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 Nature发布《研究评价现状:科研人员对评价实践的看法》白皮书
2025年4月,Springer Nature发布了《研究评价现状:科研人员对评价实践的看法》白皮书。通过收集来自不同地区、学科和职业阶段的 6600 多名科研人员的观点,汇总了关于研究评价改革的讨论。本文总结了白皮书的主要发现,包括当前科研人员评价方式、对现有实践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1.当前科研人员被评价方式
当前,研究评价改革的倡议,普遍挑战了对期刊和出版物指标的过度依赖。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依然将这些指标视为评价其工作的主要因素,其中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完全或主要通过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出版物指标,如引用次数或文章级影响力,这些指标在科研评价中占据显著地位,远超过其他评价方式。
科研人员在研究成果之外的贡献如何被纳入评价过程?本调研发现科研人员对社会的积极贡献(研究对经济或社会的影响)以及他们对研究社区的更广泛贡献(例如教学、参加同行评审)通常会被用于评价中。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活动的含义可能产生差异,许多科研人员认为,它们往往仅在特定情境下被纳入考量,且其重要性通常不及研究成果和出版指标。
2.科研人员如何看待评价实践
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科研人员普遍对现有的评价体系持积极态度,无论评价结果如何,他们对新工作/职业晋升评价(净正面率为75%)、外部机构评价(71%)以及资助申请(64%)均表达了正面看法。
在更广泛地审视评价实践时,许多科研人员表达了深切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评价过程的不透明性、潜在的偏见与主观性,对出版指标的过度依赖,以及评估研究社会影响的难度上。一些受访者还表示沮丧,因为研究评价常常评判他们无法控制或影响的因素,依赖于他们工作的下游影响,而非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3.科研人员对未来的设想
本调研请受访者考虑他们当前的工作评价方式与他们对未来的偏好。与上述发现一致,科研人员希望评价体系能够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社会贡献和对研究及研究文化的广泛贡献,而不仅仅是研究成果本身。例如,科研评估现状的调查表明,尽管科研产出和出版物指标在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研究人员普遍期望评估方法能更加全面,以包括他们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以及在科研界的更广泛贡献(在理想状况下,这一比例降至46%,)。
在探讨科研人员对评价指标的偏好时,我们发现了一种类似的趋势。尽管55%的受访者指出,指标在他们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理想状态下,52%的科研人员更倾向于实现定量与定性方法的均衡(与之相对,仅有27%的人偏好纯粹依赖指标)。
4.研究评价改革的新兴问题
尽管本调研清楚地看到科研人员渴望转向更全面的评价形式,但也揭示了研究评价改革倡议所提供的最佳实践、现实中发生的情况以及科研人员对未来的看法和偏好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例如:
大约一半的科研人员不知道他们的机构是否参与了任何研究评价改革计划,其中,在知道的科研人员中,有40%认为机构内部的实践几乎没有变化。
科研人员对准备评价要求的难易程度以及获得机构支持的情况持有不同看法,约45%表示积极,约35%表示消极。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认同指标的价值所在,仅有18%的人主张评价应完全或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这一观点与研究评价改革倡议的导向相悖,同时也忽略了众多活动难以甚至无法进行定量评估的现实。
原文题目: The state of research assessment: Insights from a survey of 6,600+ researchers
原文链接:
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librarians/the-link/research-management-blogpost/research-assessment-insights-6600-researchers/27769018
来自:数智化图书情报门户
编译者: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