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中石油两大油田,荣获2020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2
  • 1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推出央企超级工程暨央企国之重器“英雄榜”。
    在石油行业中,中国海油东方13-2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上榜,入选“2020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01、中国海油:东方13-2气田
    11月25日,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成功投产,预计高峰年产气超30亿立方米,年产气量可供100万人使用15年。
    这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海油30余年“淬炼”的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对于开发海上油气资源、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13-2气田位于海南东方市以西120公里的南海莺琼盆地地层深处。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油在盆地2000米左右常温常压地层,发现并投产了多个气田。但在盆地3000米以下地层,勘探开发油气属世界级难题。多家外国石油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来此勘探,却均以失利退出。
    中国海油持续攻关,创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攻坚钻井技术,2010、2012年先后发现东方13-1、13-2两个气田,并于2013年开始探索开发东方13-1气田。
    2015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系统掌握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同年,东方13-2气田正式开工建设。
    相较而言,东方13-2气田储量规模更大、天然气品质更好,但天然气所在地层温度、压力更高,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开发风险更大。
    历经5年“战役”,2020年,东方13-2气田高效投产,产量超预期。
    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量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建成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也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生产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增储上产最快的油田,2012年跃居我国第一大油气田,2019年跨越国内油田历史最高峰,今年再上新高度,创造了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奇迹。
    长庆油田开发的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技术人员坚守高原大漠,数十年攻坚克难,掌控了盆地油气资源主动权。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
    近两年,石油勘探在甘肃庆阳发现储量规模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天然气勘探在陇东和宁夏新发现两个千亿方含气区,并在靖边气田西侧获得探明储量2124亿方碳酸岩大气区;风险勘探在我国北方擒获首口海相页岩气高产井。资源优势的积累,让长庆如今在6000万吨巨大体量上,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近两轮国际超低油价倒逼下,长庆油田不断挑战“非常规”油气开发极限,攻克了致密气、页岩油开发世界难题,让“三低”油气藏爆发出巨大能量。
    一个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的长期稳产上产,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有了更多话语权。长庆油田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00251.shtml
相关报告
  • 《中石油、中海油2020年业绩喜忧参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31
    • 日前,中石油、中海油分别发布2020年业绩年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低油价冲击,2020年,中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9338.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0.1亿元,同比下降58.4%;中海油实现油气销售收入人民币1396亿元,净利润为249.6亿元,同比下降59.1%。 虽然2020年净利润均同比下降近六成,但中石油勘探成果丰硕;中海油储量产量创新高,成本降至十年新低,二者在勘探开发、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均交出亮眼“成绩单”。 上游勘探成效颇丰 中石油年报显示,2020年国内勘探成果丰硕,油气当量产量同比上升,桶油成本同比下降。 根据年报,中石油勘探与生产业务大力提升油气资源价值,国内油气当量产量为1409.7百万桶,同比增长4.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为3993.8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9.9%;天然气占比持续提高,达47.2%,油气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持续推进重点盆地、重点区带集中勘探、精细勘探和高效评价。 在海外油气业务方面,2020年,中国石油在乍得、哈萨克斯坦等地的多个勘探项目获得一批重要发现,签署部分区块开发延期协议,完成阿布扎比海上项目部分股权转让交割,业务布局和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中海油则聚焦大中型油气发现,努力提升勘探成功率,共获得16个商业发现,包括渤海海域的垦利6-1、渤中13-2两个亿吨级油气田,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6-6中型油气田,圭亚那Stabroek区块的三个新发现,储量再创历史新高,达5373百万桶油当量,储量寿命连续4年稳定在10年以上,为未来产量增长夯实了基础。2020年,中海油净产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0个产能建设新项目顺利投产,严格控制在产油田递减率,油气净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528.2百万桶油当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油、中石油桶油成本均有下降。 中石油单位油气操作成本为11.1美元/桶,同比下降8.3%;中海油桶油主要成本降至26.34美元,同比下降11.6%,创十年新低;桶油作业费用降至6.90美元,同比下降6.7%,创十三年新低,继续巩固了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 主营业务各有侧重 中石油在年报中称,2020年公司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增加零售能力,运营加油站数量达22619座,并全面完成在运加油站防渗改造;国际贸易业务努力加大海外份额油销售能力,优化成品油出口方案,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炼化业务方面,中石油有序推进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塔里木和长庆乙烷制乙烯等重点工程。多措并举开发新用户,精准施策扩大销量,积极协调重点地区、大型用户增加用气,加快自有终端、直供新客户开发,销售量稳步增长。积极优化资源组合和流向,加大高端高效市场开发力度,大力提升终端零售能力,推进线上竞价交易,着力降低进口资源成本,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中海油则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大趋势,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一方面,继续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推进重点天然气项目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海上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业务,其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于2020年内实现57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此外,还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施渤海湾岸电工程等,助力绿色低碳生产。 低碳转型成共同目标 中石油在年报中称,未来将抓住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机遇,积极布局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的商业模式,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作贡献。 在勘探与生产业务方面,中石油将加强风险勘探,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勘探;在炼油与化工业务方面,将如期建成投产塔里木、长庆两个乙烷制乙烯工程,加快推进广东石化等重点工程建设,2021年计划原油加工量1247.3 百万桶;着力发展主营业务,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注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 中海油首席执行官徐可强表示,南海的深水勘探依然是中海油未来的重点领域。“我们在陵水和文昌也发现了一些中型油气田,下一步将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取得深水勘探重大成果。” 徐可强表示,未来几年,中海油将不断加大海上风电投资力度,计划将每年投入海上风电领域的资本支出占比从3%-5%提至5%以上。中海油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已于去年并网发电,第二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取得经营权,正在前期设计阶段。 数据显示,2021年,中海油预计资本支出900-1000亿元,产量目标545-555百万桶油当量,年内将有19个新项目投产。
  • 《中海油宣布圭亚那Liza大油田投产,拥有该区块25%权益》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9-12-25
    •   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集团旗下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2月21日宣布圭亚那Liza油田提前安全投产。Liza油田发现于2015年5月,是当年全球最大的油气发现。该油田一期开发项目位于斯塔布罗克(Stabroek)区块,距圭亚那海岸约190公里,拥有1艘浮式储卸油生产装置(FPSO)以及17个水下井口。该项目预计将于数月后达到高峰产量12万桶/天。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徐可强表示,斯塔布罗克区块不断取得的卓越成绩将成为推进公司产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截至11月底,斯塔布罗克区块共获得14个商业发现,多个发现位列历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前列,总探明可采储量超过60亿桶油当量。预计到2025年,至少有5艘FPSO将在斯塔布罗克区块作业,原油日产量有望超过75万桶/天。据了解,中海油拥有该区块25%的权益,埃克森美孚拥有45%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赫斯持有30%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