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榛子油体软固体油凝胶的制备、微观结构、流变性能和相互作用研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12-23
  • 榛子油体软固体油凝胶的制备、微观结构、流变性能和相互作用研究



    2024年10月17日,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孙宝国院士团队第一作者Qiuyu Wang及通讯作者Duoxia Xu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2023=11)发表了题为“The fabrication, microstructur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nteractions of soft solid oleogels of hazelnut oil body”( 榛子油体软固体油凝胶的制备、微观结构、流变性能和相互作用研究)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以榛子油体为油滴核心,通过黄原胶(XG)和B型明胶(GEL)作为外层包覆形成油凝胶,以开发一种健康的固体脂肪替代品。结果表明,XG-GEL在榛子油体表面形成了一个海绵状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效防止了油的泄漏。所制备的油凝胶展示出100%的油结合能力(OBC)、出色的抗变形能力和触变恢复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显示了XG-GEL与榛子油体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油凝胶表现出无定形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该研究为开发具有良好流变特性的植物油基食品固体脂肪替代品提供了新思路。


    引言

    固体脂肪是饮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广泛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质地和功能性,但其高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相关。基于植物的油体,如榛子油体,以其稳定的磷脂蛋白膜包裹油滴的独特结构,成为将液态油转化为软固体的潜在解决方案。然而,开发替代固体脂肪的油凝胶仍面临挑战,如油相组成、成胶剂类型和比例、温度、混合方式及成本等因素对凝胶的形成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榛子油体、黄原胶和明胶的组合构建油凝胶,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界面分析、Zeta电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对其相互作用和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榛子油体与XG-GEL的最佳组合下,油凝胶具有出色的油结合能力和良好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油体均匀地嵌入在XG-GEL网络中,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实现稳定。


    结论与展望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以榛子油体为核心、XG-GEL为外层的软固体油凝胶,展现出理想的油结合能力、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蛋白质-多糖包覆油体是一种开发健康油脂替代品的有效策略,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其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可能性,为传统固体脂肪提供健康替代。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4.110711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4.110711
相关报告
  • 《北京工商大学:黄水多糖-海藻酸钠基凝胶珠的制备、表征、溶胀和对Cu2+吸附机理研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9-30
    • 孙宝国院士团队联合五粮液技术中心 黄水多糖-海藻酸钠基凝胶珠的制备、表征、溶胀和对Cu2+吸附机理研究 2024年9月,孙宝国院士团队联合宜宾五粮液技术中心成员在环境科学与生态领域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5年SCI影响因子为10.2)发表题为“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swelling and Cu2+ adsorption by alginate-based beads enhanced with Huangshui polysaccharides”(黄水多糖-海藻酸钠基凝胶珠的制备、表征、溶胀和对Cu2+吸附机理研究)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吴紫妍博士,第二作者是苏建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是吴继红副教授。 1摘要 黄水(HS)作为生物质资源,是中国白酒传统固态发酵的高产副产品。研究旨在可持续地利用黄水粗多糖(cHSP)制备基于海藻酸盐的珠子,以促进废水中Cu2的吸附,并探索相关机制。通过Ca2+诱导交联合成了海藻酸钠/F3O4(Mag-SA)珠,同时通过将cHSP固定在Mag-SA基质中制备了Mag-SA-cHSP珠。分别使用FTIR、SEM-EDS、XRD、VSM、TGA、Zetasizer和XPS分析了珠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和形态。对溶胀性能、吸附能力、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以更好地阐明cHSP增强Cu2?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0 wt%的cHSP可提供稳定的三维结构,并增强热稳定性、溶胀性能和吸附能力。在将cHSP掺入珠粒后,溶胀比从75.29 g/g增加到86.56 g/g,这是由水扩散和链松弛驱动的。cHSP嵌入珠粒后,Cu2+的吸附容量从59.10mg/g提高到67.89mg/g,这涉及离子交换、螯合和静电相互作用。此外,在四次吸附-解吸循环后,珠子保留了其初始吸附容量的66%-71%,表明可以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黄水利用价值的新方法,并开发了一种可重复使用且高效的材料,以环保的方式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2研究内容 研究创新性地利用黄水粗多糖(cHSP)增强海藻酸钠(SA)基凝胶珠的理化性能,以促进其对废水中Cu2?的吸附,并探索潜在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掺入Fe3O4来提高机械强度,并通过与cHSP交联来改性SA/Fe3O4基体,以改善Cu2+的吸附。添加1.0 wt%的cHSP增加了珠粒的热稳定性和孔隙率,分别使溶胀比和吸附容量增加了16%和14.9%。虽然溶胀和吸附的机制主要是物理的,但珠粒与Cu2+之间的螯合化学吸附不容忽视,这使得珠粒比溶胀珠粒更小、更粗糙。制备的珠粒成本低廉,可重复用于处理Cu2+废水,cHSP可成为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潜在生物资源。 3总结展望 应用黄水多糖强化Cu2?废水处理,不仅可以降低黄水废水中高分子量有机物的含量,还可以提高其利用率。铜(Cu)是废水中普遍存在的有害污染物,制备的珠子为Cu2?吸附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且高效的理论解决方案。此外,这些珠子可以使用外部磁场很容易地从系统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处理Cu2?废水的绿色有效材料,而不会将新的污染物引入水系统。然而,本研究仅限于Cu2+的单一体系。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探索其他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二元或多元吸附系统,以扩大Mag-SA-cHSP吸附剂的应用。4图文赏析 图1 cHSP的最优添加量及凝胶珠的化学键和物相分析 图2 凝胶珠的表观和截面形貌特征 图3 凝胶珠的元素组成及相对含量 图4 凝胶珠表面元素化学态和化学键分析 图5 凝胶珠的溶胀性能及机理 图6 凝胶珠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4.143622
  • 《江南大学:乳液模板油凝胶的制备:通过控制初始含水量和蒸发方法调节性能》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01-22
    • 乳液模板油凝胶的制备:通过控制初始含水量和蒸发方法调节性能 2024年8月23日,江南大学金征宇院士团队Wenbo Miao及通讯作者Chao Qiu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JCR一区,IF2023=11)发表了题为“Preparation of emulsion-template oleogels: Tuning properties by controlling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evaporation method”( 乳液模板油凝胶的制备:通过控制初始含水量和蒸发方法调节性能)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乳化模板的油凝胶,通过调整乳液的初始水含量和脱水方法来调控其物理化学特性。实验使用大豆油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壳聚糖复合物作为乳化剂。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含量乳液生成的油凝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弹性和结构恢复性,热风干燥的样品在粘弹性和结构恢复方面优于冷冻干燥样品,但热稳定性稍差。通过控制水的添加和去除,油凝胶的性质可以适应不同应用需求。 引言 油凝胶作为固态脂肪替代品,具有潜在的健康优势,可用于食品工业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风险。油凝胶通常由三维网络结构组成,通过捕获液态油形成固态类似物。然而,传统的小分子油凝胶剂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物理和营养需求。本研究利用乳化模板技术,通过蛋白质和多糖稳定油-水乳液,再去除水分形成油凝胶。通过调节初始水含量及采用不同脱水方法(热风干燥与冷冻干燥),探索了油凝胶的结构和粘弹性变化。 研究内容 (1)乳液模板的制备与表征:在固定的油和凝胶剂比例下,通过调整乳液的初始水含量(40-70%),使用不同方法去除水分。采用激光粒度分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乳液中油滴的大小和分布,发现低水含量乳液中的油滴较小且稳定性更高。 (2)油凝胶的外观和结构分析:油凝胶通过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方法制备。实验显示,冷冻干燥样品呈哑光白色,结构较为多孔,而热风干燥样品表面光滑,油滴分布更均匀。 (3)油吸附能力测试(OBC):测试了油凝胶的油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水含量较低的乳液形成的油凝胶具有更高的油吸附能力,尤其是热风干燥的样品,其油吸附能力更佳。 (4)粘弹性和流变性能测试:油凝胶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水含量降低而增加。热风干燥样品的G'和G"值高于冷冻干燥样品,表明其机械强度更强。温度升高会削弱油凝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冷冻干燥的油凝胶在加热下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 (5)氧化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分析:通过过氧化值(POV)测定油氧化情况,发现热风干燥导致更高的氧化水平。此外,热风干燥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E和多酚)含量降低幅度更大。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通过调整乳液的初始水含量和脱水方法,可以有效调控油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热风干燥可增强油凝胶的弹性和结构恢复性,适合需要高粘弹性的应用;而冷冻干燥则适合热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油凝胶的储存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高品质和长效性。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8005X2400793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