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是治疗结核病一种有效、安全的候选药物:一项Meta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24
  • 近期,来自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及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评估了将莫西沙星引入结核病治疗推荐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10月16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人员针对9项关于比较莫西沙星联合推荐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推荐治疗方案在治疗结核病方面疗效的合格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在疗效分析方面,痰培养转化率的综合OR值为1.895[95%可信区间为1.355-2.651,p=0.000],说明相较于单独采用推荐治疗方案,莫西沙星联合推荐治疗方案的痰培养转化率要有所升高;复发率的综合OR值为0.516[95%可信区间为0.342-0.920,p=0.022],表明将莫西沙星加入推荐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治疗后结核病的复发率。在安全性分析方面,综合OR值估算约为1.001[95%可信区间为0.855-1.172,p=0.989],表明将莫西沙星加入推荐治疗方案来治疗结核病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综上所述,将莫西沙星加入推荐治疗方案用于治疗非耐药结核病能够通过提升痰培养转化率及降低结核病复发率来改善临床疗效。

相关报告
  •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对比》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5-05
    • 左氧氟沙星(LFX)和莫西沙星(MXF)是两种最常被推荐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但现阶段比较二者对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却较少。基于此,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主要是比较分别采用LFX和MXF治疗耐多药结核病3个月后的痰培养阴转率,其相关成果于2013年10月1日发表在美国呼吸与危重医学杂志第188卷第7期上。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试验中,研究者将182名有药物治疗背景且对LFX和MXF敏感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LFX治疗组(n=90,750mg/d)与接受MXF治疗组(n=92,400mg/d),并将治疗3个月后的痰培养转阴患者比例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将治疗3个月后经过审查的痰培养和痰涂片转阴时间以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作为次要结局指标。 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LFX组77名受试者中有68人(88.3%)出现痰培养转阴,MXF组74名受试者中有67人(90.5%)出现痰培养转阴(LFX组痰培养转阴比例与MXF组相比较的OR值为0.78,95%可信区间为0.27-2.20)。此外,还发现LFX组中有6人(7.7%)出现药物不良反应,MXF组则为4人(5.2%),P值为0.75。 综上所述,选择LFX或MXF来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可能不会影响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的痰培养阴转率。此外,与该研究相关的临床试验可登录www.clinicaltrials.gov进行查询,试验编号为NCT01055145。
  • 《四个月疗程莫西沙星治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型结核的治疗作用》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17
    • 短疗程抗结核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喹诺酮类药物在分支杆菌治疗上已展现出显著的活性,并且已经确立为耐多药抗结核杆菌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一员。有研究指出喹诺酮类药物在缩短结核治疗时间上可能有一定作用,例如既往早期研究以及临床前期研究均提示,莫西沙星在体外有显著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比标准治疗方案有更强大的杀菌活性。对于非复杂性的、痰涂片阳性的结核病患者,采用含有莫西沙星的4个月短疗程的治疗方案,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 为了明确与标准的6个月疗法相比,使用莫西沙星替代异烟肼或乙胺丁醇的4个月疗法是否同样有效(即莫西沙星抗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是否能缩短结核治疗疗程),来自英国圣安德鲁大学医学院的Stephen H. Gillespie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敏感型结核并不适用莫西沙星短疗程治疗,全文发表于 2014 年 9 月 7 日出版的 NEJM 上。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 1931 名结核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 岁、新近诊断为结核感染且为初治患者、两个不同时期的痰涂片结果为阳性、结核杆菌培养对利福平和喹诺酮敏感。 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8 周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 18 周的异烟肼和利福平)、异烟肼组(17 周的莫西沙星代替乙胺丁醇治疗 + 9 周的安慰剂治疗)和乙胺丁醇组(17 周的莫西沙星代替异烟肼治疗 + 9 周的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治疗失败或在随机治疗后 18 个月内出现复发。 研究结果发现,异烟肼组(85%)和乙胺丁醇组(80%)的临床预后良好患者比例要低于对照组(92%),对照组与异烟肼组调整后的绝对差为 6.1 个百分点,对照组与乙胺丁醇组调整后的绝对差为 11.4 个百分点。改良的意向性治疗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均提示对照组治疗(标准方案)优于异烟肼组和乙胺丁醇组。 与对照组相比,异烟肼组和乙胺丁醇组结核杆菌培养获得阴性结果所耗费时间的风险比值为 1.17-1.25,这表明试验组结核杆菌转阴的时间要快于对照组,但是三组的差异不显著。三组中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异烟肼组、乙胺丁醇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19%、17% 和 19%。 研究表明,与疗程为 6 个月的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相比,两组包含有莫西沙星的方案可以在初始治疗中更快的降低结核菌的负荷。但是,这些治疗方案并未展现出非劣效性,提示我们对于非复杂性的、痰涂片阳性的结核病患者不宜采取缩短疗程的4个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