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碳排放价格最高涨至94.94欧元/吨,天然气和核能被贴上“绿色标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6
  • 欧洲碳排放期货价格连创历史新高。截至北京时间2月3日17时25分,欧洲碳排放期货价格最高涨至94.94欧元/吨。今年以来,该期货品种涨幅超17%,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连续上行趋势。

    业内分析指出,欧洲碳交易市场持续火热,主要是由于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和今冬气温偏低相关。进入冬季,欧洲主要供暖期来临(一般是每年10月至来年3月底),市场供应更加趋紧。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2022年开年,欧洲库存气量仅为56%,而12个月前为73%。2021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上涨超600%。天然气价格上涨,推升用电和取暖价格,叠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足,倒逼煤炭发电需求量上升。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2021年能源危机冲击了欧洲天然气市场,基准天然气价格涨了两倍,欧洲公用事业公司不得不转向煤炭发电。

    大型能源对冲基金Andurand Capital气候研究主管Mark Lewis表示,欧洲当前天然气发电价格每兆瓦时超过10欧元,只有欧盟碳价达到105欧元/吨,天然气才会比煤炭更有竞争力。

    碳排放交易价格上涨意味着企业碳排放成本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企业使用化石能源的成本,间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提高清洁能源的经济性。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Bjarne Schieldrop表示,未来几年,碳价甚至可能达到200欧元/吨。

    在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条件下,欧盟在争议声中为天然气和核能贴上了“绿色”标签。经历了漫长的拉锯、激辩和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之后,欧盟决定允许部分天然气和核能项目贴上“绿色标签”。

    当地时间2月2日,欧盟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一项补充气候授权法案,提出在严格条件下,将特定的核能和天然气活动纳入欧盟分类法(EU Taxonomy)涵盖的可持续经济活动清单中。“特定的天然气和核能活动符合欧盟气候和环境目标,将有助于加速实现从包括煤炭在内的固体或液体化石燃料向气候中和的未来转变。”欧委会在公报中称。

    “欧盟分类法的目标是防止漂绿,并帮助投资者识别符合我们环境与气候目标的经济活动。转向可再生能源对于实现气候中和来说至关重要,但也需要稳定的能源来加速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过渡。”欧委会表示,本次补充气候授权法案将某些核能和天然气活动纳入“过渡性活动”,这类活动尚不能被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低碳替代品取代,但确实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并有可能在向气候中和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会导致资金从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分流。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可持续能源分类清单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很大争议,最典型的为德国与法国在核能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1月中旬分类法草案流出后,拥有370多个成员、资产管理规模达50万亿欧元的气候变化机构投资者组织(IIGCC)曾向欧盟成员国代表和欧洲议会议员致公开信,呼吁将天然气排除在欧盟分类法之外。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12413.shtml
相关报告
  • 《欧盟为核电贴上“绿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21
    • 去年以来的能源短缺,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评估绿色投资战略,并寻求更加务实的能源政策。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将核电重新纳入欧盟的“可持续融资类别”,旨在通过划定真正的绿色“黄金标准”,为金融市场重新定义可持续的投资方向。 “有条件”发展核电 尽管欧洲对核废料问题感到担忧,欧盟还是为核电重新贴上“绿色标签”,并愿意通过法律手段为核电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某些情况下,核电和天然气应该被视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过渡能源。鉴于此,“低碳氢气”也被列为暂时性氢能发展选择,其中包括天然气配合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制“蓝氢”和核电制“黄氢”等。 不过,欧盟仍为核电的发展设定了“前提条件”。根据提议草案,新建核电项目必须要有安全处置放射性核废料的计划、资金和地点,且核电站符合对环境“没有重大危害”的标准,同时需要在2045年之前获得建设许可。 这一提议草案得到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同意,以及欧洲议会的批准。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如果这项提议草案顺利推行,将为欧盟未来20年内新建核电站铺平道路。 来自法国的欧盟工业政策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公开支持这一草案。他表示:“我们需要确定有利于能源转型的投融资选择,但前提是必须务实。” “充足的核电供应可以降低制氢成本,使用核电站电力生产的‘黄氢’将在氢能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布雷顿说。 核电始终是争议焦点 过去一年中,欧盟一直就可持续能源投资分类清单展开辩论,核电始终是争议焦点。据了解,以法国为首的部分中欧国家支持核电,这些国家敦促欧盟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进行具体评估,不应该阻挠发展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电力的核能,从而扰乱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 欧盟内部就核电能否被授予“绿色标签”争执不休。以德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反对核电,认为其具有辐射性,并会产生有毒的核废料。 今年1月,德国、奥地利和卢森堡公开抨击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德国气候和经济部部长哈贝克称这是“漂绿”行为,奥地利气候与能源部部长葛诺蕾表示,如果将核电列为绿色能源,维也纳将考虑起诉欧盟委员会。卢森堡能源部部长图尔姆斯则认为,将核电纳入绿色能源范围是一种“挑衅”。 德意志新闻社指出,这是法国的一次广泛胜利,作为欧盟最支持核电的国家,该国约2/3的电力来自核电。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底,德国仅剩3座核电站在运行中,按计划,所有核电站将在2022年底退役。 德国弃核去煤劣势尽显 据美国油价网报道,在“弃核去煤”的背景下,德国劣势尽显。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坦言:“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抛弃了煤炭和核能,我们需要现代燃气发电站作为过渡。” 路透社指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以弃核去煤为代价“绿化”电网,但该国“风光”发电潜力正接近极限。 虽然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高于法国,但由于自然条件欠佳,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增速非常缓慢。为实现2022年退出核能发电和2030年退出煤炭发电的目标,德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建造新能源发电装置。 德国经济研究所指出,过去3年,德国新建风能装置不足1000座,2021年该国萨克森州的风能发电规模甚至出现倒退。 有分析师警告称,在“风光”电力不足且没有核电辅助的情况下,德国大规模减少煤炭发电只会让该国电网承受巨大压力,随时都有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扩大核电规模是比单纯依赖可再生能源更好的选择,太阳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网仍需要可靠、稳定的电力来源。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德国正在失去一个可靠且清洁的电力来源。”
  • 《欧洲“气荒”,美国“渔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5
    •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俄欧“天然气大战”愈演愈烈。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公布的计划,欧盟计划在2027年之前停用俄罗斯天然气。寻找天然气替代供应来源,成为欧洲的当务之急。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欧盟6月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在俄罗斯拧紧天然气“阀门”之际,美国帮助欧盟缓解“气荒”背后有什么算计? 寻找替代方案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最大单一管道“北溪1号”开始年度维护工作,预计将因此暂停长达10天的天然气输送。不少分析认为,该管道目前是俄罗斯对欧洲主要输气管道,此举将进一步加剧欧洲市场天然气短缺。还有欧洲官员担心,俄罗斯方面在维护结束后将继续关闭管道。 外媒指出,近期正是欧洲各国储气过冬的重要时段。然而,俄欧“天然气大战”硝烟弥漫,欧洲不得不面临日益严峻的“断气”风险。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跟随美国步伐,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并加速摆脱对俄能源供应的依赖。欧盟4月宣布,8月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6月,欧盟批准对俄实施部分石油禁运。 作为反制措施,俄罗斯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卢布结算令”于4月1日生效。此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陆续宣布暂停向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丹麦等拖欠天然气款并拒绝以卢布结算的欧洲国家供气。数据显示,现阶段,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仅为一年前的一半。 “为实现‘开源’,欧盟努力寻找能源替代供应方,以解决‘气荒’之急。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更倾向于同欧盟签署长期购销合同,但这与欧盟的减排目标不符,而美国供应商愿意高价供应天然气现货。因此,目前美国成为欧盟的主要供气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曲兵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今年3月,欧盟决定向美国额外购买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减少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表示希望通过各种来源的液化天然气替代1/3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此后几个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一直处于创纪录水平。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把俄乌冲突视为重新拉拢欧盟以及巩固其与北约盟国关系的重要机会。在能源问题上,拥有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美国希望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上的新玩家。为此,美国一直希望在欧俄之间插一杠子。随着欧俄的态度均日趋强硬,美国成功扩大自身对欧盟的液化天然气出口。” “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加上美国积极推动,欧盟内部在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问题上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并设定了具体时间点。当前,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这是在欧盟计划之内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腾军说。 存在多重隐患 对欧盟而言,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其面临的“气荒”困境? 3月,美国与欧盟签订液化天然气出口协议时,曾有美媒发长文“泼冷水”,指出这份协议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意义”,因为美国在短期内根本没有能力出口更多天然气。 英国广播公司算了一笔账,更加直接地呈现出美国天然气“喂不饱”欧洲的尴尬现实: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供应了欧盟国家大约40%的天然气需求。以2020年数据为参照,欧盟当年的天然气总消耗量为5410亿立方米,俄罗斯供应量约为2160亿立方米。而美国2021年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量仅约220亿立方米。 “按照美欧达成的协议,今年内美国将为欧洲追加供应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保证到2030年前欧洲每年可以得到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但这对欧洲的天然气需求来说,只能算‘杯水车薪’,欧洲还要为此承受更高价格。”曲兵说。 半岛电视台指出,美国天然气对欧供应存在先天劣势。由于地理接近和基础设施的存在,俄罗斯天然气可以通过管道送往客户,享有价格优势,而美国天然气需要在液化后以极高的成本穿越海洋完成运输。 “目前,欧洲国家普遍缺乏能够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专业港口,而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耗时,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即便美国加大对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供给,也不足以填补俄罗斯天然气断供出现的空缺。”丁纯认为,除了价格高、供应量有限之外,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也是制约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个大型进口或出口液化天然气的终端,其建造成本可能超过10亿美元,规划、获得许可和完成建造需要数年时间。正是出于相关顾虑,欧盟各国一度无法就彻底断绝俄罗斯能源供应达成一致。 “美欧之间的能源合作存在多方面隐患:一是随着欧盟在能源供应上日益依赖美国,美国可能坐地起价,加重欧洲国家的经济负担;二是美国对欧出口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而相比管道运输,海运的运力有限,且更易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不安全性、不确定性更强;三是美国未来能源政策走向存在变数,在其他天然气供应国没有大幅增加产量和出口的情况下,欧洲只能与美国深度捆绑,一旦美国收紧天然气出口,欧洲整体能源安全就将遭遇更大冲击。”张腾军说。 “开源”“节流”并行 7月4日,德国联邦政府批准建设的德国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在北海海滨城市威廉港开工。这是德国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举措之一。分析称,德国有关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讨论已拖延几十年,但从无定论。而使该项目重新获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近期减少对德供气,同时天然气价格因乌克兰局势而高涨,德国能源企业和民众财务负担陡增,政府担心能源供应不足。 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发出警告称,能源短缺问题或将影响德国数年之久。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日前也表示,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中断是非常有可能的,法国要为此做好准备。 “目前看来,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决心很坚定,也是一个长期趋势。在此背景下,欧盟为了解决眼下‘气荒’难题,将会调整能源政策,对自身能源结构、能源供需情况等进行重新布局。”丁纯说。 张腾军指出,美国既想在安全上进一步“绑牢”欧洲,以遏制俄罗斯,又想在经济上加大本国液化天然气出口,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因此美国将不断施压,推动欧盟在能源上与俄罗斯“脱钩”,以便自己从中渔利。但对欧盟来说,与美国加强能源合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未来,美国可能将天然气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工具,通过限制或缩减出口的方式,在其他方面向欧洲要价,使欧洲更加受制于美国。 国际能源署近日表示,为应对天然气短缺,欧洲必须在寻找能源替代供应的同时,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为高电价和供应紧张提供喘息机会。 欧盟理事会6月下旬批准一项规定,要求成员国天然气库存今冬前至少达到其储气能力的80%,并在下个冬季前达到90%,且成员国之间可共享天然气。欧盟理事会还同意了关于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两项政策指引,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目前的32%提高至40%,同时减少能源使用量。 “除了‘开源’,当前形势也将倒逼欧盟‘节流’,大力推动节能措施,包括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欧盟来说,短期内最紧迫的事是挺过‘气荒’难关,长期任务是完成绿色转型,实现能源独立。但要完成这一长期任务,欧盟还将面临很大挑战。”曲兵说。(记者 严 瑜) 原标题:美国助欧解“气荒”背后有算计(环球热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14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