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_美研究首次证实蚊子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7-28
  • 7月17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题为“SARS-CoV-2 failure to infect or replicate in mosquitoes: an extreme challenge”的文章,首次证实SARS-CoV-2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文章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蚊子不会传播SARS-CoV-2,该研究首次提供了支持这一理论的确凿数据。研究人员首次针对SARS-CoV-2感染蚊子并通过蚊子传播病毒的能力进行了实验调查。研究人员通过胸腔内接种SARS-CoV-2,测试三种广泛分布的蚊子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这三种蚊子代表了感染人类的两种最重要的虫媒病毒属。研究人员称,胸腔内接种是对蚊子进行病毒攻击的最极端方法。研究证明,即使在这种极端条件下,SARS-CoV-2也无法在这些蚊子中复制,因此即使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患者血液,也不会传染人。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8882-7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8882-7
相关报告
  • 《美研究首次证实蚊子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7-27
    • 7月17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题为“SARS-CoV-2 failure to infect or replicate in mosquitoes: an extreme challenge”的文章,首次证实SARS-CoV-2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文章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蚊子不会传播SARS-CoV-2,该研究首次提供了支持这一理论的确凿数据。研究人员首次针对SARS-CoV-2感染蚊子并通过蚊子传播病毒的能力进行了实验调查。研究人员通过胸腔内接种SARS-CoV-2,测试三种广泛分布的蚊子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这三种蚊子代表了感染人类的两种最重要的虫媒病毒属。研究人员称,胸腔内接种是对蚊子进行病毒攻击的最极端方法。研究证明,即使在这种极端条件下,SARS-CoV-2也无法在这些蚊子中复制,因此即使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患者血液,也不会传染人。
  • 《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   由于猴痘(monkeypox)与天花(smallpox)在名字上都带有“pox”,发病时人体会产生水泡,而且都属于正痘病毒属,不少人担忧猴痘病毒进一步传播会不会带来大规模感染的风险。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5月23日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猴痘病毒较大可能不会引起下一个大流行暴发,但在应对上应该重视它。无论哪种传染性疾病,能不能有效应对还是要看最经典的“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做到什么程度。   控制传染源:竟要小心土拨鼠   “在美国,有饲养土拨鼠结果却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可以说,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郭威说,天花之所以能够被消灭,除了疫苗有效,还由于人类是它的唯一宿主,没有其他宿主动物。猴痘病毒不同,它有多种宿主动物,因此在控制传染源方面,除了考虑社会传播,还要在与啮齿类动物接触时保持警惕。   传染源方面,郭威表示,除了防范与人接触产生的感染,还需要防范与动物接触可能带来的感染。   “猴痘病毒虽然被称为猴痘病毒,但其中间宿主不仅仅是猴子。”郭威提醒,它的名字是由于首先在猴子中发现,但很多啮齿类动物都携带这种病毒。   因此,前往流行地区旅居返回的人员还是要注意自身的症状,必要时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进行必要的隔离。记者了解到,相关单位已开始依据猴痘病毒的序列涉及相关的检测试剂盒,用于传染源的发现与排查。   切断传播:“喝杯咖啡”事不大   “新冠病毒和天花病毒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目前报告的病例显示,猴痘病毒在人际间大多经过密切接触传播。”郭威表示,这种传播方式意味着“切断传播途径”较易被控制,也意味着对普通公众来说,避免与感染者非常亲密的接触就可不被病毒侵犯。   事实上,喝杯咖啡、聚餐并不在亲密接触范围之内。这与病毒的感染方式相关。郭威解释,猴痘病毒需要先进入人体的血液,经由血液在人体内入侵细胞,因此经由黏膜接触传播是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新冠病毒则不同,它直接与呼吸道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就能入侵细胞、繁衍、排毒,再传播,因此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播。   世卫组织网站显示,猴痘病毒可能类似于一些性传播的疾病,如疱疹和梅毒,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病例在性健康诊所被检测到。目前大多数猴痘病例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被发现,但不排除社区传播的可能。除了性行为,经口腔溃疡、接触患者的体液、被传染的衣服等都有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免疫保护:天花疫苗有效率85%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种属,经过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达到85%。   那么,是不是无需研究新的猴痘疫苗了呢?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是不是对猴痘病毒免疫呢?   “新疫苗还是可以研发的,毕竟天花疫苗不是专门针对猴痘疫苗研发的。在猴痘疫苗未研发出来之前,如果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流行,开始接种天花疫苗产生抗体,对猴痘病毒也是起一定预防作用的。”郭威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胳膊上会有一个面积和蚕豆一样大的花疤,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郭威解释,理论上说一辈子接种一次就可以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延长,人体中的抗体也会下降,如果真的出现了流行,也是需要补种疫苗的。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就不再接种天花疫苗了,40岁以下的人群一般都没有对猴痘病毒的免疫能力,如果流行,仍需要接种疫苗。   “一般而言,猴痘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未接种疫苗、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人体内还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比如巨噬细胞等也可以消灭掉猴痘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大多来说2—4周可以康复,无需过度恐慌。”郭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