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 南方电网 公司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牢记能源电力央企职责使命,阔步迈向中国的、世界的和开辟未来的南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南网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南网新闻中心推出 “决胜‘十四五’” 系列报道,带您感受南方电网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与突破。 “十四五”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在南方电网经营区域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超3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稳居第一大电源,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2025年,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将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4500万千瓦以上,实现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如今,南方电网新能源消纳高峰期, 每2度电就有1度来自新能源。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挑战,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 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于2024年 全面建成首批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涵盖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等 7类应用场景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向 评价标准引领 、 全域示范推进 、 先进技术支撑 、 生态共建共享 的新阶段,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重要观察窗口和场景应用平台。 应用场景一:超大型城市综合示范 01 广州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针对超大城市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新能源资源禀赋不足、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需求迫切等问题,建成中通道柔直背靠背换流站,首次引入柔性直流构建高密度负荷中心500千伏主网架;建成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集成“风光岩物气储荷”等多个异质元素;建成 国家级“5G+ 数字电网 ”应用示范区 ,大规模应用5G+通信技术实现业务全覆盖。 02 深圳现代化城市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 整合应用数字电网、电碳耦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数字电网平台,构建具有 “六高”特征 (高比例清洁电力供给、高可靠性电网、高效率运营、高品质用电、高效资源配置、源网荷高度灵活互动)的现代化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提出以柔性技术构建“立体双环”主网架方案,上线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建成电碳运营服务平台,打造碳监测、碳盘查、碳认证等应用,成立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 应用场景二:新型城镇化电网 01 横琴??澳智慧能源深度合作示范区 建成全域220千伏直降20千伏供电网络,全国首创“双链环”接线模式,实现毫秒级快速复电, 供电可靠率99.99999% 达全球顶尖。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建成首个简繁英葡四语电力服务平台。建成 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 ,打造全国首个粤港澳能源科研共享实验室。建成实体化运行的零碳建筑,获得全国首张“碳中和”建筑金级评价标识证书。 02 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示范区 建设涵盖交直流混合配电、巷尾多站合一、中压柔性互联等多种应用场景的交直流示范工程,建成基于生产指挥中心为载体的智能运维体系,2023年平均停电时间仅 0.98分钟 。构建综合用能全方位服务机制,组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 国际化绿电绿证服务平台 ,打造全国领先的优质用电服务标杆。 03 桂林绿色低碳现代化电网示范区 聚焦 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绿色用能需求 ,搭建新能源全链条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安稳和保护适应性改造,应用构网型储能技术,有力保障高比例新能源送出和消纳。深化“覆冰+洪涝”智慧防灾技术应用,提升电力应急能力。建成基于碳流分析的“风光储直柔充”零碳供电所和台区级零碳虚拟电厂,政企合作 推动漓江景区1200艘竹筏“油改电” 。 04 南宁横州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 综合运用绿色能源、绿色电网、绿色交易、绿色交通、绿色运营、绿色文化等要素,打造 南方电网首个“六个绿色化”零碳供电所 。运用供电电压质量综合治理技术、“自动化+”快速复电技术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高品质供电保障。 05 南宁高可靠性城市配电网示范区 构建以单环网为主、双环网为辅,低压互联互通的“朱槿花型”配网网架,有力支撑示范区中心区配电网毫秒级自愈。运用数字化有感智慧保电技术,构建全链条数字保电体系,应用电鸿视联终端打造 南方电网首个基于三维模型构建的智慧保电数字化平台 ,实现重要保供电场所穿透式管理,全力护航东博会。 06 昆明呈贡光储充和配电网自愈示范区 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难题,投运 国内首个“离网光伏绿氢”示范工程 ,创新光伏绿氢发电应急保供电和解决配电网季节性重过载的应用模式。创新本地化自愈技术、自愈策略和“一图一法三表”建设模式,完成全域高精度自愈配电网建设,打造电网友好型“光储充”一体化微网,配电自动化、自愈覆盖率均提升至 100% 。 07 玉溪红塔中心城区高可靠供电示范区 精准布点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搭建“电可维”智慧电务平台,试点开展分布式光伏与充电桩台区间交直流柔性互联+移动储能示范应用,构建大网协同、配网智维、微网自治的中心城区供电可靠性全业务管控体系, 供电可靠率达99.995% 。打造 云南首家区域低碳服务中心 ,首创卷烟产业链景气度评价指标体系。 08 贵阳乌当数字配电网示范区 探索建立与数字配电网特征相适配的生产组织关系,创新“营配协同+主配自愈”的 “双预防”数智运营新模式 ,建成全场景县域数字配电网生产指挥驾驶舱、配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作业平台、数字安全监管系统、低碳用能分析服务系统等,实现全业务“六位一体”数字化转型, 配网可转供电率、自愈率均达100% 。 09 贵阳南明区核心圈高可靠性示范区 基于数字电网边缘计算控制装置,建成 “单环网+全自愈”的简洁高效配网 ,实现边缘计算装置及智能电表多业务协同。建成首座电鸿配电房,实现即插即用、端端互联、数据共享,并运用“云景平台+RPA”的模式实现低压透明化。通过积木式储能装置,建立“储能+”重要客户保障机制。 10 海口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区 应用智能感知、智能操作、智能安全及数据分析技术,建成 南方电网首座数字孪生变电站(220千伏大英山变电站) 。构建一批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停电区域研判及跳闸开关锁定准确率高达99%。开发台风抢修“一图一表”应用,实时监控区镇村停复电信息,有力支撑抗击超强台风“摩羯”抢修复电工作圆满完成。 11 三亚崖州科技城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区 围绕高战略、高标准、高投入、高成效建设要求,构建坚强可靠主网架、灵活高效智能配电网,提高输变配电设备智能巡检能力,实施 配网停电主动感知、主动抢修、主动服务 。应用智慧保电驾驶舱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供电可靠性。 应用场景三:现代化农村电网 梧州藤县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 实施分布式光伏并网“一站式服务”试点 ,实现整县屋顶光伏高效并网。开展电力智能微型传感器等15项技术创新,建成广西首批新一代智能量测体系示范区及数字化供电所运营监控平台,打造配电网透明化试点。实施低压分布式光伏柔性控制试点,建成广西首个边缘集群系统,打造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调控示范案例。 河池东兰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 运用农村智能台区数据一体化采集、全场景通信解决、农村电网运维服务数字化应用等技术,建成 南方电网首个“变台-低压线路-客户”智能台区全覆盖示范县 。针对配网线路环境复杂、通讯信号不稳定等问题,打造“固定+移动”机巢无人机自主巡航新模式,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 迪庆维西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 打造 南方电网首个配电网跨区自愈环网 ,构建融合片区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的“水光储”智能微电网,实现并网和离网运行模式协同控制,提高末端电网供电可靠性。建立基于透明台区识别技术的运维“动态全景一张图”。创新应用“5G+RIS”相控阵通信补盲技术,推动解决偏远地区通信覆盖难题。 安顺紫云分布式新能源网源协同示范区 建成 贵州首座集中式智能化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示范储能电站 ,开发高比例新能源“水风光储”互补决策辅助控制系统,完成数字化光伏台区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研发低压交直流混合一体化装置,应用于低压柔性直流调压示范项目。 应用场景四:微能源网 01 佛山高明全域数字化智慧能源示范区 低成本建成低压透明化和新能源配电网管控系统,完成 “站-线-变-支-户”全量数字化改造 ,打通透明配电网的“最后一米”。建成“变压器+分布式光伏+电池储能+充电桩”源网荷储微电网,形成智能配电柔性多状态开关关键技术示范,优化运行中的多回路10千伏线路。 02 广州电氢一体化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投产国内首个基于固态储供氢技术的电网侧储能型加氢站, 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并网发电 。研制全球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国内首套百千瓦级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成功填补行业空白,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 03 博鳌近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结合海南博鳌资源条件和高等级保供电要求,建成灵活可靠的数字配电网、光储直柔系统、光储充示范站等,实现规模化新能源与新型负荷接入、友好协同运行,为高等级保供电需求下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应用提供示范,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9%,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均实现绿电自给自足 。 04 儋州洋浦现代化清洁低碳用能示范区 实现洋浦港岸电全覆盖,并采用多条技术路线,开发智慧管控平台,促使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为船舶节约燃油成本2000万元以上, 助力洋浦港打造绿色港口 。 05 海南海岛微电网示范区 针对偏远海岛供电难的问题,打造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互动的 离网型微电网示范 ,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和高可靠性供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岛微电网设计、设备、施工、运营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类 阳江市海上风电和储能示范区 探索集群式海上风电与火电“大容量、点对网”打捆外送模式,建成 千万千瓦级风火打捆送出示范工程 ;建设海上风电侧储能示范项目,实现风火储打捆多能互补;建立新能源智慧调度体系,持续提升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能力。 惠州汕尾源网荷储区域协同示范区 聚焦粤东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送出需求,建成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等大型清洁能源送出工程,开发新能源智慧运行管理平台、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智能预测系统, 实现北、中、南三大能源通道送电粤港澳大湾区 。建成低压直流远距离供电示范点,有效解决农村远距离低电压问题。推动惠州中洞、汕尾三江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及惠州白花电网侧储能投运,实现多元储能协同发展。 楚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示范区 建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检测和运行控制技术体系,建成 南方电网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96%,搭建南方电网首个源网荷储示范应用平台、云南首个省地协调断面联调控制系统,有力保障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和消纳。搭建云南首套分布式新能源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及配网分布式AGC系统,建成区域平衡自治智能微电网。 大理州水风光低碳示范区 建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智能调控系统,率先实现新能源协调优化控制和电网方式自动调整, 支撑示范区内100%清洁能源装机 。以多端口能量路由器为核心,构建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体系,实现配网交直流柔性互联,过载率降低20%,台区三相不平衡时电流不平衡度可由86.45%调整至4.2%,有效应对电力负荷季节性变化。 毕节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 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投产500千伏奢鸭双回等新能源送出通道项目,建成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平台、新能源风机凝冻预警平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控体系,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与消纳, 毕节新能源和储能装机规模位列全省第一 。 黔西南高比例新能源和储能示范区 建设500千伏仁义输变电工程等10项重点项目, 打通贵州清洁能源送出“南通道” 。建成“光火储”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并网和储能分布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覆盖省、地两级调度机构的“水火风光”AGC协调控制系统,实现多类型电源上网功率自动化调节。打造“光储充”一体示范充电站,实现电动汽车用电“全链条绿色”。 文昌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基地示范区 高质量完成 航天发射保供电电压暂降分析与治理 等关键技术示范,打造高渗透率、清洁低碳、智能调控的新形态能源基地。全力推进“光风气储”一体化建设,建设调度运行平台(新一代OCS),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及智能调控水平,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应用场景六:分布式新能源并网 韶关源网荷储 协同示范区 开展配网中低压架空线路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及应用,建成输变配电智能巡视体系,推动缺陷隐患由人工识别升级为平台智能分析。建成山区馈线-台区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实现小水电微电网自动(智能化)并网、离网,有效解决山区单辐射线路频繁停电等难题。 玉溪新平 分布式新能源 网源协同示范县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调控与平衡难题,建成基于云边协同的新能源网源协同控制试点,促进新能源全额消纳。为推动城乡配电网均等化发展,推进停电客户零感知,构建最小化单元动态管控综合不停电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新能源接入和线路改造“零停电”。 六盘水羊场乡 纳木村 柔性配网示范区 采取交直流同杆架设、台区柔性互联、“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创新方法,建成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研制新能源网关和光伏智能端设备,开发省域分布式光伏监控平台,大幅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和农村供电可靠性。 应用场景七:虚拟电厂 1 深圳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 联合深圳市政府打造全国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建成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 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 。2023年以来,深圳累计启动虚拟电厂负荷调节超百次,调节电量超560万千瓦时,最大调节能力迈向百万千瓦, 创造社会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 。 2 柳州柳北车网互动示范区 构建“一圈两轴四环”充换电网络,率先开拓出租车换电市场,建成一批“一站一特色”便捷服务的综合能源站,形成政企联动、市场导向、价值共创的 “柳州模式” ;将综合能源站车网互动资源接入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实现 全国首次跨省聚合调控联调 ;自主研发大功率柔性充电堆技术,在近30座大型充电站点推广应用。 3 海南数字电网专项示范 建成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平台,实现海南全省公共充电桩全部接入, “一个APP”畅行全岛 。 我国首个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海南500千伏主网架工程) 收官在即,将数字技术贯通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投产、运维全周期,构建数字电网工程建设管控平台,将建成数字电网建设示范工程。 下一步 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 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 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第二批48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云南、海南等国家级示范区,持续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及调控能力,服务支撑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到2030年达4亿千瓦以上,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