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在京发布》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27
  •   2024年12月26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共同发起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OARL)”(以下简称OARL,网址见原文链接)在北京正式发布。


      开放获取作为当前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促进创新成果出版与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全球学术治理及科研诚信带来了新的挑战。OARL参考国际评价标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汇聚全球智慧,形成指导性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名录遵循“负责、透明、动态、合作”的基本原则,采用专家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审机制,确保入选期刊在出版规范、质量控制、开放实践等方面达到高标准,这将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识别、选择高质量开放获取期刊提供参考和指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主任张琳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刘筱敏共同发布名录。发布仪式由张铁明主持。金兼斌、张琳作专题报告,林丽颖总经理代表项目组发言。


  • 原文来源:http://oarl.org.cn/zh
相关报告
  •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在京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11-01
    • 11月1日上午,“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https://pubscholar.cn/)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出席会议并致辞。 “公益学术平台”旨在为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性学术资源,提供学术资源检索发现、内容获取和交流共享等基础服务。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为主建设,得到有关出版商、科技期刊、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的支持,创新了学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丁赤飚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中国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自身科研产出丰富的优势,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积极打造普惠的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在建院74周年之际上线“公益学术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学术资源服务,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作为“人民科学院”的社会责任,彰显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学院希望与社会各界携手构建新型学术交流体系,打造开放高效的知识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大众的创新潜力,有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会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宣读《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获取的倡议》和《公益学术平台合作共建邀约》,副主任张智雄作平台介绍;国际出版商和共建期刊代表进行发言。 “公益学术平台”首期整合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资源、科技出版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源,开放获取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以及协议授权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的学术资源。目前可检索的资源量约1.7亿篇,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量约8000万篇,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印本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和图书专著等。在功能方面,“公益学术平台”提供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发现、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途径导航、集成科大讯飞翻译引擎、主动推送领域高价值文献、个性化学术资源的组织管理、开放型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等六大功能。后续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智能、高效和易用服务能力,努力发挥好聚资源、塑模式、建生态、促创新的作用。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资源合作共建机构、领域专家和科研用户代表等参加会议。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首页
  • 《【动态】开放获取的罗生门:文章处理费》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04
    • 本文写于2019年初。四年过去了,围绕APC的争论依然沸沸扬扬。从近期两份神经影像学期刊的整个编辑部因为抗议过高的APC涨幅而辞职,到ACS出版社推出的所谓"文章开发费(ADC)"。今天继续回顾旧文,笔者四年前的观点依然没变,问题的核心不是收费,而是利益相关方力量失衡导致的不合理收费,解决的办法不能简单地把收费闸口从阅读端转移到出版端,而在于集团合作、集体监督和替代性制衡。 开放获取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自20年前出现以来,一直是学术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但商业出版社们一直对其表现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宣布支持开放获取,另一方面通过期刊打包订阅的"大交易"将图书馆的订购经费捆住。 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随着2018 年 9 月 4 日,来自法、英、荷兰、意等 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联合签署了S计划以来。在距离最后期限2020年1月1日只剩不到250天的紧要关头,忽地掀起了一股“开放获取”的热潮。各大出版社关于开放获取的新闻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昔日视开放获取如洪水猛兽的商业出版社们,何以要前倨后恭、改弦更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说说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Charges,以下简称APC)的由来。 关于开放获取和S计划,请阅读笔者之前的文章 从知网到S计划,学术出版界会重新洗牌吗? 1.“借壳生蛋”的APC APC是随着开放获取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这个概念产生于2002年,由当时两个最大的开放获取出版社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和BioMed Central(BMC)提出,脱胎于传统的期刊版面费。简单说来就是开放获取之后出版物免费提供给所有人使用了,出版社也不是“活雷锋”总要运营啊,所以出版社运营的费用就转由作者、机构或资助者来承担了。 根据2019年4月OpenAPC项目[1]发布的数据,2017年APC总费用已经超过四千万欧元,单篇APC价格约为2070欧元。 OpenAPC数据集涵盖234个机构,包括英国JISC65个,德国马普学会的46个,法国Couperin 42个,挪威33个,瑞典17个机构,以及其他来自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美国和卡塔尔的机构。 (提交了APC数据的机构分布如下图) 下图展示是OpenAPC中2017年科研机构和基金组织的总经费构成。 下图展示的是OpenAPC中2017年APC总费用流向情况,可以看出APC总费用中占比最多的是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和威立这种大型商业出版社们,早已不是PLoS这种当年最大的开放获取出版社了。 叠指算来, “借壳生蛋”的APC至今已经历17个春秋,大型商业出版社借APC这个概念,已将开放获取从出版模式转变为一种盈利模式,这显然违背了开放获取的初衷。于是问题就来了,APC的合理价格到底应该是多少呢? 2. 罗生门之一:成本决定论 APC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吗?探寻APC的真实成本俨然一部罗生门,商业出版社、开放获取出版社、科学界都有自己截然不同的说法。 商业出版社代表,施普林格自然说,APC成本很高。包括了同行评审,编辑,技术处理,还有期刊营销和客户服务的费用。 开放获取出版社代表,PLoS的CEO说,APC的收入明显高于订购收入,因为OA是电子版的,所以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参与同行评审的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Michael Eisen说,科学界进行同行评审是免费的。[2]   从DOAJ(开放获取期刊目录)公布的元数据来看[3],DOAJ收录的13,063种期刊中,APC价格从1美元到5000美元都有,甚至还有69.7%的期刊不收取APC,毫无规律可循。 既然APC的成本是雾里看花,那么APC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吗? 3.罗生门之二:价值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那么APC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吗? 自然出版社说,我们的APC价格高,是因为自然系列的期刊学术质量高,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审稿和编辑的费用。 但是真的是影响力越高的期刊,APC价格就会越高吗? 要评价期刊的价值,我们要先介绍一个文献计量学的指标:特征因子(Eigenfactor Scores)。解释特征因子,我举个不太准确的例子,我的公众号是个小透明,关注的人很少,因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公众号OA2020转载了我的文章,关注我的人就增加了。特征因子就可以理解为学术界的大V推荐。 下图来源于Eigenfactor Project?[4],用散点图展示了特征因子和APC价格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APC的价格与特征因子的高低没有线性关系,绝大多数高特征因子期刊的APC价格都在20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 显然,APC的价格也不是由期刊价值决定的。 4. 到底是以邻为壑还是“以壑为邻” 既然APC的价格既不由成本决定也不由价值决定,到底APC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我们再拿SCOAP3举个例子。 SCOAP3项目是由高能物理国际组织 (CERN),中、美、德、法、英、日等44个国家/地区和3个国际组织的3000多个高能物理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和图书馆联盟共同参加的开放出版资助联盟。由这些机构/组织联合出资向高能物理学术期刊出版机构支付开放出版费。目前支持了高能物理领域约90%的文章开放出版。 根据OpenAPC项目[1]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完全OA期刊的篇均APC价格比混合OA期刊的篇均APC价格要低,但是SCOAP3的APC价格比二者都要低得多。可见决定APC价格的除了成本和价值,机构联盟的谈判才是重要因素。 集体谈判的重要性从爱思唯尔最近的大新闻上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快讯:爱思唯尔以900万欧元与挪威签署开放获取出版协议! 爱思唯尔降价了!法国和爱思唯尔签署了为期四年的订购协议。 随着S计划的死线逐步逼近,机构、基金们和大型商业出版社博弈的焦点已经不是开不开放,而是开放该“论”多少钱一斤的问题。也就是文章处理费(APC)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大型商业出版社们也在顺潮流而动,积极和各大图书馆联盟谈判争取市场,比如加州大学前脚和爱思唯尔终止了订购协议,转身就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署了北美第一份开放获取出版协议。 开放获取快讯:剑桥大学出版社和加州大学达成开放获取出版协议 2018年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STM) 出版商协会发布的报告[5]中提到,英语 STM 期刊出版在 2017 年度的收入约为 100 亿美元,2017年度更广义的 STM 信息出版市场价值约为257亿美元。整个学术出版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的采购经费也到了“以壑为邻”的微妙时机,面对共同的危机,研究机构和基金组织们是要抱团面对危机,还是以邻为壑,各自为政?最终研究机构联盟和大型出版社能否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找到平衡点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