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光催化水裂解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6
  • 太阳能清洁且丰富。不过,当没有日光照射时,必须将其储存在电池中,或者通过一个被称为光催化的过程,将太阳能用于燃料生产。在光催化水裂解中,太阳能将水分解成氢和氧。随后,氢和氧在燃料电池中被重新组合,以释放能量。

      日前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应用物理学快报》的一篇论文显示,如今,一类新材料——卤化物双钙钛矿可能刚好拥有裂解水的属性。

      “如果我们能发明一种被用作水裂解光催化剂的材料,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论文共同作者Feliciano Giustino表示。

      此前,研究人员试验了多种光催化材料,如二氧化钛(TiO2)。虽然该材料能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但效率不高,原因在于它无法很好地吸收可见光。迄今为止,还未有用于普通水裂解的光催化材料实现商业化。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George Volonakis和Giustino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了4种卤化物双钙钛矿的量子能量状态。他们发现,Cs2BiAgCl6和Cs2BiAgBr6是最有前景的光催化材料,因为它们能比TiO2更好地吸收可见光。同时,两者能产生拥有充足能量从而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的电子和空穴。

      Giustino表示,极少有材料同时具备所有这些特征。“我们不能说这肯定行得通,但这些化合物似乎拥有全部合适的属性。”

      Giustino及其团队最初在寻找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时发现了这种钙钛矿。过去几年间,钙钛矿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可提高串联设计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串联设计可将钙钛矿电池直接集成到高效硅电池上,但它们含有少量铅。如果被用于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收集,铅可能造成潜在的环境危害。

相关报告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治污新材料 光照2周可改善水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4
    • 左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实验室内,课题组研究人员将治污新材料倒入富含大量油污的污水量杯,开始吸附效果时长测试。右图:吸附效果测试结果显示,3分4秒后,量杯中的污水由明黄色变清澈,刺激气味随之消失(拼版照片,4月24日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带领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治污新材料,光照2周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帮助污水变清。 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王琳琳、张紫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富强带领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治污新材料,光照2周内,可明显改善水质,帮助污水变清。相关成果今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现已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成功示范。 黄富强介绍,新材料由三维石墨烯管和黑色二氧化钛混合而成,其原理是“物理吸附+光化学催化降解”。三维石墨烯管负责牢牢“抓住”有毒有机物,黑色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可吸收高达95%的全太阳光谱,把有毒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过去一个月,团队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地共铺设新材料光降解吸附网3000多张,覆盖水域近4万平方米。 在上海天山公园和中山公园,周围居民反映,湖底淤泥深厚,气味腥臭,湖面常有死鱼漂浮。将涂覆有新材料的光降解吸附网铺在湖面后,不动水底淤泥,吸附网就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提高水体含氧量,增强水体自净化和生态修复能力。上海轻工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理仅7天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代表性指标均从劣五类水改善至五类水以上。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团队对定光河污染较严重的中上游河段进行了治理。肥东县环保局水环境管理科主任薛铁成说,定光河是典型的复合污染河道,这次治理后,各项水质指标提升60%以上。 据介绍,新材料还可降解印染废水、制革废水等工业污水,高效吸附其中有毒重金属,添加1克多孔新材料可吸附1.476克铅离子,简单酸化处理后,可被加工成高附加值材料。目前该成果已走出实验室,实现规模化制备,获得发明专利50多项。
  • 《无铅钙钛矿材料将在光催化领域大展身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5
    •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且可以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但是,当没有太阳光时,人们需要把这些能量储存在电池中或者说通过光催化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其 它能源,例如通过光催化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太阳能清洁且丰富,但是当太阳不发光的时候,需要将电能储存在电池内,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催化。在光催化水分解过程中,阳光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然后在燃料电池中重新组合,释放能量。日前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的一篇文献中报导了一类新材料——卤化物双钙钛矿,这种材料可能具有适当的性质可以用来分解水。图片中展示的是可作为新型潜在的光催化剂的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材科。 图片来源:George Volonakis 在光催化分解水的过程中,阳光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随后,氧气和氢气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再次组合并释放能量。 现在,根据最近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 来自美国物理学会的研究员发现了一种叫做卤化物双钙钛矿的新型材料,它可能拥有捕获太阳能并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优异性质。 本论文的共同作者Feliciano Giustino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可以作为水分解光催化剂的材料,那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科学家已经测试了许多光催化材料,例如二氧化钛(TiO2)。虽然TiO2可以利用阳光来分解水,但是它不能充分的吸收可见光,因此分解效率并不高。到目前为止,在商业上还没有出现合适的可用于一般水分解的光催化材料。 来自牛津大学的George Volonakis 和 Giustino 使用超级计算机计算了四种卤化物双钙钛矿的量子能态,随后他们发现Cs2BiAgBr6和Cs2BiAgCl6是潜在的光催化材料,因为与二氧化钛相比,它们能更好地吸收可见光。此外,这些材料会产生电子和空穴(正电荷不存在电子),这些电子和空穴拥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Giustino说,只有一些材料同时拥有所有这些特征。 “我们不能说这肯定会起作用,但这些化合物似乎具有所有正确的性质。” 只有一些材料同时拥有所有的这些特征。 Giustino说:“我们不能说这肯定会起作用,但这些化合物似乎具有所有我们需要的性质。” 这种类型的钙钛矿最初是由Giustino和他的团队在开发太阳能电池材料时发现的。在过去的几年中,钙钛矿被用作制备太阳能电池,并通过串联设计来提高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这引起了科学界很大的兴趣。这些设计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直接集成到高效硅电池上,但这种电池也存在少量的铅。因此如果它们被用在太阳能农场收集能量,铅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环境危害。 2016年,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来寻找替代材料,最终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无铅钙钛矿材料,这种材料拥有着制备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应用前景。 现在也有一些论文已经证实了这些新型材料可能可以用来分解水。Volonakis说:“这些新的双钙钛矿不仅可以作为串联太阳能电池的补充材料,而且在光催化等领域也很有应用前景。” 尽管如此,现在的分析都是假设,因为理论假定的化合物是由完美的晶体组成的。作者进一步说道,现在要由实验研究者来试验这种预测中的新材料是否在现实测试中同样有效。同时,研究小组正在使用其计算方法来探索这些双钙钛矿是否具有一些可用于其他领域(如光探测器)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