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晏)8月29日、30日,第二十八届(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来自两岸土地学界的200余名代表、专家,汇聚一堂,围绕 “土地利用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聚焦海峡两岸土地利用和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展示学术成果,开展学术研讨,共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大业。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人类最大的共同议题。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导向的土地创新与科学管理成为时代命题。”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大陆正处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过不懈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创新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监管模式、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土地利用管理方式面临重构性的变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复杂艰巨的新问题,如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体系及其保障制度问题、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科技与模式创新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机制与模式问题等等,都亟待破解。
自1992年首届开办以来,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风雨无阻走过28年。28年来,海峡两岸土地学界秉承“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宗旨,深入互动交流,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合作基础。王世元希望,两岸土地学界的朋友们继续加强合作,以2009年双方达成的“五项共识”为基础,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土地领域的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优势,共同破解土地创新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求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土地命题,贡献实践经验和才思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科协副主席祝世宁,台北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台湾代表团团长彭建文等人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预祝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29日上午, 大会安排了3场主题学术报告,分别为大陆学者贾克敬所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探讨》,台湾学者卓辉华所作《人口成长与城乡土地计划的检讨与调整》,以及大陆学者黄贤金所作《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随后两个半天的会期中,大会围绕着 “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资产核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
据悉,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是两岸学者开展土地学术交流、推动两岸土地管理实践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按照“一年一地、轮流举办”的惯例轮次在两岸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土地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地学会、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徐州市土地学会承办。本届研讨会共收集两岸土地学界专家论文共7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