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申请借激光和传感器技术清除车身污渍的专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05
  • 如果在一辆汽车的配置表中看到一栏写着“激光雨刷”会不会觉得很炫酷?看来这就是特斯拉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而且据外媒报道,现在特斯拉已经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名字叫做“脉冲激光清洗车玻璃制品上的污渍和光伏发电组件”。是不是有点拗口?大概的意思就是用激光来清洗车玻璃,基本可以理解为“激光雨刷”,只不过它可以清理的不只是挡风玻璃。

    特斯拉激光系统专利

    特斯拉激光系统专利

    从专利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组件被安装在汽车“引擎盖”下方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位置,“引擎盖”上会探出两个出口,就像所有汽车引擎盖上的出水口一样,不过它们喷射的不是水,而是激光束。特斯拉解释说,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清除任何阻碍自动驾驶汽车摄像头视野的碎片。

    特斯拉激光系统专利

    此外,特斯拉计划利用该系统自动清理屋顶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碎片,这也就是专利名字中的“光伏发电组件”。但是就像大分部情况一样,很多汽车厂商都会申请这样那样的神奇专利,但是这些专利成果却永远不会出现在产品配置表上。目前还不知道特斯拉想把这个系统装在哪款车型上,甚至是会不会安装到任何一辆车上。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一直对激光技术,特别是激光雷达传感器,在自动驾驶车辆上的应用持怀疑态度。不过,最近,特斯拉申请的一项全新专利显示,特斯拉希望利用车载传感器和高能量的激光技术,来对玻璃及车顶上的污渍进行有效清除。一起来看看吧。

    该专利称,系统可利用车载激光系统清洁前后挡风玻璃及摄像头,甚至能除去车顶太阳能板上的碎屑。据悉,该系统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来实现的。当车载的传感器检测到玻璃上附着有污渍时,激光此时会发射高能光束,将玻璃及车顶上的污渍烧掉,从而实现保持玻璃清洁的作用。

    而特斯拉申请的专利图显示,其将会为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前舱盖、左右前翼子板、和B柱上安装激光发射装置,用于清洁玻璃及正侧面摄像头。

    此外,特斯拉还提到使用该技术清除光伏太阳能板上的玻璃和玻璃状涂层中的碎屑。因为,任何物质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都会阻挡阳光直射率,进而降低电池板产生的电量。

    不过,此外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此前很是怀疑激光在车辆上的应用。并且非常怀疑汽车制造商是否真的需要激光雷达传感器来开发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

    并且早在2019年4月,马斯克在特斯拉活动上公开表示:“在制造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要失败。”不过,现在来看,马斯克为激光在车辆上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

    而在当下的电动车领域,特斯拉无疑是电车领域的大哥。并且其在新技术上面的应用也是非常激进。在2019年此前几月,特斯拉又推出了“一键叫车”功能,该技术可以实现,当车主手机和特斯拉轿车的范围在45米以内时,汽车可以自动行驶到车主跟前。毫无疑问,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仍为目前市场中体验最好的品牌之一。

相关报告
  • 《Velodyne将为智行者提供激光雷达传感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17
    • 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技术公司Velodyne日前宣布,已与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行者”)达成销售协议,将在未来三年提供Puck传感器。智行者将在其批量生产的商用自动驾驶车辆中使用Velodyne激光雷达传感器,其中包括清扫车、乘用车和物流车。 智行者计划2020年在国内将数千辆无人驾驶电动清扫车“蜗小白”投入商业运营,每辆车均配备两台Puck传感器,以确保安全性和车辆感知。当前,智行者车辆正用于清扫和消毒医院区域,以助力新冠肺炎战“疫”工作。 VelodynePuck传感器提供的计算机感知数据,可进行实时物体和自由空间探测,以确保安全导航和可靠操作。Puck是一款紧凑的小型激光雷达传感器,量程可达100米。它具备可靠性、功率效率和环绕视图等特点。 智行者首席执行官张德兆博士表示,选择Velodyne传感器的原因在于他们可提供较可靠的激光雷达质量和批量生产规模,与Velodyne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商用自动驾驶车辆的目标。 智行者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车开发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主要聚焦于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决策控制算法开发,定位于成为智能汽车基础技术方案和基础ECU的供应商。目前,智行者已获得1000辆无人驾驶车辆订单。
  • 《日媒:人工智能专利申请 中国超过美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13
    • 过去3年来,在日经人工智能(AI)专利申请5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已迅速冲到其美国同行的前面,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在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战场上的存在。在2016年至2018年的3年中,跻身该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从8家激增至19家。与此同时,尽管美国企业仍然牢牢占据该排行榜前三位,但仅有12家位列前50强。 在该排行榜中,IBM以3000件的申请量独占鳌头,微软以1955件紧随其后,谷歌以1659件位居第三。 在中国企业中,百度以1522件的申请量占据首位,排名从此前的第11位迅速跃升至第4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1173件的申请量在该榜单中名列第6,而腾讯以766件的申请量从此前的第20位大幅上升到第8位。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与政府推动相关研发不无关系。2018年,中国在该领域的公共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万件,几乎相当于10年前的5倍和美国同期申请量的约2.5倍,其实中国的此类专利申请总量早在2015年就已超越美国。 从研发领域来看,中国在电商、数据搜索和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专利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中国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尤其突出,多达1.6万件,是美国的4倍。在从视频中抓取面部图像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军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