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破百亿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26
  • 12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5555-1.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实现近270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2
    • 在7月21日举办的“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致辞中强调,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将坚定不移地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加快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范畴。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明确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显著增长47.01%和125.26%。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高达366.82万吨,同比增长174.90%。此外,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了2.38%,电力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了8.78%。 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政策工具。这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的坚实基础。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已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接近270亿元。报告显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与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成为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黄润秋部长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全国碳市场建设力度,加速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机制,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积极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动的可行路径。这旨在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低成本温室气体减排的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0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4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一个交易日(1月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25吨,成交额7182.20元,收盘价57.46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93%。截至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87亿吨,累计成交额80.72亿元。 另外,生态环境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2021年内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下一步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机构分析,碳市场政策正逐步完善,2022年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华宝证券指出,当前碳市场处于温和过渡阶段,后续政策控排力度逐渐趋严,行业有望从电力逐步扩展至石化、钢铁、化工等行业。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高排放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排放配额的市场化交易手段为其提供安排动力及经济性支撑,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也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不论是希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还是金融机构,为更好地进行碳交易相关活动,与全国碳交易系统进行对接、使用碳资产管理平台等的需求逐渐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