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广谱性流感病毒抗体疫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5
  • 根据最近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成果,一类广谱的流感病毒疫苗有望保护人们免受世界上大多数流感病毒的感染。

    这一疫苗前体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该研究所开发的抗体能够靶向流感病毒表面的HA蛋白,从而起到保护销售免受感染的效果。

    尽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季节性疫苗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但流感病毒每年仍然会造成数以百万的感染以及数十万的住院病例发生。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也达到了数万人。与以往的季节性疫苗不同,这一疫苗具有“一次接种,终身保护”的效果。

    该疫苗并非利用HA蛋白作为免疫原,而是使用Mrna分子起到引发抗体反应的效果。当注入受体体内时,RNA能够被宿主的树突状细胞识别并捕获,进而能够翻译产生HA蛋白分子。这一方式比接种传统的HA蛋白具有更加强烈的免疫效果。

    作者们发现,在接种之后的三十周之内,小鼠体内始终存在较强的针对性抗体免疫反应,作者还在兔子等其他物种中进行了验证。

    此外,由于该免疫原对应的靶点是HA蛋白中比较保守的区域,因此具有潜在的广谱性的效果。

    基于上述结果,作者们希望下一步在灵长类动物以及人体中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482-0
相关报告
  • 《广谱抗流感病毒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8-21
    •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发的流感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对人类健康、公共医疗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流感病毒变异快、种类多、亚型之间抗原差异大,导致季节性流感疫苗仅能提供毒株特异性的有限保护,几乎无法抵御变异产生的新型毒株。此外,现有疫苗生产周期长、运输和储存要求高、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实施接种。因此,开发一款能快速生产、运输和储存方便、具备可自主接种特性的广谱性流感疫苗对流感病毒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研制出新型广谱抗流感病毒候选纳米疫苗。 本研究将三种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的保守性抗原表位HA A α-Helix(H)、M2e(M)、NA HCA-2(N)串联展示在自组装人源铁蛋白(F)纳米颗粒上,构建了一种组合多价流感病毒抗原表位的HMNF纳米颗粒。鼻腔接种HMNF纳米颗粒的Balb/c小鼠模型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H-、M-、N-抗原特异性抗体反应和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进一步,小鼠经鼻腔感染多种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HMNF纳米颗粒免疫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体重下降、大幅度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含量、显著改善肺部的病理损伤程度,并可100%保护小鼠抵御多种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的致死性感染(如图)。在多价HMNF纳米颗粒免疫后180天,小鼠体内仍可以检测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和T细胞数目,且仍能对多种流感病毒的致死性感染提供完全保护。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组装流感病毒多种抗原表位的广谱抗流感病毒候选纳米疫苗。该HMNF纳米疫苗经鼻腔黏膜免疫可诱导强效持久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实现对多种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交叉保护。同时,HMNF蛋白纳米颗粒能够利用大肠杆菌系统快速生产、具有经鼻喷自我接种的潜力,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广谱抗流感病毒疫苗。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 《流感疫苗的新进展加速了人体的病毒的治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1-06
    • 有时一场老战争需要一个新的英雄。由于美国正处于一个艰难的流感季节——而且澳大利亚的证据表明,目前的流感疫苗对大多数疾病的致病菌株的效力只有10%——一种不同的流感疫苗开发方法可能会奏效。 传统上,疫苗通过刺激抗体来阻止病毒,从而预防疾病。就流感病毒而言,这一策略可能达不到目的:流感抗体只针对一种菌株,而这种菌株可能不在疫情暴发期间导致疾病的菌株之列。相反,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流感疫苗,可以确保流感病毒无法逃脱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是一种强大的抗病毒系统,能吸收大量的免疫蛋白和细胞。 “因为病毒对宿主免疫系统更明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病毒学家孙仁(音)说,“它会刺激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 接种了这种新设计的流感病毒(他的病毒)的老鼠在几种不同的A型流感病毒的致命剂量下存活了下来。但研究人员在1月19日的《科学》杂志(Science)上报告说,大多数接触过这种病毒但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都死了。 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病毒免疫学家约翰•泰雅罗(John Teijaro)说:“这是一项力量型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流感病毒遗传物质中的漏洞,制造出一种仍能启动免疫系统的弱化病毒。他说,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为其他人类致病性病毒设计疫苗。 这种新疫苗针对的是人体的I型干扰素系统。当病毒侵入细胞时,人体第一个受到攻击的信号之一来自I型干扰素蛋白,它能加速数百种对抗病毒的蛋白质的产生。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也被激活,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虽然T细胞不能预防感染,但它们降低了病毒在体内生长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流感在内的病毒都含有抑制I型干扰素蛋白的蛋白质。Sun和他的同事们寻找对抗病毒机制敏感的流感毒株,并发现了这种敏感性背后的突变。Sun的团队随后将其中8个突变合并成他的一种病毒,这是一种减毒病毒疫苗的基础,一种减毒病毒疫苗的活性较弱。 孙和他的同事用他的病毒疫苗接种了40只老鼠。28天后,他们将这些老鼠和另外40只未接种HIS疫苗的老鼠暴露在致命剂量的四种A型流感病毒中——三种来自H1N1亚型,一种来自H3N2亚型(H3N2病毒在这个流感季节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所有接种疫苗的老鼠都存活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老鼠则死亡了,这取决于是哪种流感病毒引起了它们的感染。 Teijaro说,T细胞被认为能够在不同菌株之间提供保护,因为T细胞识别的流感病毒片段不会像抗体的靶点流感表面蛋白那样突变。但他表示,“针对多种流感毒株的广泛保护没有在这里进行调查”,这将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Teijaro补充说,理想的方法可能是将他的病毒疫苗与一种产生广泛中和抗体的策略结合起来——这种抗体可以结合许多不同的流感毒株——来制造一种通用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