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或牵手清华大学打造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31
  • 佛山制造业与清华大学的交流正在不断深入。近日,由清华大学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主题,在佛山进行了为期近一周的调研,走进佛山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围绕技术创新建言献策,并寻找合作机会。

    在7月27日举行的调研座谈会上,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匡东明介绍,此次调研是清华大学与佛山合作内容的一部分。接下来,佛山与清华大学有望在新材料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谋划建设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开展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清华大学团队深入企业探讨合作

    “我们走访的这家3D打印企业,每年的研发投比在13%左右,在同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但企业成本方面与传统工艺相比还是高出不少,这方面有可能通过材料的改变来解决或改善。”7月27日,清华大学调研团队与佛山市科技局、佛山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举行座谈,调研团队介绍了十多家调研企业的情况,并给出建议。

    据介绍,今年5月,清华大学与佛山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建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并举行了研究院揭牌仪式。该研究院设置于清华大学校园内,是首个清华大学与地方共建的校内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介绍,清华大学与佛山将依托该研究院,共建创新载体、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此次来到佛山的清华调研团队,主要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自动化系、机械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调研团队认为,目前佛山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制造处于工业2.0水平,并由于能源结构的转换面临成本提升等考验。

    清华大学的技术与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有很大契合度,已经有佛山企业与清华大学材料、自动化等院系探讨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我们建议一些企业将先进制造,自动化相关技术适当引入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活动,提高决策科学性。如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CIMS所进行企业生产管理和供应链优化等合作探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陈金瀚说。

    佛山新材料产业或牵手清华科技

    在调研中,清华大学团队发现,材料是佛山很多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常生产中,一些材料的性能对佛山企业的成本和效率有较大影响。调研团队在一家企业发现,该企业将油性材料改为水性材料,提高了环境友好性,但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而如果研发新的材料,完全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调研团队走访的另一家企业,所采用的模具材料的耐蚀性较低,在经过1至2个生产周期后硬度会急剧降低,影响产品质量。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等特点,能够带动整个制造业实现技术突破,应用前景广泛,市场空间巨大。此前,新材料行业已被正式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佛山市新材料产业依托金属制品、化工、纺织、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此前,佛山曾出台《佛山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根据规划介绍,早在2009年,佛山全市涉及材料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就已达到4500亿元,约占佛山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佛山也对新材料产业给予高度重视。2018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佛山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而清华的材料学科在最新一轮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均被评为A+。在2017年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位列世界第9名。

    “佛山正在与清华大学推进新的合作,谋划建设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开展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这将对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到很大帮助。”匡东明介绍。目前,相关工作还在推进中。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32295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在力学结构超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6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晓雁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美国布朗大学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了题为《克服强度-可恢复性制约的三维高熵合金—聚合物复合纳米点阵超材料》(Three-Dimensional High-Entropy Alloy–Polymer Composite Nanolattices That Overcome the Strength–Recoverability Trade-off)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由高熵合金和聚合物组成的复合纳米点阵超材料。该点阵材料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可恢复性,克服了早先所有微纳米点阵材料的强度与可恢复性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三维微纳米点阵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低密度、高刚度等。但是,现有的微纳米点阵材料的强度与可恢复性之间存在着相互约束,即高强度的点阵材料通常表现为脆性,而可恢复性能好的点阵材料的强度较低。这一强度与可恢复性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纳米点阵材料在能量存储和机械致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复合纳米点阵材料克服了传统微纳米点阵材料的强度与可恢复性之间的相互制约   李晓雁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案,解决上述难题。该设计方案首先采用了先进的纳米尺度增材制造技术(三维双光子光刻激光直写)直接打印高弹性聚合物材料组成的纳米点阵结构(最小特征尺寸约为260nm),然后通过磁控溅射手段将具有高强度的高熵合金材料均匀镀层在聚合物骨架的表面(厚度仅为14.2-126.1nm),从而实现了“1+1>2”的优异力学性能。该纳米点阵不仅保有聚合物材料的高弹性和良好的可恢复性,而且由于高熵合金纳米镀膜的存在,使得该纳米点阵兼具高强度的优点,从而使得该复合纳米点阵材料克服了早先微纳米点阵材料具有的强度与可恢复性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a-h)复合纳米点阵材料的原位电镜压缩实验; (i,j)复合纳米点阵材料的比强度、单位体积能量吸收与其他微纳米多孔材料的比较   在论文中,研究团队首先展示了该复合纳米点阵材料的制备和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表征。通过原位扫描电镜压缩实验证实了复合纳米点阵材料同时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可恢复性。该纳米点阵结构的比强度高达0.027MPa/kg·m3,最大压缩应变超过50%仍然可以实现几乎完全恢复,且单位体积能量吸收高达4.0MJ/m3,这一数值比自然界具有相同密度的多孔材料高1-3个数量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随着高熵合金镀层厚度的增加,压缩过程中主要变形机制发生从局部屈曲到脆性断裂的转变。当厚度介于14.2-50.0nm之间时,复合纳米点阵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达到极大。   近年来,李晓雁副教授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新型微纳米结构材料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果。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   清华大学航院李晓雁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姚佳昊副研究员、李毅研究员和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航院2013级博士生张璇为本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组部青年相关人才计划项目的资金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8b01241
  • 《中特嘉耐新材料研究院项目奠基 打造冶金耐材新材料研发“加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20
    • 中特嘉耐新材料研究院项目奠基仪式在新庄街道举行,这标志着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和江苏嘉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今后将强强联合、共谋发展。我市领导沈建,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钱刚等出席奠基仪式。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是中信集团的下属企业,是中国特钢市场的引领者、主导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具备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江苏嘉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由我市的振球集团控股,是“国家火炬计划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也是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特嘉耐新材料研究院项目由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和江苏嘉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设,占地约17000平方米,包括一座综合研发楼和一个中试车间。研究院将致力于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咨询、转让和推广,耐火材料和冶金辅料的工程设计服务、检测服务,主要建设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室、冶金过程热态实验平台、化学分析与微观检测平台等8个科研平台和1个中试试验生产基地。同时建设的碳复合材料和预制件生产线技术升级扩建项目,由江苏嘉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建设全自动配料线、混料机、全自动压砖线等,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铝碳化硅复合砖、1万吨挡渣塞、2万吨镁碳砖、3万吨预制件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能力。据悉,2个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每年新增销售额约5亿元,新增税收3500万元以上。 此次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设中特嘉耐新材料研究院,是国资和民企的深度合作,也是上下游产业链的互动协作。希望中信特钢、江苏嘉耐以此次奠基仪式为新起点,精诚合作、务实推进,致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行业顶尖、国内一流的冶金耐材新材料研发“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