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煤政策再起波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16
  • 11月14日,关于国家发改委调研进口煤市场情况的报道呈刷屏之势,一方面说明进口煤政策对动力煤价格走势影响明显,一方面也显示国家对进口煤市场的重视。

    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进口煤炭2307.9万吨,同比增加179.9万吨,上涨8.45%;环比减少205.8万吨,下降8.19%。1~10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25204万吨,同比增长11.5%。

    鄂尔多斯煤炭网注意到,在国家要求进口煤平空的政策发布后,10月份进口煤依然保持高位确实令人意外。这次展开密集调研,初衷应该还是要保证今年进口煤总量不超过去年的2.71亿吨。

    目前,国内煤供应比较充足,进口煤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弱化。至于后续政策怎么调整,大前提肯定还是以要保证市场供应。在当前电力企业经营依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鄂尔多斯煤炭网认为稳价保供的主基调应该不会变,后续市场会有波动,大方向还是会向合理区间靠拢。

相关报告
  • 《进口煤再掀波澜!进口煤通关政策近期有收紧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6
    • 近日,市场消息传:江苏区域太仓、常州、南京各地方都接到海关通知,12月份本地报关、异地报关均暂时被禁止。镇江海关暂未收到通知,同时太仓华能在同海关协调12月份报关事宜,具体的还没结果。 不过通过国内某贸易商了解到,上周江苏,上海,海南都放出进口不让异地报关的消息,一刀切的时间在12月份,就是只能本地报,现在暂时可以。另据国内某贸易商表示,上海吴淞海关停止清关。福州关区影响也大的,如果限制范围再扩大,内贸就能稳住不跌。 最新市场方面看,4日进口煤市场比较平静,整体价格处于阴跌状态,由于进口与内贸煤价差逐渐缩小,进口煤价格优势减弱,再加上市场频繁传出进口限制范围扩大的消息,大家拿货意愿减弱。 另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消息称,进口煤通关政策近期有收紧趋势,京唐港原则上已不再接受异地报关,不接受属地报关;曹妃甸不接受属地报关,虽然可以接受异地报关,但是通关难度较大。考虑到年底通关政策风险,近期贸易商对于11月船期货物有加快出货行为,准一线焦煤近期主流成交价格下调至140-142美金,较10月底下调13-15美金。 此外,蒙煤通关方面看,从本周起,甘其毛都口岸各企业清单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归并申报,一经查出超期未申报就取消企业汇总申报资格,改为一车一报,通关或将有所受限。另外,由于堵车严重,蒙古方面暂时停止装车,预计将影响短期通关量。 10月3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矿业与资源峰会(IMARC)上,汾渭能源副总经理刘新华表示,中国的进口限制政策对国内及国际煤炭市场影响一直很大。中国政府通常使用关税、质量检测、进口配额、通关限制等措施来控制煤炭进口。 由于前九个月进口量高企,目前看今年不大可能实现进口煤平控目标,刘新华分析道。“中国全年煤炭进口预计将超过3亿吨,或可能达到3.2亿吨。” 刘新华认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实施进口煤限制措施,并根据国内供需形势进行灵活调整,主要目的是将煤炭进口量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在填补国内供应缺口的同时又不会过分挤压国内煤。
  • 《美国扩大海上油气开采计划再起波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17
    • 尽管自上任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扩大海上油气开采范围,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海上油气开采新政却并非一路坦途,频繁引发国内争议。近日,特朗普政府扩大海上油气开采的进程再遇阻力,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法院的联邦法官作出裁定,推翻了特朗普政府有关开展北极和大西洋海域石油和天然气租赁计划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政令被判“违法” 该裁定认为,特朗普政府试图撤销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海洋保护措施是“非法和无效的”,违反了美国联邦《外大陆架土地法案》。根据该法律,美国总统有权减少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租赁计划覆盖的范围,只有国会有权扩大租赁计划的范围。 奥巴马政府时期曾作出禁令,禁止在位于北极的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西洋海域进行海上油气开采。本次裁定认为,奥巴马实施的租赁禁令“将继续完全有效,直到被国会撤销”。 2017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重新评估奥巴马政府颁布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北极水域钻探禁令,以加大海洋油气开采力度。2018年1月,美国内政部公布了2019年~2024年外大陆架油气发展计划,建议向油气开采行业开放美国超过90%的外大陆架区域。 据悉,该计划将于2019年启动,将在北极水域提供两年的租赁销售,并在大西洋地区每年提供至少两次租赁销售。特朗普还要求在阿拉斯加州以外的偏远海域进行租赁销售,如白令海南部。 裁定引发国内争议 该裁定一经公布,引发了美国国内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关注。就法院裁定,相关油气企业对此持批评态度,而环保组织则表示欢迎。 美国石油协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尽管我们不认可该裁定,但仍认为政府应继续推动离岸油气开采计划,进一步释放能源潜力,确保能源独立,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从中持续获益。” 美国环保选民联盟主席吉恩·卡宾斯基将该裁决称为“环保主义者的胜利”。“这次裁决显示,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哪怕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吉恩·卡宾斯基说,“离岸油气开采以及随之带来的漏油风险,将沿岸居民和经济发展置于危险境地之中。特朗普想要抹去这么多年来我们为海洋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但这次我们坚决反击并取得了胜利。” 就特朗普推行的扩大海上油气开采计划,美国油气企业普遍认为,该计划有利于业界发展,但短期影响十分有限。沿海州市则齐声反对,称该计划不仅会带来海洋污染,还会重创这些地区的海滨度假产业。根据这份计划,美国将出租阿拉斯加沿岸、墨西哥湾、太平洋、大西洋等水域的47处潜在油气区域。 2018年该计划公布后,加利福尼亚、纽约、北卡罗莱纳、俄勒冈、华盛顿、佛罗里达等州就都表示反对在其近海进行油气钻探。据悉,这些沿海州每年滨海娱乐产业收入可高达数十亿美元。 此外,超过60家美国环保组织组成联盟反对该计划,称计划将近海水域“出售给石油商”,会对当地民众健康、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严重损害。 墨西哥湾漏油“余毒未清” 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油气开采新政的争议,很大原因来自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影响。时隔9年,美国人仍对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漏油事件心有余悸。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爆炸后沉入墨西哥湾,导致11名工作人员死亡,造成持续87天漏油灾难,导致巨额经济损失和严重环境损害。 4月18日,美国非政府组织海洋保护协会发布报告显示,尽管自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美国再没有发生类似大规模石油泄漏事故,但漏油事故仍时有发生,且石油工人仍是高危行业。 该组织的统计显示,2007年~2017年,美国水域至少发生了6500起漏油事故。2003年~2013年,美国石油工人死亡率是其他行业的10倍以上。 为此,海洋保护协会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油气开采行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增加对油气开采点的检查频次。据该组织统计,2018年美国联邦安全及环境执法局仅雇佣了120名检查员负责监管海上油气开采,但他们需要检查的开采点却高达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