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又变异,传播速度比BA.2快27%,是BA.2后代》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免疫逃逸能力。

    目前全世界最关注的当属Omicron突变株,Omicron变异病毒正在全球掀起另一波腥风血雨,国内疫情升温,多城遭重新封锁。

    让人猝不及防的是,Omicron毒株又一次变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最新发布的数据,Omicron新变异株BA.2.12.1正在美国迅速传播,并导致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数增加,传播速度比BA.2快23-27%。

    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约有19%的新病例是BA.2.12.1,一周前美国病例有11%是BA.2.12.1引起的,短短7天,导致的新增病例翻倍。

    Omicron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株,而根据纽约州卫生部的数据,BA.2.12.1的传播速度超过BA.2,比BA.2快23-27%。

    美疾控中心的发言人表示,与其他BA.2亚系相比,BA.2.12.1 在美国的比例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包括纽约和新泽西在内的地区。在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BA.2.12.1变异毒株已经占了新增新冠病例的52.3%。

    BA.2拥有超过50个氨基酸突变,其中29个存在于刺突蛋白上。相比之下,BA.2.12.1的刺突蛋白上有2个新的突变位点,分别是在L452Q和S704L的关键位置交换了一些刺突蛋白。

    L452R就是Delta变种疯狂传播的时候发挥巨大作用的突变,Nature 子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L452R可能更有嗜肺性和致病性的观点,在Delta变种流行的时候,全球各地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

    奇怪的是,从Delta到Omicron,L452R突变神奇地消失了。不过如今在最新子变体B.2.12.1上,L452R突变又杀回来了。

    研究人员表示,与Delta变体类似,这将有助于病毒更紧密地与我们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突变使病毒能够更快地进入细胞,并有助于逃避由疫苗接种或感染产生的抗体反应。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BA.2.12.1会导致比Omicron以及其各种子变异体更为严重的症状。

    除美国以外,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丹麦和奥地利也检测到了BA.2.12.1感染。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72fe2552314.html
相关报告
  • 《传播速度最快!新变体BA.2.12.1“风靡”北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最近,又一个Omicron新变体BA.2.12.1在北美“站稳脚跟”,根据卫生官员估计,这一最新变异毒株的传播性比BA.2要高出23%-27%,极有可能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的变异毒株。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OmicronBA.2.12.1变异毒株正在美国变得越来越普遍,纽约州、新泽西州的疫情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美国疾控中心相关数据表明,目前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新冠病例由BA.2.12.1感染导致,在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OmicronBA.2.12.1变异毒株引起的确诊病例已经占据新增新冠病例总数的52.3%。 Omicron最新变体BA.2.12.1的刺突蛋白上有2个新突变位点,分别是S704L和L452Q。刺突蛋白L452位置的突变先前已经在许多其他变体中出现过,包括Delta、Epsilon、Lambda。作为一种常见的突变,该突变给冠状病毒带来了重要的功能优势——更易附着在人体细胞上[1]。目前,尚不清楚L452Q突变如何赋予BA.2.12.1的传播优势。迄今为止,并没有相关研究证据表明L452Q的突变与病毒逃避抗体的能力有关,但是,部分学者认为刺突蛋白的L452位置对于与人类受体的结合至关重要,因此L452Q突变可能会增强病毒的传播能力。 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SARS-CoV-2 spike L452R mutation increases Omicron variant fusogenicity and infectivity as well as host glycolysis”的研究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L452R突变增强了变体Omicron在人体内感染肺组织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其传染性。并且,L452R突变还显著增加了Omicron的变异风险。由此可以看出,刺突蛋白位点L452的突变很有可能是Omicron最新变体BA.2.12.1高传染性的因素之一。 Omicron仍然还在不断变异,目前尚且不清楚其最新变体BA.2.12.1致病性如何,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变体的传染性甚至要高出当下主流毒株27%。应对新冠病毒的最佳方式除了严格管控之外,还需提升疫苗接种率。
  • 《SARS-CoV-2 BA.2.87.1变异株的中和敏感性》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3-25
    • 在BA.1/BA.2和随后的BA.2.86谱系在全球迅速接管和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高度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变体的出现需要进行表征和密切监测。最近,在南非发现了另一个这样的BA.2后代,命名为BA.2.87.1。在这里,我们使用刺突假型病毒表明,BA.2.87.1比其他目前流行的变异体如JN.1对瑞典流行的抗体反应的中和抗性更低。此外,我们表明单价XBB.1.5适应的加强剂将BA.2.87.1的中和抗体滴度提高了近4倍。虽然,BA.2.87.1可能无法战胜目前流行的其他谱系,但高度分化变异体的反复出现和传播表明,未来可能会出现另一次类似于Omicron替代的大规模抗原转移。 文献信息:Daniel J Sheward, Ulrika Marking, Oscar Bladh, Sofia Held, Elise Looyens, Lena Vandenabeele, Sandra Muschiol, Katherina Aguilera, Nina Greilert Norin, Sofia Oling, Michelle Westerberg, Darren Martin, Gunilla B Karlsson Hedestam, Jan Albert, Charlotte Thalin, Ben Murrell. Neutralisation sensitivity of the SARS-CoV-2 BA.2.87.1 variant. bioRxiv 2024.03.21.586176;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4.03.21.58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