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氢站”一体化装置示范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16
  • 10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张家港产研院”)、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氢站”一体化装置示范成功,并通过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液态阳光加氢站集成度高,可实现多元共站,具有推广前景。

      此次发布的“液态阳光加氢站”为撬装式装备,集成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简单。其充分利用废弃能量,同时完全回收二氧化碳,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现有加氢站相比,包括塬料成本等在内的总成本下降33.3%。它的开发与利用,为加氢站提供一个新思路,这也将是未来加氢站的变革方向。该示范站真正实现全流程清洁的目标,将于2021年正式投放市场。

      据介绍,“液态阳光加氢站”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现已申请相关专利50余件。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不锈钢钯复合膜分离用于氢气和二氧化碳分离,首次实现钯复合膜在现场制氢加氢站中的应用,具备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高稳定性水汽变换催化剂,促进二氧化碳完全回收。

相关报告
  • 《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氢站”一体化装置在张家港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8
    • 近日,′2020张家港市金秋经贸周氢能产业推介会成功举办。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氢站”在会上正式发布! 全球首套“液态阳光加氢站”一体化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液态阳光加氢站”是全新的设计理念,其充分利用废弃能量,同时完全回收二氧化碳,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现有加氢站相比,包括原料成本等在内的总成本下降30%左右。它的开发与利用将是未来加氢站的变革方向,现已申请相关专利上百件,将于2021年正式投放市场。 “液态阳光加氢站”的成功发布,是破解我国当前氢能发展中氢气价格昂贵以及加氢站安全等瓶颈问题的建设性方案,可以提供真正廉价的绿氢,并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安全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研究院正在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力争将全球首个商业液态阳光加氢站落地张家港。
  • 《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6
    • 2月1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该制氢装置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周期短,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相比加氢站传统用氢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将成为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示范样本,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甲醇制氢是制氢的一种技术路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占全球甲醇产能的60%,甲醇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常温常压下作为液体便于储存和运输。与工业制氢等其他制氢方式相比,甲醇制氢能耗低且成本较低。 当前,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加氢站主要依靠长管拖车进行运输,受设备影响造成氢气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装卸时间长且综合能效低。中国石化甲醇现场制氢项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题之策”。 模块化建站模式,易于推广复制。该座站内甲醇制氢加氢装置产氢能力为每小时500标准立方米,建设采用“撬块化建站模式”,场地利用率为全国最高,主体装置占地仅64平方米,而同等制氢规模的传统设备占地面积超500平方米,项目布局方便且建设周期短,有利于推广复制。同时,由于甲醇成本较低,且运输更加方便、经济,站内制氢加氢降低了储氢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该项目用氢成本大幅度降低。 大连盛港综合加能站处于大连自贸片区,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已在大连自贸片区建成两座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并有6座启动开工建设。大连自贸片区已全面布局氢气制、储、运、加、用等环节,构建起包括氢气制取、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及其配套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整车、氢能分布式电源及氢能技术研发检测等在内的氢能产业生态链。该项目的成功投用将有力带动片区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也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甲醇制氢系统,包含甲醇重整、催化氧化、过程强化、系统集成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系统制氢效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利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配套研发的RSR-501新型甲醇重整催化剂和CCC-101/102催化氧化催化剂,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催化剂金属团簇晶粒尺寸与稳定性的矛盾,大幅提升原料的利用效率。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样达到国内领先,通过石科院自主研发的工艺和技术,可实现一键开停车、云端监控等智能化操作。同时,该系统环保性能优异,生产过程中无固废影响、无废水外排、无尾气污染。在满足加氢站内安全和运营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与国内同类运行装置相比能耗更低、甲醇消耗更少,节能及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军泽表示,中国石化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正式运营,证明了分布式甲醇制氢是我国加氢站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绿色智能、集约高效的“石化方案”,将对降低氢气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积极贡献。   据悉,由中国石化牵头组建的北方氢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于2月14日在大连揭牌成立,学校将作为国家氢能产业的制、储、运、用、产、学、研“全链条单位”,致力于培养氢能技术和技能人才,为能源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石化大连氢能装备产业园同步签约。 近年来,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公司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氢能交通方面,在全国先后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加快加氢站布局,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绿氢炼化方面,启动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首套自主研发的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成功投产。据中国石化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将以打造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管理一流的“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目标,从加强产业培育、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战略合作三个方面不断推进氢能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