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功能蛋白的基于蛋白的纳米颗粒用于联合化疗和胰腺癌的光动力治疗和淋巴转移》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9-17
  • 淋巴转移是胰腺癌的主要转移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生存风险因素。然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胰腺癌的淋巴转移。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白蛋白作为gemcitabine(Gem)的载体,再由焦化藻-a进一步修饰,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名为“为(P@)-人类血清白蛋白(HSA)-NPs”的纳米粒子(NP)化合物。利用近红外辐照及其可见死亡能力的淋巴转移的示踪能力,该化合物用于药物传输跟踪,同时作为一种治疗药物,以及光动力治疗和化疗的联合效果。裸小鼠模型的胰腺癌的淋巴转移(BxPC-3-LN7),我们的目标是探索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生物安全的诊断和治疗胰腺癌的淋巴转移P@-Gem-HSA-NP,因此,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载体和研究胰腺癌的淋巴转移。

    ——文章发布于2017年9月12日

相关报告
  • 《光控制治疗性蛋白精准释放》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9
    • 光控制治疗性蛋白精准释放 蛋白质疗法通常比其他类型的药物(尤其是小分子)对生化指标更有效和更具选择性,但蛋白质容易被酶降解或被肾脏从血液中清除。由于蛋白质在体内的不稳定,常常需要高剂量服用,这可能会引起较大副作用。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将蛋白质药物封装在诸如脂质体、纳米颗粒和红细胞的载体中使其免于降解,但运输载体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释放药物一直是一个挑战。 2020年12月9日ACS Central Science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工程化的红细胞(RBC)载体,该载体可在蜂毒肽的帮助下,通过光照控制释放治疗性蛋白质,可以实现在人体的特定区域释放功能。 蜂毒肽(honey bee peptide)是欧洲蜜蜂毒液的一种成分,通常会导致红细胞破裂。研究小组对蜂毒肽进行了修饰,使其只有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才能起作用。研究人员将这种修饰过的蜂毒肽嵌入了红细胞的细胞膜中。 作为概念证明,研究人员将凝血酶加载到工程红细胞中,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在每只老鼠的耳朵的一个小区域上照亮灯光,并检查组织的各个部分,结果显示血液仅在受照部位凝结。研究者表示,该策略适用于各种基于脂质的载体中光触发释放蛋白质、肽和核酸治疗剂,有助于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0-12-red-blood-cells-honey-bee.html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entsci.0c01151 原文标题:Light-Controlled Release of Therapeutic Proteins from Red Blood Cells
  • 《功能性氯金纳米棒可通过光热/光动力疗法治疗乳腺癌》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2-27
    • 背景:现有的化疗/放疗无法消除癌细胞,这是由于耐药性或放射耐受的限制。这种困境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替代策略,以取得有效的疗效。 方法:以光热/光动力疗法(PTT/PDT)治疗乳腺癌为目的,制备功能性氯金纳米棒(Ce6-AuNR@SiO2-d-CPP)。摘要以金纳米棒为光热转化材料,以聚乙二醇化介孔二氧化硅为壳层,包裹了Ce6光敏剂和d型细胞穿透肽(d-CPP),制备了纳米结构。在裸鼠乳腺癌MCF-7细胞和MCF-7细胞异种移植中证实了Ce6-AuNR@SiO2-d-CPP的功能。 结果:在PTT和PDT联合治疗下,Ce6-AuNR@SiO2-d-CPP体外实验证明其对乳腺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诱导凋亡作用,对乳腺癌裸鼠有较强的治疗效果。其摄取机制涉及高能量消耗的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在PTT/PDT模式下,Ce6-AuNR@SiO2-d-CPP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结论:Ce6-AuNR@SiO2-d-CPP在光热/光动力治疗乳腺癌中具有较强的疗效。因此,本研究可为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前途的策略。 ——文章发布于201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