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2
  • 记者3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到来之际,最高法发布12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加强湿地保护法治宣传,凝聚全社会珍爱湿地、保护湿地共识,展示人民法院湿地生态保护成效。

    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为湿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湿地的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各类环境资源案件。

    本次发布的12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包括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涉及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大江大河和重点湖河湿地滩涂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保护范围涉及黑龙江兴凯湖湿地、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等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这12件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的依法妥善审理,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依法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的不懈努力,对进一步加强湿地司法保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52872-1.html
相关报告
  • 《最高法院发布加强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意见》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05
    •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罗书臻)在今天举行的“12·4”公众开放日活动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介绍了有关情况。会上同时公布了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全文见二版)。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长江流域则是一个区域概念,还覆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外的青海、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考虑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环境介质的流动性以及流域自然资源的公共性,《意见》将生态环境司法保障的涵盖范围定位为整个长江流域。 江必新介绍说,《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结合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提出了加强司法保障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和具体举措。 《意见》明确提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应遵循四个基本理念即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和注重区域协同,并强调了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司法保护,?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要求审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涉河道和河湖岸线保护以及涉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四大类十个方面的案件,强调要根据长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特点,突出重点,因地施策,其中,长江上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应依法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及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呈恶化趋势,应依法审理工业污染、城镇和农村污染案件,保障江河湖泊生态环境安全。 《意见》就新领域、新类型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依法审理好大气污染防治案件,打赢蓝天保卫战;审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依法打击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审理好生态补偿案件,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审理好绿色金融等新类型案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在今天的活动上,还公布了长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涵摄水、滩涂、湿地、湖泊、渔业、野生动物等环境要素,包括公益和私益两大诉讼类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江必新表示,期望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进一步深化《意见》的落实,为各级法院审理环境资源案件提供可供遵循的规范和指导,促进裁判尺度的统一,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水平。
  • 《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天津发布》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0-24
    • 近日,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天津召开的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生态修复论坛”上发布。其中,辽宁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大孤山铁矿生态修复案例入选。 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题中之义,在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公布的案例是矿山企业积极探索、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实践的缩影。案例涉及国有、民营、中外合作等不同企业,煤矿、金属矿、建材矿等不同矿种,以及地下开采、露天开采、联合开采等各类开采方式,覆盖西北生态脆弱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等不同区域。案例展示了生产矿山在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工作中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筹规划、科学实施,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以及在改善矿区生态系统功能和人居环境、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产业导入与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展现了矿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生态修复法定义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