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陷入恶性循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6-12-28
  • 《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剩导致的海洋酸化会扰乱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因为浮游植物有助于缓解二氧化碳污染的影响。

    问题是浮游植物是颗石藻(coccolithophores),一种单细胞生物,多数颗石藻为自养生物,借助阳光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硝酸盐和其它非有机盐营光合作用,通常具有碳酸钙的外壳。它能够利用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颗石藻钙化产生的碳酸钙占全球海洋总产量的一半。

    大约25%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水pH值的降低,海水酸性增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PH值由8.2下降到了8.1。这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如果人类的血液PH下降十分之一的话,就会开始生病。在人类造成这些影响之前,海洋PH值几千年来一直很稳定。

    更高的酸度对颗石藻和其它类似生物建造它们的钙质骨骼和壳造成影响,因为酸度限制了碳酸盐的供应。已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在腐蚀一些动物的外壳,包括牡蛎,并影响了它们的种群数量。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像其他浮游植物一样,每年有一段条件合适的时间颗石藻能够进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时期,颗石藻会从海洋表面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有时候能从太空中看到这种海洋“开花”现象。

    当颗石藻死亡后不久,它们的钙质外壳微粒沉积到海底,这个过程颗石藻发挥了固碳作用,被吸收的碳就不会回到大气中,导致气候变化。但是海洋酸化阻碍了这个过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本世纪中期或者后期颗石藻将不会进行大量繁殖。

    研究的第一作者Ulf Riebesell教授称:“浮游植物一整年都在等待这个短暂的大繁殖时期,但是,他们发现在酸性条件下,浮游植物数量在爆发前就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一,没有其他钙质生物可替代它,这可能导致一个生态系统结构转换。”

  • 原文来源:http://oceanleadership.org/rising-ocean-acidity-send-us-downward-spiral/
相关报告
  • 《地下水超采陷恶性循环 广东海水"逆袭"步步紧逼》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8-15
  • 《新研究揭示北极变暖加剧甲烷排放,形成加速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需更积极减排》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6-23
    • 根据5月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北极变暖正在加剧甲烷排放,从而形成一个可能加速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研究共同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蓝欣(Xin Lindsay Lan)指出:“甲烷是一种非常强效的温室气体,我们需要紧急应对。我们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甲烷近期的增加主要来自气候变化驱动的天然源。我们的减排努力需要更加激进。”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但在100年的时间范围内,同等量的甲烷捕捉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3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甲烷大约导致了地球变暖的四分之一。过去十年间,蓝欣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监测实验室追踪了大气中的甲烷浓度,观察到近年来甲烷水平迅速增加。 尽管以前的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生产占全球甲烷排放的30%,但蓝欣和她的同事们注意到自2007年以来微生物源的排放稳步增加。这些微生物,特别是一类称为古菌的群体,在湿地、垃圾填埋场和牲畜消化系统中通过代谢过程产生甲烷。总体而言,微生物排放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甲烷排放,但具体哪些源驱动了这一增加尚不清楚。 蓝欣表示:“虽然长期甲烷趋势很重要,但我们也需要考虑季节性变化,以了解个别源如何变化,以及清除大气中甲烷的自然机制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