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美国制造技术订单下滑16.6%,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表示9 月订单增长,但落后于2014年,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1-13
  • 虽然统计指向进入2016后市场软化,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AMT美国制造技术协会表示。

    八月美国制造技术订单月度涨幅百分之10.9,但总的来说,2015相比2014,前三个季度下滑百分之16.6——根据美国最新的制造技术的订单(usmto)报告,AMT美国制造技术协会。

    “考虑到订单在过去两年的增长,这种下降并没有那么糟,”AMT总裁Douglas K. Woods说。“有必要记住,2014是表现特别强的一年,经过一些小的回调,预计将稳定下来。”

    在全球经济中,能源成本、美元走强和疲软都对资本投资产生了冲击,但有几个因素在制造业青睐。十月是第七十七个制造业连续扩张的一个月,根据供应管理研究所说,九月贸易赤字在七个月内缩小到最低水平;奥巴马巴拉克总统签署的两年期预算协议是为了避免政府在2016选举中关闭和违约,这向商业环境注入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性。

    “我们的预测者预测这一市场的疲软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第一季度,但它可能会比过去更快转变,”Douglas K. Woods说。“总的来说,在2016我们正在寻找积极的对策,我们预计好转时间为IMTS(美国国际机床工具展)。”

相关报告
  • 《日本机械订单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2-27
    • 据日经中文网发布消息,日前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机械订单统计显示,2019年10~12月的“除船舶和电力之外的民间需求”(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为2.5664万亿日元,环比减少2.1%。来自制造业的订单持续减少,连续2个季度下滑。根据内阁府的统计,预计2020年1~3月也将下滑。受新型肺炎感染扩大的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有可能进一步减弱。   2019年10~12月实际订单大幅低于11月发布的预期(环比增长3.5%)。从构成来看,制造业减少3.6%。围绕中美贸易战的两国磋商走向长期不明,抑制积极投资的趋势扩大。非制造业因铁路车辆的大宗订单拉动,实现2.4%的增长。   同时发布的2020年1~3月订单预期显示,除船舶和电力之外的民间需求预计减少5.2%。如果这种预期成为现实,将是连续3个季度低于上季度。预计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均会出现下滑。   上述结果是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的企业预期而得出,目前正在扩大的新型肺炎的影响“几乎没有体现在内”(内阁府)。如果日本国内外经济受到的影响扩大,机械订单有可能进一步冷却。   从2019年12月单月来看,除船舶和电力之外的民间需求比上月减少12.5%。
  • 《智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9-20
    •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它让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中国。   制造业升级推动中国产业发展   自动播放轻音乐“唤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够单手做俯卧撑的手掌大的机器人、搭载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能“S”形弯折的柔性显示屏……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与会人士惊叹不已。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看来,制造业升级是推动中国产业发展乃至全球技术更新的催化剂。“人工智能的多维度发展、多产业链运行,将和教育、医疗、汽车等一系列制造行业深度融合”。   “我们身处智能制造时代,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在中国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智能制造除了使我们的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比如在制造过程中大量运用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同时还能让产品本身智能化。”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介绍。   外企竞相拥抱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瞄准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一红利,竞相调整全球布局,顺应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低技术含量”转向“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过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   他说:“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开放对外国企业来说,也许比第一轮有更大的红利,因为附加价值高,市场购买力更强。”   5月25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生产的首款电动汽车在合肥下线。这款纯电动车以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技术框架为基础,融合了大众旗下西雅特品牌的设计理念,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约亨·海兹曼介绍说,该款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控制平台及包括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在内的出行解决方案。目前,该车型已接到来自大众共享移动出行伙伴的数千台订单。   据了解,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   去年11月,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开始打造其全球第三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工厂里配备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生产、自动化物流运作、虚拟现实眼镜、设备状态追踪、大数据网络监控等手段和系统,期望最终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工厂运营模式,完整建设计划将耗时十年。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达4986家,比上年增长24.3%,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35亿美元,外商投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   一些国外行业人士表示,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大门更为开放,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发展智能制造要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辛国斌坦言。   据介绍,从经济效益看,2017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比美国企业高11%,但平均利润却低了30%;从核心技术看,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90%的通用计算机CPU和基础软件都依赖进口;从产品质量看,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到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   辛国斌说:“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是我们基于对自身的认知,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则是我们立足制造业现状,对未来30年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又不必妄自菲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为驱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刘庆峰认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必然走向与人工智能的匹配和深度融合。“未来30年,如果我们抓住了人工智能产业机遇,将会在全球的价值链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提到双能驱动、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   一些业内权威专家指出,发展智能制造要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超七成分布在应用层,而不是在技术层。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整个行业水平就需要大幅提高。因此,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我国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仍不够牢固,因此要继续集聚自主研发原动力,在技术层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