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鸟类新纪录白鹇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29
  • 媒体:原创 作者:日月湖湿地公园 发布:日月湖湿地公园2018/3/28 17:50:51

    近日,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站的监测人员在日常巡护的过程中,接到一位市民的救助电话,发现一只稀有的鸟类闯入居民家中,后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为湿地公园鸟类新纪录。白鹇腿上有伤,伤势不是很严重,工作人员已经对它进行了消毒、包扎处理,并放归大自然。

    目前湿地公园已记录鸟类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随着日月湖生态环境的变好,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日月湖安家。

    近年来,我局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宣传、禁猎等保护措施,为鸟类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图为我局工作人员在对白鹇进行包扎

    图为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放生白鹇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Silver Pheasant)是鹇属的鸟类,又名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体态娴雅、外观美丽。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它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象披着白色长“斗蓬”,被风吹开露出灰蓝色的内衣。眼裸出部分赤红,脚为红色,鲜艳显眼。雌鸟全身呈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和雄鸟相比十分逊色。白鹇是广东省省鸟。清代五品文官官服上的鸟图像就是白鹇。

相关报告
  •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2-28
    • 2018年2月26日中午,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中,通过高倍单筒望远镜观测,发现有2只水鸟头部有羽冠,嘴长而窄,呈桔红色,两胁和胸侧有黑色鳞状斑,经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是首次在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中华秋沙鸭。这不仅预示着近期中华秋沙鸭越冬部队将陆陆续续到来,也充分反映了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适合中华秋沙鸭居住栖息。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
  • 《2020年十大破纪录科学发现出炉》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1-06
    •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人类因新冠疫情自我隔离之际,宇宙以及其间的万事万物并不吝于向人类展示其博大、深邃、可爱与神秘,有些被敏锐的科学家捕捉到,成为破纪录的发现。 比如,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物质竟然有70亿岁高龄——要知道,地球还不到50亿年历史;一只体重不到1斤的鸟,竟然不眠不休11天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新西兰,它是如何做到的?一道闪电竟然长达700公里......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梳理了2020年十大破纪录的科学发现。 不间断飞行最长距离的鸟——11天飞行12200公里 今年秋天,一只叫声响亮、体重不到1斤的小鸟打破了迄今不间断飞行最长时间和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 据英国《卫报》报道,来自美国奥杜邦协会的科学家发现,一只被安装了跟踪器的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9月16日从北美洲阿拉斯加西南部出发,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飞行11天后到达新西兰,横跨了12200公里的距离,期间它未曾停下过扇动的翅膀。 此前纪录由一只雌性斑尾塍鹬于2007年创下——她在9天时间里飞行了11500公里。当时,她在媒体上大出风头,也让不少生物学家跌破了眼镜。 不吃不喝11天,斑尾塍鹬难道不怕饿吗?原来,出发前,斑尾塍鹬会先把肚子吃得饱饱的,把自己喂胖一倍,变成一个带有脑子和飞行肌肉的脂肪团,这些脂肪就是它们不间断飞行的主要燃料! 那连续几天飞行,它们如何睡觉呢?科学家猜测,它们也许可以让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只用半个脑子控制,还能不停振翅且不迷路,斑尾塍鹬实在威猛! 最长的动物——45.7米长的管水母 就许多方面而言,2020年似乎是最为漫长的一年,但今年也是科学家发现可能“迄今最长动物”的一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西澳大利亚附近深海里发现了一只45.7米长的管水母。 西澳大利亚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尼丽达·威尔逊博士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可思议的不明飞行物。” 据悉,每只管水母都是一个由许多单一个体组成的群落。虽然威尔逊的一些同事将管水母比作喷彩摩丝,但威尔逊说,这种生物远比喷彩摩丝有组织。 曝光时间最长的照片——曝光时间达8年零1个月 一张看似平常的图片,却拍摄了8年多,汲取了太多日月精华,似乎快修炼成精了—— 2012年,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艺术系研究生瑞吉娜·瓦尔肯博格开始了这张照片的拍摄。她对复古的针孔成像手段很感兴趣,因此用一个易拉啤酒罐、胶带和感光相纸,制作了一个简易针孔相机,并将其放在贝福德伯里天文台,然后忘记了它的存在。 今年9月,该天文台首席技术官大卫·坎贝尔拆除相机时发现了这场超长曝光的照片。这张照片拍下了8年来太阳每天穿越天空的明亮轨迹,共2953条。 天文台发布推特消息称,这张照片曝光的时间相当于整个摄影史时长的4%,是迄今为止曝光时间最长的照片。 最大海龟——生活在800万年前、1145公斤重 海龟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两亿多年,比蛇、鳄鱼、鳄鱼和大多数其他爬行动物还要长。那么,地球上生存过的最大的海龟是什么模样呢?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UZH)等的古生物学家在2月12日出版的《科学进步》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在委内瑞拉发现了一块海龟壳,这块有800万年历史的海龟壳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完整的壳,长2.4米。科学家估计,它属于一只重约1145公斤的海龟。 这种古老的海龟属于一种现在已经灭绝的物种——地纹骇龟,其在中新世时期(1200-500 万年前)生活在南美北部。这个“忍者神龟”重约1145公斤,几乎其“近亲”亚马逊大头侧颈龟的100倍,是现存最大的海龟海洋革龟的2倍大。 最古老精子——来自1亿年前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与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携手,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了39只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微型甲壳类动物。 这些动物化石体内保存着巨型精子,科研人员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动物精子,相关研究成果9月作为封面论文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据悉,此前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种具有5000万年历史的虫茧化石,里面藏有的精子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精子”,而此次新发现的动物精子化石可追溯到1亿年前,将最早动物精子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 最古老同卵双胞胎——距今31000年 有31000年历史的椭圆形墓葬中,保存着一对同卵双胞胎婴儿的遗骸,它们很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同卵双胞胎 科学家于11月6日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在奥地利克伦斯瓦赫特贝格考古遗址发现的一个有31000年历史的椭圆形墓葬中,保存着一对同卵双胞胎婴儿的遗骸,它们很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同卵双胞胎。 这座墓穴于2005年被发现。今年,科学家对远古DNA进行详细分析后证实,这对婴儿是同卵双胞胎。这两名同卵双胞胎中,其中一名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亡,另一个则活了大约50天。 而且,在墓穴附近,科学们还发现了一副仅3个月大婴儿的遗骸,分析表明,这三人可能是表亲。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质——有70亿年历史的“天外飞仙” 科学家们在半个世纪前撞击地球的巨大陨石中发现的星尘可以追溯到70亿年前,这使它成为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物质。 这些古老的尘埃,由比太阳还古老的颗粒组成,由垂死恒星散落于宇宙中。其中一些星尘搭乘1969年在澳大利亚坠落的墨奇逊陨石的“便车”,到达地球,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地球岩石中发现比太阳更古老的颗粒。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墨奇逊陨石中的颗粒,他们将陨石磨成小块并加入酸,这种方法可以溶解矿物质和硅酸盐,留下太阳诞生前就已经存在的颗粒。这项发现发表于1月13日的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最快声速——36公里/秒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为光波的传输速度设定了上限:300000千米/秒,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孪生兄弟”——声波传播时是否也有速度上限。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介质中会以不同速度传播,例如,声音在较热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较冷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快。计算表明,声音在质量最低的原子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为此,来自英国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剑桥大学和高压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0月份的《科学进展》杂志中指出,他们在固态氢原子内发现了声波迄今最大速度上限:约36千米/秒,这是科学家们为声速设置的最新上限,了解这一值有望让材料科学等多领域受益。 最长闪电——长约700公里 2018年万圣节,一道巨大的闪电划破了巴西上空,也在今年的科学突破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6月发布一份分析报告称,这场“超级闪电”长逾700公里,从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到阿根廷边缘,成为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闪电。 科学家们利用新卫星技术证实,这道闪电的长度是之前记录保持者的两倍多。此前记录的保持者曾于2007年照亮了俄克拉荷马州的天空。研究人员在声明中说,最新研究得益于闪电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最古老内脏——可追溯至5.5亿年前 科学家在美国内华达州奈伊县发现的内脏化石可追溯到5.5亿至5.39亿年前,比此前纪录保持者还要早3000万年,是迄今科学家们发现的最古老的消化道残留物。这些内脏属于一种名为cloudinomorps的管状小生物,有助科学家厘清cloudinomorph究竟是“何方神圣”? 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假说:这些生物要么是类似现代珊瑚的刺胞动物;要么是类似现代管状蠕虫的环节动物。分析显示,这个肠道软组织看起来像一根管子。科学家据此认为,基于这种形状,蠕虫假说可能更合适。研究结果发表于1月10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 这些突破,有些让我们忍俊不禁、有些让我们,有些则让我们惊掉下巴……是啊,宇宙和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又神秘,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