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焊接技术减少了制造单桩的能源使用和成本》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7
  • 有史以来第一个用于海上风力涡轮机单桩的电子束焊接部件将安装在英国的 Dogger Bank 海上风电场。

    作为剑桥真空工程 (Cambridge Vacuum Engineering,CVE)、SSE Renewables、Sif Group 和 TWI 开展的项目的一部分,该单桩采用创新的电子束焊接技术制造。

    单桩目前使用埋弧焊等技术制造,但该联盟已经证明,电子束 (EB) 焊接速度明显更快、更便宜、更清洁、更节能,并且可以产生具有出色疲劳性能的高质量焊缝。

    单桩上使用的电子束焊接技术类型称为 Ebflow。Ebflow 不是在昂贵且尺寸受限的真空室内进行焊接,而是使用局部真空系统,该系统仅在正在焊接的接缝周围产生并保持真空。

    该项目合作伙伴表示,该技术释放了在大型结构(例如最大的单桩)上使用电子束焊接的潜力,同时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生产率。

    该技术由英国CVE公司开发,经证明,焊接单桩的速度比目前的方法快至少 25 倍,与埋弧焊相比,能耗降低 90%,成本降低 88%,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97%。

    该项目在海上风电桩基供应商Sif 位于鹿特丹的 Maasvlakte 2 工厂安装了一套 Ebflow 系统,用于在直径 8 米、壁厚介于 67 毫米和 85 毫米之间的轧制罐上的 2,750 毫米长接缝上进行多处纵向焊缝。

    第三方检查员和 DNV 见证了焊接机、焊接程序和操作员的资格,随后 DNV 颁发了电子束焊接技术资格和对该工艺产生的纵向接缝进行无损检测。综合性能测试程序证明,Ebflow 产生的焊缝的疲劳强度至少与等效电弧焊接接头观察到的一样好,甚至更好。

    由此产生的“罐头形部件”于 2023 年 1 月被纳入单桩过渡件,并计划于 2023 年底作为 Dogger Bank 风电场地基的一部分安装在海上。

    SSE Dogger Bank 项目总监 Olly Cass 说:“这是一个一流的项目,将这项英国创新确立为世界领先的技术。

    由于单桩式基础占英国项目中使用的基础的 90% 以上,Ebflow RPEB 可以在未来的项目中实现显着的成本节约。这些节约不仅有利于英国海上工程行业,而且可以转嫁给英国能源消费者。

    “我们很自豪能够通过展示其在关键海上组件上的能力,在 Dogger Bank 风电场率先采用这项创新技术。如果没有与 Cambridge Vacuum Engineering、Sif Group 和 TWI 的大力合作,这是不可能的。在我们努力实现净零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扩大这种方法以加快步伐可以实现什么,我们感到很兴奋。”

    Dogger Bank 风电场是 SSE Renewables、Equinor 和 V?rgr?nn 的合资企业。该风电场分三个 1.2 GW 阶段建设,预计将于 2023 年年中开始发电。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1632.shtml
相关报告
  • 《【InfoMat 】人工智能制造减少了电池缺陷和成本》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5-29
    • 研究机构?: 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UNIST)与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RIST)联合团队 ?核心人员?: Im Doo Jung教授(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研究生院) 第一作者:Junyoung Seo、Taekyeong Kim(UNIST机械工程系)? 研究内容?:? 技术突破?:开发AI实时控制系统,优化高镍三元前驱体(LiNixCoyMnzO2)生产工艺通过调控搅拌速度、pH值、氨浓度等参数,将镍浸出率降低至原水平的1/15采用领域自适应AI技术,使缺陷检测准确率达97.8%? 产业验证?:在11.5吨级工业反应器中测试年均可减少22亿韩元(约合160万美元)的原料与生产损失? 创新点?:全球首次将领域自适应AI应用于电池材料量产解决传统AI模型因设备老化/扩产导致的预测偏差问题?成果 应用前景?: 该技术可扩展至化工、机械、半导体等大规模制造领域。 原文链接: Junyoung Seo et al, High quality large‐scale 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precursor co‐precipitation via domain adaptation‐based machine learning, InfoMat (2025). DOI: 10.1002/inf2.70031
  • 《中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中国制造? 亚洲仍将占据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其他国家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通过本土生产、产销外国的方式改变自身经济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1990年,中国只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不到3%的比重;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将近25%。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子。中国崛起的白热化趋势进一步促使供应链向东南亚深入扩展。“亚洲工厂”如今生产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商品。 中国一直紧跟着“亚洲四小龙”如韩国和台湾的步伐。许多人推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造业的指挥棒将会指向世界其他地方,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也能依靠制造业繁荣起来。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因薪酬上升而产业遇冷,反而抓紧了对市场的掌控。低成本工作的确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这一结果更是增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一局面为中国轨道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制造了难题。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变幻莫测的富裕之路变得愈发艰难了。 怠工 中国经济不如以往强劲了。房地产市场因供应过剩面临危机。日益增加的债务成为负担。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为7%,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最低的目标。而本周的数据显示,即使是7%的增长目标也并不容易实现。然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具有三大优势,并将有利于总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在发展高端市场,进行高产值研发的同时,也仍紧抓低成本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从2011年的42.6%到2013年的43.1%。中国也正在尝试用更少的原材料制造更多的产品。世界银行发现,中国进口原材料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的60%下降到了如今的35%。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争相模仿的有效的供货商集群。中国有优秀的、改良的生产结构。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设10座机场。根据中国政府最新的“2025中国制造”政策的指导,中国公司正在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亚洲工厂”本身。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成本工厂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其中大多数都转移到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地区。这一过程却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去年,一个NGO组织发现,马来西亚电子产业大约30%的工人都属于强迫性劳工。但是,在三星、微软、丰田和其他跨国公司削减中国地区产量、转向缅甸和菲律宾的同时,他们也强化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中国的第三大优势在于,中国正迅速发展为重要的需求市场。中国消费阶层日益增长,亚洲工厂正在占据更高份额的高利润市场和服务业。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强化了亚洲供应链。在中国市场竞争问题上,本土商人比远距离的竞争者更有优势。 灵活的政策能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东盟有能力抢占低端制造业市场。中国占美国鞋业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的87%下降到了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分走了其他份额。但是,东盟可以进行更多努力,来创造一个致力于复杂商品和服务的专门市场。区域贸易,当然最好是全球贸易将使制造业网络从中国覆盖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过程更加顺利摆脱外国对零件的限制后,泰国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实力证明,正确的政策是如何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机器制造业对接的。 不幸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缺少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来担任区域组织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墨西哥的公司纳入了纵贯北美的供应链之中,但是却没有包括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沉重的贸易壁垒使西欧将不会像帮助中欧和东欧一样帮助北非国家。 即使当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亚洲工厂手中分走了部分产量,另一个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可能不会再创造曾经可观的就业局面和经济收入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使大量劳动力从田野进入了工厂,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的科技进步减少了工厂的劳动力需求。中国与其邻国可能是最后搭上廉价劳动力顺风车的国家。 出口无疑是新兴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可靠途径。在全球市场内竞争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但是亚洲工厂之外的其他政府必须依靠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产业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仅仅是高技能人员的产业,这个国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促进政策实施 如今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而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全球贸易服务进一步自由化将有利于南美洲和非洲。基础设施花费除了集中于港口和道路建设外,还要注重光导纤维电缆建造。教育是关键,要想进入全球市场,高技能劳动力必不可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建议可能较难实施。但是,想要靠中国不再廉价的劳动力分到一杯羹,结果只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