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16万千瓦,同比增长5.7%》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2
  • 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半年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介绍新型储能发展和绿证核发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其中,水电装机4.27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1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4530万千瓦,同比增长5.7%。生物质发电量10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静表示,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常规水电1.02亿个,太阳能发电1.33亿个,生物质发电5435万个,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1.65万个。核发补贴项目绿证1.29亿个,核发无补贴项目绿证3.57亿个。自2017年实施绿证制度以来,累计核发绿证约7.07亿个,其中风力发电3.15亿个、常规水电1.02亿个、太阳能发电2.29亿个、生物质发电6068万个、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2万个。

    2024年上半年,全国参与绿证市场交易的买方企业和个人主体3.9万个,同比增长4倍,交易绿证1.6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7737万个),同比增长6倍,其中风力发电9539万个,太阳能发电6413万个,生物质发电18.5万个,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5453.html
相关报告
  • 《今年上半年,发电机装机量稳步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2
    •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全国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图/受访者供图 如今,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对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表示,无论是从国际形势的视角、经济复苏后的市场表现还是迎峰度夏的保供表现看,如今中国的新能源都是高铁之后绝对叫得响的第二张国家名片。 三个“世界第一”,新能源稳住保供“大盘” 今年1-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水电新增536万千瓦、风电新增22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784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76万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5166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462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984亿千瓦时。在风电、太阳能发展带动下,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的三个数据来看,我们稳稳处于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装机量世界第一,新能源发电量世界第一,新能源投资额世界第一。 图/新京报记者 俞丰俊 制图 图/新京报记者 俞丰俊 制图 曾少军欣喜地介绍到,外贸“新三样”的成绩也十分亮眼。今年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占中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达到43.9%;一季度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今年一季度,“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出口范围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不仅在外贸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在迎峰度夏上的保供表现也是出人意料。”今年上半年我国水力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是风电、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的电力增长有效弥补了来水偏枯导致的水电发电量下滑。新能源在迎峰度夏保供上表现非常亮眼,有效地支持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提到中国新能源为什么能异军突起承担保供重担时,曾少军认为,中国新能源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进步及民营企业的努力。“我认识太多值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有的甚至半年不出门安心搞科研。正是因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众多企业持续不断扎实的技术创新,才推动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才迎来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新能源不再“新”,逐步朝常规能源方向迈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曾少军指出,这意味着新能源不“新”了,成为主体能源担当重任——未来,它将逐步朝着常规能源方向迈进。 “一旦化石能源供给通道被切断,中国的新能源能不能承担重任让国家放心?”对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曾少军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他也强调,新能源逐步变成常规能源还有一段路要走。在供给侧,未来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鼓励传统能源依托现有技术、设备、厂矿工业用地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互联互通、协同供应,纵向“源—网—荷—储—控”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集成互补的格局。在需求侧,应加快培育新型能源消费观,倡导普通社会公众在用能意识、消费观上更接受绿色、低碳能源。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曾少军介绍,目前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分布式。分布式的新能源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极端情况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们的分布式新能源在总量上已经起来了,但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还需要储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和支撑,还要探索小型化分布式光热发电。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13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近乎一半。但是装机量不等于发电量,风能、太阳能都有波动,储能技术就成为了能源转型的技术引擎。”曾少军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曾少军认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内在要求,其实就是要建设以储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首先,一定要以储能为核心。没有储能为核心,没有任何一种新能源能够独立地担当新能源革命的重任;其次,一定是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这是未来的方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推动热储能、氢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形式发展,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并举,积极发展源网荷储控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同时创新储能产业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最后,曾少军强调,在新能源领域,一般3到5年就会有技术的更新换代,5到10年新能源领域一定会有大变化。从前瞻性角度来说,未来10年甚至更久,新能源会向钙钛矿、氢燃料、小型核聚变、液态阳光等领域发展。 名词解释 钙钛矿: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也称作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氢燃料: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小型核聚变:微型核电池(penny-sized nuclear battery)是指体积小,只有一硬币的厚度,电力极强,使用非常安全的“核电池”。可用于手机充电。它通过利用微型和纳米级系统开发出了一种超微型电源设备,这种设备通过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释放出带电粒子,从而获得持续电流。 液态阳光:“液态阳光”(Liquid Sunshine),即“清洁甲醇”和“绿色甲醇”,是指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极低或为零时制得的甲醇。“液态阳光”由中国科学院液态阳光研究组命名,并于2018年9月在国际杂志《焦耳》上公开发表,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6万千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9
    •   国家能源局今天在官方网站发布《2018年上半年光伏建设运行情况》。2018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6万千瓦,与去年同期增幅基本持平,其中,光伏电站1206.2万千瓦,同比减少30%;分布式光伏1224.4万千瓦,同比增长72%。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45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12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4190.3万千瓦。上半年光伏发电量8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弃光率3.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不含兵团)弃光电量13.5亿千瓦时,弃光率20%,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5.9亿千瓦时,弃光率11%,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北地区新增装机611.6万千瓦,同比增长47%,占全国的25.2%;东北地区新增装机206.4万千瓦,同比下降4%,占全国的8.5%;华东地区新增装机621.8万千瓦,同比下降25%,占全国的25.6%;华中地区新增装机387.8万千瓦,同比下降8%,占全国的15.9%;西北地区新增装机412万千瓦,同比下降1%,占全国的17.0%;华南地区新增装机191.8万千瓦,同比增长33%,占全国的7.9%。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山东、浙江、河南、江苏四省新增装机均超过100万千瓦,四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