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_传播间隔的估计表明正在发生COVID-19的症状前传播》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7
  • 信息名称:传播间隔的估计表明正在发生COVID-19的症状前传播
    1.时间:2020年3月6日
    2.机构或团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
    3.事件概要: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于2020年3月6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Transmission interval estimates suggest pre-symptomatic spread of COVID-19”的文章。作者确定新加坡和天津的传播集群的潜伏期和序列间隔分布,推断出基本的传染数并确定症状前传播的程度。
    作者收集了新加坡和中国天津分别1月19日至2月26日和1月21日至2月27日的疫情信息,估计了两个群体的潜伏期和连续间隔。文章结果:新加坡的平均潜伏期为7.1天(6.13,8.25),天津为9天(7.92,10.2)。对于较早发生的病例,两个数据集的潜伏期都较短。新加坡的平均连续间隔为4.56天(2.69,6.42),天津的平均连续间隔为4.22(3.43,5.01)。作者推断,在疫情爆发初期,感染是在症状发作前平均2.55和2.89天传播的(新加坡、天津)。作者估计,新加坡的基本传染数为1.97(1.45,2.48);天津市的基本传染数为1.87(1.65,2.09)。作者得出结论:在新加坡和天津,估计的连续间隔都比潜伏期短,这表明正在发生症状前传播;较短的序列间隔导致较低的R0估计值,这表明应预防所有继发感染的一半来控制传播。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3.20029983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3.20029983v1
相关报告
  • 《传播间隔的估计表明正在发生COVID-19的症状前传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3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于2020年3月6日在medRxiv上发表题为“Transmission interval estimates suggest pre-symptomatic spread of COVID-19”的文章。作者确定新加坡和天津的传播集群的潜伏期和序列间隔分布,推断出基本的传染数并确定症状前传播的程度。     作者收集了新加坡和中国天津分别1月19日至2月26日和1月21日至2月27日的疫情信息,估计了两个群体的潜伏期和连续间隔。文章结果:新加坡的平均潜伏期为7.1天(6.13,8.25),天津为9天(7.92,10.2)。对于较早发生的病例,两个数据集的潜伏期都较短。新加坡的平均连续间隔为4.56天(2.69,6.42),天津的平均连续间隔为4.22(3.43,5.01)。作者推断,在疫情爆发初期,感染是在症状发作前平均2.55和2.89天传播的(新加坡、天津)。作者估计,新加坡的基本传染数为1.97(1.45,2.48);天津市的基本传染数为1.87(1.65,2.09)。作者得出结论:在新加坡和天津,估计的连续间隔都比潜伏期短,这表明正在发生症状前传播;较短的序列间隔导致较低的R0估计值,这表明应预防所有继发感染的一半来控制传播。
  • 《3月13日_普林斯顿大学评估无症状传播的时间间隔对COVID-19疫情的影响》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14
    • 信息名称:普林斯顿大学评估无症状传播的时间间隔对COVID-19疫情的影响 1.时间:2020年3月13日 2.机构或团队: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 3.事件概要: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论文“The time scale of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 affects estimates ofepidemic potential in the COVID-19 outbreak”,通过基本繁殖数和继发病例中无症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来评估无症状传播对COVID-19的流行潜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如无症状病例的发生间隔短于有症状病例的发生间隔,则R0将被高估;反之,R0将被低估。此外,随着无症状发生时间间隔的长度增加,在流行的指数阶段无症状传播的实际比例的估计值降低。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9.20033514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