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预警: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 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到本十年末面临严重过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4
  •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月1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称,随着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到本十年末面临严重过剩。

    国际能源署当天发布石油市场年度中期报告说,基于当今的政策和市场趋势,亚洲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以及航空和石化行业的强劲需求将在未来几年推动石油用量的增长。但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传统汽车燃油效率提高、中东地区发电用油减少以及经济结构转变等因素将越来越多地抵消这些增长。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在2023年为平均每天约1.02亿桶。报告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到本十年末趋于平稳,为每天约1.06亿桶。

    与此同时,以美国和其他美洲产油国为首的全球石油产能激增,将导致石油供应过剩。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供应能力将升至每天近1.14亿桶,比预计的全球石油需求高出800万桶/天。这将可能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其他产油国以及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随着疫情反弹势头减弱、清洁能源转型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并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基于最新数据做出的预测显示,全球石油供应将在本十年出现严重过剩。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建议,鉴于需求增长放缓和对清洁能源转型的日益重视,大型石油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其战略。在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预计到2030年,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从80%降至73%。目前,英国石油和壳牌等大型石油公司已经调整了从碳氢化合物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计划,而埃克森美孚等其他公司仍坚定地专注于石油和天然气。

    欧佩克本月发表声明说,8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今年第三季度继续自愿减产,减产总额为日均385万桶,以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根据声明,8国决定把2023年11月宣布的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今年9月底,之后将视市场情况逐步回撤这部分减产力度。此外,8国将把去年4月宣布的日均165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2025年底。

    欧佩克此前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维持4月份对2024年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认为今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较2023年将增加220万桶,达到1.04亿桶。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较2024年将增加180万桶,达到1.06亿桶。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youqi/2024/06/14/detail_20240614164511.html
相关报告
  • 《需求增长放缓和供应激增将推高石油市场过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5
    • 在能源过渡的持续深化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步伐预计将趋于平稳。近期,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石油市场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石油产量将逐步增长,有效缓解市场压力,并将剩余产能提升至库维德危机前的未见水平。 该报告深入分析了这些动态对石油供应安全、炼油、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基于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亚洲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以及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动石油使用的上升。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将受到电动汽车销量上升、传统车辆燃料效率提高、中东地区发电用油减少以及结构性经济转变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因此,报告预测,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在2023年将超过1.02亿桶/日,至本世纪末,石油需求将达到每日1.06亿桶的水平。 同时,随着全球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在美国和美洲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引领下,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将超过需求增长。报告预计,到2030年,总供应能力将提升至每日1亿1千4百万桶,超过全球需求的预期值约800万桶。这将导致前所未有的剩余产能水平,除非达到《可持续发展公约》第19号规定的最高水平。这种高水平的剩余产能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影响欧佩克和其他国家的生产经济体以及美国页岩工业。 鉴于大流行病反弹的势头已逐渐减弱,清洁能源转型持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正在逐步放缓,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今年,国际能源署预计石油需求将每日增加约100万桶。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蒂赫·比洛尔对此进行了强调。 本报告基于最新数据进行的预测显示,本十年内出现了显著的供应盈余,这提示石油公司需要确保其业务战略和计划能够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尽管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但预计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将比2023年增加320万桶/日,除非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或改变消费者行为。 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印度在交通运输中使用的石油较多,以及日益繁荣的石油化工行业,特别是中国对喷气机燃料和原料的更多使用,将推动这一增长。然而,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的石油需求预计将持续下降,从2023年的每日近4,600万桶降至2030年的每日不到4,300万桶。上一次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达到这一水平是在1991年。 为满足预期需求,欧佩克+以外的生产国正积极扩大全球生产能力,预计将占据2030年预期增长的四分之三。其中,美国有望实现每日210万桶的非欧佩克+产量增长,而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等国将贡献每日270万桶的产量。 该报告进一步预测,随着本十年末批准项目的逐渐减少,产能增长将趋于放缓,随后在主要的非欧佩克+生产国中可能出现停滞。然而,如果各公司继续批准更多项目,非欧佩克+的生产能力每日可增加130万桶,并在2030年开始运作。 根据报告,2023年至2030年期间,全球炼油能力预计将以每日330万桶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远低于历史趋势。然而,鉴于生物燃料和液化天然气等非精炼燃料的供应也在同时激增,这将足以满足这一时期对精炼石油产品的需求。因此,报告指出,在展望期末关闭炼油厂的可能性增加,以及2027年后亚洲产能增长放缓的可能性。
  • 《国际能源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9
    • 国际能源署15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称,受经济下行和创下新高的电动车销量影响,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至日均65万桶,低于一季度日均99万桶的增速。 报告指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迹象可能已经显现,并将受到密切关注。但该机构也表示,由于经济预期上升和油价下跌将支持消费,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平均增速为日均74万桶,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平均增速为日均76万桶,均较上月估值有所上调。 供应方面,国际能源署表示,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增幅将大大超过需求增幅。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为日均160万桶,较上月预测上调了日均近40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