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科学家利用人类脂肪制造出全球首个3D打印“人造心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10
  • 4月1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人类的脂肪组织成功3D打印出全球首个“人造心脏”。研究人员将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诱导成干细胞,然后将非细胞成分如胶原蛋白等制作成“个体化凝胶”,3D打印出具备完整心房和心室结构的微缩版心脏(约为樱桃大小)。该人造心脏所有材料都来自患者本身,因此能有效地避免异体器官移植中的排斥问题。该项研究为制备能用于人体的3D打印心脏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前沿科学》期刊。

  • 原文来源:http://www.israelnationalnews.com/News/News.aspx/240712
相关报告
  • 《全球首个3D打印“人造心脏”问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07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患者细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设计和打印出充满细胞、血管并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此次实验采用的是自体干细胞技术,是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对此,深圳百年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林雄斌博士认为,相比于异体干细胞,自体干细胞技术具有风险小、来源稳定、无排异、无伦理风险等多项优势,尤其是未来结合3D打印技术,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像零部件一样实现重建和制造。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心脏移植手术是病情严重患者唯一的疗法,但是捐赠者(器官来源)有限,不少患者只能在等待中死去。即便配型成功,异体移植还面临着免疫排斥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以色列团队负责人塔尔•德维尔选择采用自体干细胞+3D打印技术,这可以消除外源植入物被排斥的风险。他解释说,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以人体细胞和具患者特异性的生物材料作为生物打印原料制成的。 德维尔指出,使用“原生”患者特异性材料,对于成功设计个性化组织和器官至关重要。 林雄斌认为,“随着技术普及,未来顶级的医院都将拥有人体器官的3D打印机,能够常规地为患者打印器官进行移植手术。”他预期道,“借助再生医学的技术发展,传统医疗将会走向精准医疗,大健康产业将迎来爆发性发展。” “只要我们抓住时代赋予的契机,坚持技术创新,走在国际再生医学领域的前沿,相信很快就能让更多中国老百姓享受到尖端生命科技带来的高品质健康生活。”林雄斌表示。
  • 《科学家研制出3D打印智能凝胶 或可制人造心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1
    •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分校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三维(3D)打印智能凝胶,可以在水中移动,抓取和移动物体。这一成果有助于研制水下运行软体机器人和人造肌肉。 研究人员打印出几块高大约2.54厘米的人形智能凝胶,把它们放在电解液里,然后给电解液通电。凝胶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前进、后退、抓取物体、移动物体。改变电解液浓度和电场强度可以使凝胶改变姿态或形状。 研究人员在《应用材料与界面》发表论文,报告这一成果。他们说,这种材料与人体组织相似,含有大量水,非常柔软,或许可用于研制人造心脏、人造胃、人造肌肉。 这种材料柔软的特性使它不会损伤遇到的物体,有望应用在诊断疾病、进入身体输送药物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