洪水。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也有一定影响: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期(即到达峰值之前),我国华北地区会发生干旱和暖冬现象;在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期(即到第二年的夏季),我国黄河以南地区降雨将显著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则形成干旱,东北易形成低温冷害,台风数量会比常年偏少。 2014年3月以来,多家国际气象和海洋机构连续发布报告,预测在今年夏季左右将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研究人员对国内外机构对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时间、概率及其影响的预测观点进行了整理,以供我国相关应对决策提供参考。 1厄尔尼诺可能出现在5~8月 2014年3月,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副主任迈克·哈珀特指出: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条件在未来3至6个月的时间里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澳大利亚气象局最新报告显示,从今年5月和6月开始热带太平洋水温将会上升,并达到厄尔尼诺天气的水平。澳大利亚气象局气候预测专家安德鲁·沃金斯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的危险增加。早期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最早于6月出现。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科研人员2月蔡文炬指出,如果今年的确生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将使2014年更加酷热——也许会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但是因为厄尔尼诺通常跨越两个年份,史上最热年份的称号可能发生在2015年。 日本气象厅2014年3月预测,6至8月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边的水温将高于常年气温,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很大。 2014年3月,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召开2014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汛期气候预测会商会。与会专家认为:2014年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继续维持中性状态,夏季转为暖位相,并可能发展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2普遍认为厄尔尼诺发生概率超过50% 2014年3月,NOAA旗下的气候预测中心(CPC)发布报告称,厄尔尼诺约有50%机会在今年夏季或秋季形成。 2014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的一篇论文说,2014年末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是75%。该论文作者称,如果今年末出现厄尔尼诺,可能导致2015年全球气温上升。 美国马里兰州的气象预测机构——MDA气象服务公司预测今年北半球仲夏出现厄尔尼诺的几率是75%。 2014年2月,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发生与不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各占50%。但是本次观测的数据显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偏高。 德国加斯特斯·李比希大学的阿明·邦德等人,预测2014年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约75%。但有科学家对其研究方法持怀疑态度。 2014年3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ENSO集合预报系统最新的预测结果,2014年出现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概率是在不断增大。2014年7月份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将有60%以上的概率发生一次中等强度及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3厄尔尼诺的影响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厄尔尼诺可能导致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发生干旱,而南美出现洪涝灾害,导致稻米、小麦和甘蔗作物的产量受损。 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1998年,当时恶劣天气导致超过2000人死亡,澳大利亚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农作物、基础设施以及矿业损失达到了几十亿美元。德国加斯特斯·李比希大学的阿明·邦德称2014年可能成为有记录的最热一年。新加坡辉力期货的投资分析师VanessaTan指出,如果确实发生的话,它将会对粮食供应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会导致一些农作物产品价格高涨。如果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日本部分地区今年可能遭遇冷夏,同时雨量增多。国际橡胶联盟(IRCo)表示,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引发的严冬及持续干燥天气2014年将降低全球橡胶供应,使橡胶价格上涨。 厄尔尼诺的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秘鲁海洋研究院称,2014年厄尔尼诺将有利于秘鲁鱼类资源的生产和捕捞。对凤尾鱼,鲭鱼,竹荚鱼,沙丁鱼等资源的生长有利。 4对我国潜在的影响 4.1洪水 气象专家研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中几次大的洪水灾害,都与厄尔尼诺发生有关,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是厄尔尼诺的次年。1991年则是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我国安徽一带发生特大洪灾。1997年这次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使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当年发生洪涝,次年(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2干旱 据历史数据统计,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黄河及华北一带易形成干旱。比如强厄尔尼诺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而北方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长期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减少,黄河下游发生了累计220多天的断流事件。 4.3暖冬 据统计,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1990年代厄尔尼诺频繁发生,中国连续出现暖冬,因此,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出现暖冬的机率较大。 4.4其他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 厄尔尼诺对我国一些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盛产于我国黄渤海的对虾。每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对虾的产量就明显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30%。 此外,厄尔尼诺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3-21/5978880.shtml [2]http://www.gffcc.com/index.php/detail/beans_news/25771 [3]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4-02/11/content_17277468.htm [4]http://www.pep.com.cn/pdysh/xszx/zrdl/201312/t20131227_1177886.htm [5]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224/169608.shtml [6]http://www.todayonhistory.com/7/14/EErNiNuoSiNueQuanQiu.html [7]http://www.nmefc.gov.cn/nr/cont.aspx?itemid=2&id=3642 [8]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3-21/5978880.shtml [9]http://www.pnas.org/content/111/6/2064.full.pdf+html?sid=3642df2e-7e08-4e2a-a980-d33e01a8d9da [10]http://yaogan.cngrain.net/News/3069.html [11]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3-10/5932893.shtml [12]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4/02-14/5838195.shtml [13]http://www.nmefc.gov.cn/nr/cont.aspx?itemid=2&id=3642 [14]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4/02-14/5838195.shtml
  • 《202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luoluo
    • 发布时间:2022-10-21
    • 《202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发布。截至2021年6月20日,共有1278所高校图书馆(2020年是1361所)在“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提交2020年基本业务统计数据。可以看到: 在文献资源购置费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2020年的总经费较2019年略有增加,馆际差距较大。 在馆舍面积方面,高校图书馆馆舍平均面积的变动,2006-2010年、2012-2014年,呈轻微陡峭曲线增长趋势,2011-2012年呈缓慢增长趋势,2015年后呈先回落后增长趋势,表明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已经从跃进增长期进入到平稳增长期。 在人才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收藏总量与馆舍面积持续增长,但在编工作人员的馆均人数却持续减少,这表明各高校图书馆的事业编制总人数处在持续缩减状态,在编工作人员的任务逐年加重,图书馆需要聘用更多的合同工或临时工,需要购置更多的智能化设施将图书馆员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详细内容见: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5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