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灾害链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2
  • 【目的/意义】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舆情风险递增,如何有效地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模型,研判舆情风险趋势,是提升舆情风险预警能力和引导网络舆情的关键环节。【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灾害链理论从灾害体、受灾体、抗灾体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构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动态评估“深圳暴雨”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风险指数,并描述其风险态势,进而划分舆情预警等级。【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灾害链的不同维度及其不同指标的权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灾害体的权重最高,抗灾体的权重最低;一级指标中,网络舆情热度和舆情传播形式的权重相对较高,舆情情感倾向权重最低;二级指标中,转发量和网民关注量权重相对较高,网民地域分布权重最低。同时,在“深圳暴雨”舆情中表明不同时间段的风险态势指数不同,且该事件的风险态势图与该时期实际降雨量走势相似,说明本文构建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风险指标体系符合实际。【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性在于结合灾害链理论对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逐小时动态评估舆情风险以研判舆情演变态势,进而划分舆情预警等级进行舆情监测和预警。 但本文数据来源较为单一,且只对舆情风险进行了评估,下一步将进行预测分析。
  • 原文来源: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3_qbkx/CN/Y2025/V43/I1/69
相关报告
  •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短视频用户情感时空演化分析方法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2-26
    • 准确、有效地揭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短视频用户情感演变特征、规律,对于网络舆情监测、短视频治理等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LSTM模型进行短视频用户情感计算;然后设计突发自然灾害短视频用户情感交互指标,分析短视频用户情感交互程度;最后综合利用时间序列和可视化方法揭示短视频用户情感的时间和地理空间演化特征、规律。 通过对15个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实证,发现我国突发自然灾害短视频用户情感时空演化特征主要有:不同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短视频用户起始情感受事件严重程度影响、不同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短视频用户情感时序演化受到作息影响和不同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短视频用户情感和地理空间呈正相关关系等,验证情感时空演化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用户情感演化 与负面评论归因分析研究》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2
    • 【目的/意义】对由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中网络用户的情感热度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高校舆情演化规律,辅助高校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治理网络舆情事件。 【方法/过程】采用CNN-BiLSTM融合模型对微博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舆情情感热度值,依据舆情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其热度演化阶段,对不同阶段内的用户负面评论文本进行关键词提取,对其进行词云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以此得到归因体系。【结果/结论】依据两个典型案例构建了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中用户负面评论四级归因体系,发现在用户情感演化的不同阶段内用户负面评论的一级归因要素主要是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的二级归因要素主要有同理心和个人处境,而外部归因的二级归因要素则包括事件主体、事件分析 以及采取措施。【创新/局限】将情感演化与归因分析方法进行了结合,更为细致地分析出用户在不同时期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但由于缺乏要素权重分析,归因体系完备程度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