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深市公司“多点开花”》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5-03-21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重要部署,提出培育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3月18日,美的集团的人形机器人样机首次曝光,其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据悉,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递水、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并可以通过理解语音指令完成更多复杂的任务。不止美的集团,记者观察到,政策支持下,一批深市公司也正深耕产业链,探寻成长新空间。

    图为美的人形机器人样。企业供图

    关节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硬件系统的关键部件。围绕这一核心领域,包括三花智控、汇川技术、固高科技在内的多家深市公司近年来的布局已初具成效。如重点聚焦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业务,其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产线已进入试产阶段。固高科技则深耕运动控制领域,提供控制器、伺服系统及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其多轴协同控制技术可适配人形机器人复杂运动场景,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场景并逐步向人形领域延伸。

    核心部件减速器方面,据介绍,双环传动目前在精密齿轮领域技术领先,RV减速器产品可适配特斯拉Optimus等机型。2024年与优必选共建“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并进入波士顿动力供应链。

    自2008年开始研发减速器,中大力德目前已经批量销售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公司以精密减速器、减速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组件为主要产品,形成了“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的产品架构,为各类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设备提供安全、高效、精密的动力传动与控制应用解决方案。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另一家精密结构件核心供应商长盈精密也精准布局关节齿轮、轴承、关节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目前公司已进入特斯拉、Figure AI供应链,其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良率达95%,2025年订单量超10万套。另外具备压力、压电、应变、织物等柔性传感器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汉威科技也已向多家机器人整机厂提供电子皮肤及指腹类传感器。

    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发力,多家深市产业链公司业绩方面也展现出发展韧性。其中,受订单增长影响,三花智控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5.63亿元,同比增长8.36%;实现净利润23.02亿元,同比增长6.59%。受智能制造升级驱动订单增长影响,固高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0.22%。双环传动则预计公司2024年实现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76%。根据2024年度业绩快报,长盈精密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169.17亿元,同比增长2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796.99%。

  • 原文来源: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503/20/92179.html
相关报告
  •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械行业持续走高》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1-17
    •   过去一周(2023.10.23-2023.10.27),中信机械行业上涨2.36%,表现处于中上游,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3。工程机械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有望助力机械设备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进而推动国产设备出口。9月叉车销量维持高增,行业景气度持续。上海市 机器人 产业政策落地,持续关注11月人形机器人相关事件发布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据海关数据整理,按照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计算,我国工程机械9月份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291.49亿元,同比增长1.83%;1-9月我国工程机械累计出口额2593.5亿元,同比增长21.7%。我们认为国内挖机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仍有较强竞争力,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经济体的深化合作有望带动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规模提升。 9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9.99万台,同比增长16.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6.63万台,同比增长19.5%;出口市场销量3.37万台,同比增长10.5%。我们认为锂电化和智能化赋能下,国内高性价比产品在国际市场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高增速有望延续。叉车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国内叉车企业稳步推进电动化产品结构改善以及国际化业务布局,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人形机器人处于商业化前期,需要软硬件不断迭代以达到“类人类”功能,解决成本问题是产业化的前提。AI赋能,特斯拉入局助力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国内机器人相关政策不断出台,积极推进机器人研发建设。有中长期份额提升和品类拓展(万能蒸烤箱、炸薯条机器人等)逻辑的商用餐饮设备厂商银都股份(603277)和包装机械设备厂商(饮料产线、常温奶产线)永创智能(603901)。 看投资段子,轻松一下: 上海机器人政策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会不容错过。工程机械、叉车销量持续增长,国产设备出口潜力巨大。银都股份和永创智能等企业积极拓展市场,AI赋能助力机器人产业化加速。机械行业比赶集还热闹,赶紧加入吧!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工信部谋划新型工业化:今年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 - 21经济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3-02
    • 首页 > 正文 工信部谋划新型工业化:今年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 2023年03月01日 20:4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工信部正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今年将着重做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六方面工作。 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整体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比上一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金壮龙表示,接下来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要认真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我们要重点稳住重点行业。尤其是稳住GDP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同时发挥好重点地区的作用。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后续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务用车、出租车、邮政快递、环卫等领域车辆的电动化水平,并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以此稳定市场预期。 在发布会上,金壮龙还特别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纾困情况做了介绍。2022年,全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了80万亿元。2022年全年为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了1.7万亿元,新培育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74家,并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帮助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金壮龙表示,今年将落实《“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为广大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并准备出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继续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让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 “特别可喜的是,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国已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2022年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59%,累计已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金壮龙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壮龙介绍,工信部将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鼓励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高铁、船舶、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统筹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制造业发展中,重大技术装备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而产业基础起到‘立地’的支撑作用。”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进一步指出,工信部后续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品的需求,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体系化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努力突破一批带有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应该说,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力度。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方面,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深度促进数实融合.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于近日正式印发,明确数字中国建设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231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 田玉龙表示,工信部今年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加强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也要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的协调均衡发展,推进“宽带边疆”、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同时,加大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辛国斌进一步指出,未来将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面向重点行业,将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将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将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最终,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 返回21经济网首页 >>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