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导体收购射频前端模块供应商SOMOS》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20-11-01
  • 10月16日,瑞士日内瓦的意法半导体宣布收购法国无晶圆厂公司SOMOS Semiconductor,该公司专门研究RF功率放大器(PA)和前端模块(FEM)半导体(CMOS)技术。此次收购有望增强意法半导体在IP市场和专有技术方面的地位,为新兴的物联网和5G市场做准备。

    SOMOS拥有39项专利,其中16项是美国专利。仔细研究专利组合发现,大多数发明都与基于硅的功率放大器有关,目的是增强击穿电压和CMOS器件中RF性能之间的平衡。总体而言,针对CMOS功率放大器的发明已申请了20多项专利。另一方面,Knowmade在对SOMOS的专利组合进行调查时,确定了意法半导体在IoT / 5G应用领域中感兴趣的相关主题:射频开关

    专利US9143124(2015)针对用于RF装置中的开关,该开关与现有技术的开关相比提供了更好的功率损耗和开关时间的平衡。

    专利US8532584(2011)处理了一种称为RF收发器中的寄生泄漏的效应,以及基于CMOS的RF开关器件的击穿电压的增强。

    专利US9621110(2016)具有改善的线性度的功率放大器/ RF放大器电路。

    专利US7808415(2017)Sigma-delta调制器,包括用于模数转换器(ADC)、模转换器(DAC),频率合成器、开关放大器等的截断功能。

    专利US9564860,在蜂窝电话中,提供了各种转接路径以适应不同的操作模式,其中每个操作模式都是频段和功率电平的不同组合。

    专利US9564860(2016)差分功率放大器的多模式操作,描述了一种用于无线设备的RF电路。

    收购SOMOS的专利产品后,意法半导体可以靠这些针对CMOS功率放大器和RF开关的专利,来巩固其在IP领域和新兴5G市场中的地位。

相关报告
  • 《欧洲半导体产业调查:聚焦工业和车用半导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3
    • 自1987年以来,欧洲“三巨头”几乎从未跌出过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欧洲半导体产业如今的问题更多在于缺乏新兴企业,主要厂商仍然是过去的几家巨头。 高通收购恩智浦案的关注度早就超出了行业的范畴。 5月14日彭博社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已重启了对高通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的交易的审查,受此影响,高通与恩智浦股价均在当天有所上涨。5月15日,路透社又报道,尽管该项交易有望迎来关键突破,但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汽车之中,作为车用半导体领域霸主的恩智浦在这一趋势中将显著受益。而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专利授权模式饱受质疑,高通则正在遭受着业绩的困扰,对恩智浦的收购已显得尤为重要。 恩智浦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强势正是如今欧洲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近30年中,随着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对部分业务的主动放弃,欧洲半导体厂商如今已聚焦于细分市场,并且在特定领域手握巨大的市场和技术优势。而这又离不开欧洲大的工业和科技产业背景。 “欧洲半导体产业可以依托欧洲在机械工程和汽车工业上的传统优势。这一‘遗产’直接引出了欧洲半导体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功率半导体和车用半导体。”英飞凌公司一位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9%到6%:30年 “稳定”的欧洲半导体产业 从1990年到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从510亿美元增长至了4086.9亿美元。半导体产业在过去30年经历了显著的变迁:个人电子设备对大型计算机的替代带来了市场的变化,半导体厂商也经历着模式上的转变。这也注定了产业内的洗牌。 数据显示,依照营收,1990年时,日本曾占据着全球十强半导体企业中的六席,日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亦达到了49%;而到2017年,该榜单上已仅有东芝一家,日企的市场占有率也在该年降至了7%。取而代之的是北美企业,其市占率同期由38%提升至49%,在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此外,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也从4%跃升至37%。 同期,欧洲半导体企业市场份额从9%变为了6%。此外,自1987年以来,欧洲“三巨头”几乎从未跌出过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其间,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和德国西门子半导体分别脱离了原有公司独立发展成为了恩智浦(NXP)和英飞凌(Infineon),意法半导体集团(SGS-Thomson)也更名成为了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ST)。 考虑到同期半导体市场惊人的增速以及新晋玩家的崛起,在这样一个周期性兴衰明显的产业,欧洲企业已可谓是表现平稳。 这并非易事。以恩智浦为例,2006年飞利浦选择了将其大部分半导体业务出售,恩智浦半导体由此成立。2006年和2007年,恩智浦营收分别增长4.1%和1.3%,但在2008年其营收骤降13.9%,占有率也由2.1%降至1.6%。2009年,公司营收继续大幅下降29.4%,占有率跌至了1.4%。 这和行业的周期性衰退有关。2008年和200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分别衰退了5.2%和11.7%,但恩智浦所面临的挑战远大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0年,虽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至1.3%,恩智浦的营收却同比增长24.3%。其后虽仍偶有波动,但整体已处于上升态势。2017年,恩智浦营收达88.63亿美元,虽较2016年的93.06亿美元下降4.8%,但在IHS Markit 2017年十大半导体供应商排名中仍位列第九,市场占有率也重回2.1%。 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近几年在新兴消费电子方面欧洲半导体企业显得“稍差一些”,但恩智浦、ST等企业在传统领域整体表现“依然强势”。在他看来,欧洲半导体产业如今的问题更多在于缺乏新兴企业,主要厂商仍然是过去的几家巨头。 聚焦工业和车用半导体 细分市场 出于对移动和个人业务市场的看好,恩智浦曾收购了Silicon Labs蜂窝通信业务。此外,也在家庭应用半导体领域瞄准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市场,并希望凭借在模拟电视市场的领先优势抢占先机。 但回头看,这些努力都算不上成功。于是,恩智浦先后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自飞利浦时代确立起的优势领域:汽车电子和识别业务。此外,恩智浦还在2009年出售了其CMOS IP业务,为新的突破点腾出了资金和精力。 2009年,恩智浦开始发力高性能混合信号(HPMS)产品,并重点制定了相应的运营策略。2010年时,HPMS部门营收已占到了公司营收的65%。近日,恩智浦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22.69亿美元的营收中,包括了车用电子和安全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占到21.66亿美元,占比已超95%。 在脱离飞利浦近4年之后,恩智浦于2010年8月6日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其走出困境之后的上升态势也体现在了股价上。截至2018年5月17日,恩智浦股价收于106.71美元,近52周高点为125.93美元,8年上涨近9倍(上市之初股价为14美元)。 IHS Markit半导体制造研究部门执行总监Len Jelinek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十年前,欧洲半导体供应商已意识到了其不会去寻求对移动或个人电脑市场的支配。 “他们依照终端市场,对其所支持的产业进行了审视,判断出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是在欧洲有着强大存在的两个细分市场。”Jelinek表示,“这就导致了英飞凌、恩智浦和ST都将公司战略发展聚焦在了工业和车用半导体科技上。” 聚焦使得深耕成为可能。英飞凌目前认为,除技术优势外,公司最核心竞争力即是“从产品到系统”的战略路径。“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客户市场的系统和需求,以使我们在半导体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加精确地被应用。”英飞凌一位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此外,设备巨头ASML和ASM,以及IP巨头ARM也均是欧洲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成员。“ARM是一个专业的IP公司,其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的设计。”Jelinek表示。 而在王艳辉看来,设备厂商ASML已是如今半导体产业“最火”的公司之一,其光刻机业务“已基本做到了独一无二”。依照营收,来自荷兰的ASML和ASM在2016年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十。在2018年5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半导体设备厂商评分显示,在大型半导体设备方面,ASML和ASM分别以9.05和7.45的得分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七。 集邦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姚嘉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国家在工业与车用领域早已耕耘相当长时间,拥有厚实的技术基础和实力,这正是欧洲厂商能够保持稳定并在特定领域拥有优势的原因。 “工业、车用领域,与消费电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各领域有功能性安全规范必须遵守。”姚嘉洋指出,由于欧洲半导体厂商大多具备IDM的优势,能够在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上全部满足相关规范,同时打造极具竞争优势的产品,这是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 Jelinek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区域标准和法规影响,欧洲公司在建立汽车电子标准方面将继续处于领导地位。“这将使得欧洲半导体厂商在欧洲车用半导体市场上继续保持支配优势。”  革新派 自1960年代集成电路产业兴起以来,一条龙式的自有产品设计、量产与封测的IDM模式曾长期是半导体产业的主流。 不过半导体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升竞争力。此外,半导体制造业对投资的需求也颇高,除新建生产线外,设备维护、更新与新技术开发等均耗资巨大。 在此条件下,1990年代初Fabless(无晶圆)模式和Foundry(晶圆代工)厂商开始兴起,台积电(TSMC)在1987年的成立是这一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加工工艺和设备成本的上升,许多IDM厂商已逐渐无法通过投资生产线实现收益,而代工厂则可通过为不同客户代工同类产品而实现获益。台积电在这一变革中成长迅速,如今已成为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的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厂商。 在此背景下,介于IDM和Fabless之间的Fab-lite模式逐步成为目前半导体产业的主要模式之一。欧洲在这一变革中走在了前列,恩智浦、ST和英飞凌均较早选择了Fab-lite策略。 此外,欧洲半导体厂商在向细分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多有“壮士断腕”之举:近年来,他们都曾有过出售旗下部门的记录,其中还不乏较为优势的业务部门。 姚嘉洋指出,英飞凌在2011年出售给英特尔的无线业务部门,如今已为英特尔取得了来自苹果的手机Modem业务订单,打破了高通此前对此业务的“独享”;此外,英特尔也借此致力于发展5G技术。 “英飞凌之所以会出售该部门,是希望能集中资源聚焦获利更高的应用领域,如功率半导体和汽车电子。”姚嘉洋表示,欧洲半导体企业近年出色的财务表现已经证明,他们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潮流而对旗下产品进行的调整策略是正确的。 英飞凌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的三大支柱战略之一即是专注于其可以取得领先地位的市场,如车用电子、电源供给、工业功率电子、射频技术和安全等。 “守旧者” 欧洲半导体企业是革新者,但此种革新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欧洲长期以来在汽车工业等重要领域打下的产业基础。 谈及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前沿科技,姚嘉洋坦言,单论5G,欧洲半导体厂商目前显然处于缺席状态,短期来看似乎也不太会有深耕5G芯片市场的打算。“原因在于5G进入门槛相当高,竞争相当激烈,欧洲半导体厂商也打定主意,更聚焦原有市场并提高其进入门槛,避免其他竞争对手进入。”他表示。 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欧洲厂商则不会缺席。“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彼此相辅相成,自动驾驶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ST和恩智浦皆已有所行动。”姚嘉洋表示。 此外,王艳辉认为,尽管长期以来欧洲都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之一,这也是近年来一些美国、中国公司依然偏好前往欧洲收购一些小型半导体厂商的原因,“但(欧洲)如今的环境,再想发展出大企业是比较难了。” 恩智浦和英飞凌分别脱胎于飞利浦和西门子这两大传统电子巨头,但如今,欧洲已少有其他强势电子品牌,包括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也已衰落并转型。“欧洲的终端品牌基本彻底衰落了,这也会带来IC产业的衰落。”王艳辉表示,欧洲再想有半导体新公司崛起已较为困难。 巨头依然需要开拓新的优势领域。英飞凌公司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弱势领域或能触发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变革。“随着欧洲半导体厂商越来越多地放弃存储芯片和CMOS技术,新的强势项目需要被找寻。” 并购也是近年来谈论半导体产业所无法忽视的一方面,而欧洲半导体厂商在这一轮整并风潮中大多扮演了较为被动的角色,例如高通正在进行中的对恩智浦的收购、英特尔对原英飞凌旗下的无线业务部门的收购。 不过在姚嘉洋看来,目前这一波半导体产业整合的风潮已经落幕,短期内不会再有大型的并购案发生。
  • 《半导体产业的收购兼并——设备与材料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14
    •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从粗放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式转变。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巨大抓手,而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即是半导体产业。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凭借人口红利的优势在半导体终端的封装测试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资金、人才的持续投入,中国半导体产业由封测主导向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以及材料、设备全面发展。未来随着5G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智能汽车产业的持续落地,整个半导体领域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半导体产业的外延很广,一般来说分为上游支撑产业的设备与材料领域,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领域,以及下游应用领域。 本系列文章旨在对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设备与材料、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等四个领域中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梳理。本文聚焦于半导体行业上游支撑产业设备与材料领域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 一. 设备与材料领域产业简介 半导体设备主要运用于半导体的制造和封测两个流程,分为晶圆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和封装设备,以晶圆加工设备为主,检测设备在晶圆加工环节(前道检测)和封测环节(后道检测)均有使用。 半导体材料是指电导率介于金属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半导体材料市场可以分为晶圆材料和封装材料市场。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由于高端产品技术壁垒高,国内企业长期研发投入和积累不足,我国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欧美日韩台等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 二. 设备与材料领域公司并购信息汇总[1] (一) 北方华创 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9月成立,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票简称“北方华创”,股票代码“002371”。北方华创是由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重组而成,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的先进企业。北方华创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及精密元器件业务,为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1、2018年1月,收购美国Akrion Systems LLC公司(“Akrion”)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 (1)交易背景:Akrion是一家依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半导体湿法清洗技术领域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其产品主要服务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硅晶圆材料制造、微机电系统、先进封装等领域。 (2)交易概况:北方华创全资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以1,500万美元全资收购Akrion的全部资产及无息负债。总购买价格终端1,200万美元支付给Akrion,300万美元支付给Akrion两个高管股东。本次交易所需支付的资金由北方华创自筹解决。 (3)交易影响:Akrion在精密清洗技术方面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本次收购Akrion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事项,将拓展北方华创在清洗机设备领域的产销体系,丰富北方华创清洗机设备的产品线,与北方华创目前清洗设备品种实现较好互补,进一步增强北方华创服务客户的能力,助力北方华创业务的良好发展。 (二) 至纯科技 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2017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至纯科技”,股票代码“603690”。至纯科技专注于高纯工艺系统,成为高纯工艺系统龙头。主要为半导体、光电、太阳能光伏、平面显示、光纤、生物制药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高纯气体、水和化学品工艺输送系统,服务范围涵盖了技术咨询、设计、安装、测试、调试、培训和售后等内容。 1、2019年3月,收购上海波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波汇科技”)100%股权 (1)交易背景:波汇科技原系新三板上市公司,公司于2017年11月在新三板摘牌,波汇科技的主营业务集中于为泛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纯工艺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其除在光纤传感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外,在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智能算法、智能视频、软件平台等方面也具有核心技术。 (2)交易概况:至纯科技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结合的方式向波汇科技全体股东收购波汇科技100%股权,波汇科技100%股权的交易对价为人民币68,000.00 万元。其中,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26,165,214股,以股份支付的对价合计人民币43,198.77 万元,支付现金合计人民币24,801.23万元。 (3)交易影响:波汇科技技术全面,产品线丰富,除在光纤传感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外,在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智能算法、智能视频、软件平台等方面也具有核心技术,且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打入国际发达国家市场。本次交易完成后交易双方将共同推进标的公司相关技术在高纯工艺系统、核心工艺设备、厂务系统领域的应用。 2、2017年10月,收购珐成制药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珐成制药”)59.13%股权 (1)交易背景:珐成制药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本1708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制药专用设备及其配套相关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咨询和销售;管道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以上除特种设备),机电设备,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办公设备销售。中国电子系统公司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中电四”)持有珐成制药94.73%的股份,自然人马骏持股5.27%。 (2)交易概况:中电四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珐成制药59.13%的股权,至纯科技拟参与此次网络竞价。本次交易的价格是通过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交易的方式确定,与资产账面价值相比存在溢价,最终至纯科技以人民币 1,823万元取得了珐成制药59.13%的股权。 (3)交易影响:医药领域的高纯工艺与系统是至纯科技的主营业务之一,本次交易有利于至纯科技整合相关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至纯科技在医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助推至纯科技主营业务的发展。本次收购完成后,至纯科技将成为珐成制药的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2017年6月,收购上海江尚实业有限公司(“江尚实业”)49%股权 (1)交易背景:江尚实业地理位置与至纯科技一墙之隔,拥有办公楼及土地资源,适逢至纯科技在发展战略上需要增加办公、研发用地,为扩大总部效应、增强产研联动性。 (2)交易概况:至纯科技与江尚实业控股股东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7年6月14日签订收购协议,至纯科技以人民币9,945万元取得江尚实业49%的股权。 (三) 晶盛机电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012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晶盛机电”,股票代码“300316”。晶盛机电是国内晶体硅生长设备产业龙头企业。作为一家知名的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晶盛机电的产品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在高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多项产品荣获国家及省级奖项。产别分别用于光伏硅电池、半导体和集成电路、IGBT功率器件、LED光电子等四大领域,均属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1、2015年7月,收购杭州中为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为光电”)51%股权 (1)交易背景:中为光电的主营业务为光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及系统集成、通讯设备、光学元件的的生产、服务批发和零售。主要产品为LED 的仪器仪表、分光编带机等设备、LED 整灯自动化生产线。 (2)交易概况:本次交易的标的股权为包括杭州点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点诚投资”)等 22 名股东所持中为光电 51%的股权;晶盛机电使用人民币1.377亿元超募资金取得中为光电51%的股权。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了业绩目标及补偿安排,如中为光电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净利润低于一定数额,则点诚投资等应对晶盛机电补偿对价,补偿方式式可以为现金或其所持中为光电的股份。 (3)交易影响:晶盛机电通过收购中为光电股份,利用该公司原有市场渠道和品牌,切入 LED 照明市场的高端装备行业,增强其在高端装备行业的竞争实力,丰富其产品线,增加利润增长点。通过并购整合,不断完善公司业务规模和区域性布局,拓展在 LED 领域和智能化装备领域的业务规模,实现公司做强做大的目标。 (四) 精测电子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2016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精测电子”,股票代码“300567”。精测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平板显示测试系统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在国内平板显示测试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1、2019年7月,取得WINTEST株式会社(“WINTEST”)60.53%股权 (1)交易背景:WINTEST 是一家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二部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721。WINTEST 自成立以来,主要在日本半导体自动检测装置市场开展业务,致力于 CCD以及 CMOS 的成像器件,LCD 和 OLED 等平板显示器,以及模拟、混合信号 IC 用检测装置的研发,销售。 (2)交易概况:精测电子与WINTEST签订《资本合作合同书》,精测电子通过认购WINTEST定向增发新股的形式,向WINTEST投资26亿日元(注:以2019年7月30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65亿元。)全额认购其本次增发股票2,000万股,增资完成后,精测电子持有WINTEST2,000万股,占WINTEST总股份的60.53%,WINTEST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本次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于精测电子自筹资金。 (3)交易影响:WINTEST是一家成熟的半导体自动检测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技术成熟,工艺领先,同时具有较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精测电子增资入股WINTEST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其在半导体测试业务板块产业布局,加快其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产品突破和产业化进程,充分整合双方的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优势,进一步整合、优化、夯实技术资源,不断提高精测电子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018年11月,收购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昆山精讯”)36.5%股权 (1)交易背景:昆山精讯是精测电子控股子公司,精测电子持有期63.5%的股权。昆山精讯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实力、管控严格的制造团队及完善的服务体系。目前从事平板显示这个国家核心产业的自动化检测领域技术研究。 (2)交易概况:精测电子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3,504万元收购昆山精讯其余两名股东持有的36.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昆山精讯成为精测电子全资子公司。 (3)交易影响:本次收购昆山精讯的少数股东权益,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善精测电子在平板显示检测领域的产业布局,增强其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利于提高精测电子未来盈利能力及整体运营效率,符合其长远发展战略。 (五) 中环股份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12月,2007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票简称“中环股份”,股票代码“002129”。中环股份是生产经营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省部级研发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高压器件、功率集成电路与器件、单晶硅和抛光片四大方面,形成了具有产品特征和行业属性强关联的多元化经营。 1、2018年7月,收购国电光伏有限公司(“国电光伏”)90%股权 (1)交易背景:国电光伏是从事硅片、电池、组件产品的制造以及光伏电站的科研、设计、系统集成和EPC总承包能力的专业化太阳能产业高新科技企业,为客户提供高电量、低成本的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 (2)交易概况:中环股份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持有的国电光伏 90%的股权。国电光伏9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 644,150,670.72 元,中环股份本次交易所发行股份的发行价格为 7.67 元/股,本次交易需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数量为 83,983,137 股。 (3)交易影响:目前,中环股份已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计划,将充分利用国电光伏修缮后的厂房以及新建厂房,实施5GW高效叠瓦组件项目、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用超薄硅单晶金刚线切片产业化项目、高效HIT电池研发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等以及半导体产业投资,预计未来较长期间国电光伏不会出现上述长期资产减值的情况。上述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中环股份抓住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材料、高效电池、半导体材料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六) 雅克科技 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票简称“雅克科技”,股票代码“002409”。雅克科技是一家从事化学化工的企业,其主要生产产品为磷酸酯阻燃剂、聚氨酯催化剂、有机硅泡沫稳定剂。雅克科技是全球著名的磷酸酯阻燃剂生产企业,其与注明高校及科研协会成立了多个研究中心,不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拓展新的应用领域,以科技研发带动企业发展。 1、2020年2月,子公司斯洋国际有限公司(“斯洋国际”)购买LG CHEM, LTD.(“LG华学”)下属的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 (1)交易背景:LG 化学的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化工、能源解决方案、先进材料、生命科学、化肥和农药等领域。其中先进材料业务的产品种类包括偏光片、半导体材料、显示用光刻胶、电池材料、OLED 薄膜和 OLED 材料等电子化学材料。 (2)交易概况:斯洋国际与LG化学签署《业务转让协议》,本次交易的价格为580 亿韩元的价格(以2020年2月25日韩元汇率中间价1元人民币对韩元 173.37 元为基准,约合人民币33,454.46万元)。本次交易标的为 LG 化学下属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与彩色光刻胶业务相关的存货、专利等知识产权、有形资产以及应收账款。 (3)交易影响:LG 化学作为 LCD 彩胶和 OLED 光刻胶主要供应商之一,行业知名度高,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通过本次资产收购,新增的彩色光刻胶业务将丰富电子材料业务板块的产品种类。尤其在光刻胶这一主要的电子材料细分领域,雅克科技将同时掌握彩色光刻胶和 TFT-PR 光刻胶的技术、生产工艺和全球知名大客户资源,并成为 LG Display Co.,的长期供应商,成为全球主要的面板光刻胶供应商之一。 2、2018年4月,收购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科美特”)90%股权 (1)交易背景:科美特是一家从事六氟化硫和电子级四氟化碳生产的企业,装置和设备先进,管理体系健全,产品远销国内外,是国内主要电气设备生产公司的供应商。高纯度六氟化硫的产能已达到全球一半,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等地知名企业。 (2)交易概况:本次交易雅克科技采用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科美特90%的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3.23亿元,共发行63,789,774股。 (3)交易影响:本次收购对雅克科技丰富半导体材料产品线,进一步掌握市场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有力地提升雅克科技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打造百亿级上市公司奠定扎实基础。雅克科技通过积极的资本运作,加快“走出去”,并购优质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必将开辟更广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3、2016年12月,与多家公司共同收购韩国UP Chemical Co., Ltd.(“UP Chemical公司”)96.28的股权 (1)交易背景:UP Chemical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总部位于韩国京畿道平泽市,主要从事于生产、销售高度专业化、高附加值的前驱体产品,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制造企业,其主要产品分为:有机硅烷前驱体和有机金属前驱体。UP Chemical 公司长期专注于半导体材料前驱体这一细分领域,其在 Hi-K等半导体材料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另外,UP Chemical 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的半导体OEM厂商积极合作,其新产品 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交易概况:使用自有资金与江苏华泰瑞联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等六个公司共同对江苏先科半导体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先科”)进行增资使其注册资本达到100,000万元,并由江苏先科的全资子公司Shekoy Korea Semiconductor New Material Co., Ltd.( “韩国SPV”)对外投资收购UP Chemical公司96.28%的股份。本次交易的价格为人民币117,920.56万元。 (3)交易影响:本次并购将使江苏先科获得UP Chemical 公司的成熟产品及技术。雅克科技作为本次海外收购的牵头方,将积极参与江苏先科的日常经营管理,这不但会间接扩展雅克科技现有的产品线,进一步奠定雅克科技在半导体领域拓展的战略基础,也实质上有效地填补中国半导体材料在前驱体领域的空白。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概念的兴起与发展,将持续支撑对记忆以及非记忆芯片的需求,并将带动整个半导体行业及其上游材料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雅克科技通过参与江苏先科的对外投资,布局半导体材料这一未来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行业,将为雅克科技带来新的稳定而持续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结合 UP Chemical 公司雄厚的产品研发制造经验以及更多的产品规划,雅克科技及江苏先科将积极建立与其核心客户 SK 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的业务合作,持续加大UP Chemical公司围绕核心客户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投资,抓住UP Chemical 公司稳定增长的市场机会,提升雅克科技的产品技术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 (七) 强力新材 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2015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强力新材”,股票代码“300429”。强力新材主要产品有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和光刻胶树脂两大系列,按照应用领域分类,主要有印制电路板(PCB)光刻胶专用化学品、液晶显示器(LCD)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半导体用途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和其它用途光引发剂四大类。强力新材已跻身于国内最大的高端光引发剂生产商之一,在印制线路板光致抗蚀剂的原料领域占据市场70%的市场份额。 1、2018年8月,收购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感光”)10%股权 (1)交易背景:格林感光成立于2017年,专业从事光固化材料及感光材料的研发及销售,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高科技新材料的研发型企业,产品主要配套光固化油墨、涂料、胶粘剂等行业。格林感光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同时通过与多所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研-产”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了在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市场转换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固化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地位。 (2)交易概况:本次转让的股权为格林感光自然人股东杨金梁持有1,500万元出资(其中已实缴出资1,2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8%;认缴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2%),转让对价为1,200万元(已实缴出资1,200万元的转让对价为1,200万元,认缴出资300万元的转让对价为0元。 (3)交易影响:强力新材结合既定的发展战略,通过自有资金收购格林感光10%股权,有利于其向下游产业延伸,更好的发挥上下游协同效应,拓宽公司发展空间,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固化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的地位。 2、2018年10月,增资及收购长沙新宇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新宇”)部分股权 (1)交易背景:长沙新宇是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敏引发剂系列产品的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经营范围为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的生产、销售和研发。 (2)交易概况:强力新材经与长沙新宇原股东协商一致,使用自有资金以现金出资方式对长沙新宇进行增资,增资金额为 6,000 万元人民币,其中 1,964.51 万元人民币计入注册资本,4,035.49 万元人民币计入资本公积。同时使用自有资金受让长沙新宇原股东合计持有的部分股权,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 2,449.97 万元人民币。本次增资及收购完成后,强力新材持有长沙新宇 34.4901%的股权。 (3)交易影响:强力新材结合既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增资及收购长沙新宇,形成了产品上的联合互补,有利于拓宽公司发展空间,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光固化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其全球市场份额,加速其未来的发展。 3、2017年2月,收购泰兴先先化工有限公司(“先先化工”)51%股权 (1)交易背景:先先化工主要从事高端光引发剂及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交易概况:强力新材使用自有资金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3,187.50 万元取得先先化工51%的股权。 (3)交易影响:本次增资有利于强力新材改善竞争态势,提高其产品的有效产能,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盈利能力。 4、2015年12月,收购上虞佳英化工有限公司(“佳英化工”,现更名绍兴佳英感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1.01%股权,收购上虞佳凯化工有限公司(“佳凯化工”现更名绍兴佳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 (1)交易背景:佳英化工主要从事光引发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制造涂料、油墨、光刻胶、农药、医药中间体以及染料等产品,是强力新材生产光刻胶专用化学品的主要原材料。 (2)交易概况:本次交易强力新材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取得佳凯化工100%股权,佳英化工31.01%股权。其中因佳凯化工系佳英化工的实际控制人,持有佳英化工68.99%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强力新材通过间接的方式持有佳英化工100%的股权。本次交易总价为人民币2.55亿元,其中将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支付交易对价中的40%,即人民币10,200 万元,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中的60%,即人民币15,300 万元。 (3)交易影响:本次交易完成后,强力新材产业链进一步向上游延伸,有利于其从原材料端加强技术研发,改善产品质量,丰富公司产品线,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在产业链、研发和销售领域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增加公司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 飞凯材料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4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飞凯材料”,股票代码“300398”。飞凯材料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材料的生产,主要包括光纤光缆材料、紫外固化材料、电子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四大类二十几个品种的半导体材料的生产。飞凯材料的产品已被国内外众多著名厂商采用,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部分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已经拥有一大批国内外高端客户。 1、2016年12月,收购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长兴昆电”)60%股权 (1)交易背景:长兴昆电隶属于台湾著名半导体企业长兴化学,为长兴化学集团独资,专业生产应用于半导体器件、机体电路等封装所需的环氧塑封料,公司致力于开发应用于中高端器件封装材料及绿色环保塑封料,目前其已成为国内封装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集团公司长兴化学是一家上市公司着重于技术研发及客户服务的国际性企业,主要从事合成高分子、电子化学材料、特殊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服务。是全球化学及电子化学材料供应商,其中干膜光阻剂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2)交易概况: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安庆飞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安庆飞凯”)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9,906.74万元取得长兴昆电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安庆飞凯持有长兴昆电60%的股权。 (3)交易影响:长兴昆电长期致力于开发中高端器件及IC封装所需的材料,主要专业生产应用于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封装所需的环氧塑封料,可提供标准型、低应力型和高导热型等系列产品,为业界主要供货商之一。飞凯材料通过对长兴昆电控股权的收购丰富公司产品线,立足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拓展半导体材料的国内外市场;借助长兴昆电、长兴中国和长兴材料优质的人才资源、资质资源和行业地位,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提高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2016年9月,收购大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瑞科技”)100%股权 (1)交易背景:大瑞科技是一家注册于中国台湾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原股东APEX PROCESS TECHNOLOGY CORP. (“APEX”)注册地为安圭拉,持有大瑞科技100%的股权。大瑞科技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子材料批发业、机械批发业、资讯软体批发业、电脑及事务性机器设备批发业。 (2)交易概况:本次交易飞凯材料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1亿元收购APEX拥有的大瑞科技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飞凯材料持有大瑞科技100%的股权,大瑞科技成为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3)交易影响:本次收购有助于丰富飞凯材料产品线,借助大瑞科技优质的人才资源、资质资源和行业地位,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完善公司产业布局,优化公司的产业结构,深化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布局,提高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本次收购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公司和全体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3、2015年2月,收购嘉裕涂料(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嘉裕”)100%股权 (1)交易背景:惠州嘉裕是一家港澳台独资企业,嘉裕涂料香港有限公司(“嘉裕香港”)持有期100%的股权。惠州嘉裕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涂料、油漆、天那水、溶剂等化工产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 (2)交易概况:本次交易飞凯材料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3,360万元受让嘉裕香港持有的惠州嘉裕100%的股权、权益及惠州嘉裕拥有的实质性资产及资质。收购完成后,飞凯材料持有惠州嘉裕100%的股权,惠州嘉裕成为飞凯材料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3)交易影响:本次股权收购交易有助于飞凯材料建立辐射珠三角地区的生产基地, 进而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公司和全体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