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LRRC37B 是皮质神经元中电压门控钠通道和轴突兴奋性的人类修饰剂》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4
  • 2023年12月21日,比利时鲁汶大学佛朗德生物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题为LRRC37B is a human modifier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and axon excitability in cortical neurons的文章。

    人类物种的认知能力增强源于神经元和回路的特殊特征。该研究报告说,原始人特异性基因LRRC37B编码一种在人类皮质锥体神经元(CPN)中表达的受体,并选择性地定位于轴突初始段(AIS),即触发动作电位的亚细胞区室。小鼠 CPN 中 LRRC37B 的异位表达在体内导致内在兴奋性降低,这是某些类别的人 CPN 的一个显着特征。

    在分子上,LRRC37B与分泌的配体 FGF13A 和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 β 亚基 SCN1B 结合。LRRC37B集中了FGF13A对Nav通道功能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兴奋性,特别是在AIS水平上。成人皮质切片中的电生理记录显示,表达LRRC37B的人 CPN 的神经元兴奋性较低。因此,LRRC37B作为人类神经元兴奋性的物种特异性修饰剂,将人类基因组和细胞进化联系起来,对人类大脑功能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Nature | BMP-SMAD1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元兴奋-抑制平衡》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1
    • 2024年4月17日,巴塞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Control of neuronal excitation–inhibition balance by BMP–SMAD1 signalling的文章。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哺乳动物新皮层中的神经元网络一直保持着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这对神经元计算至关重要。偏离平衡状态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严重破坏则会导致癫痫。为了保持平衡,由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微电路会感知神经活动的变化,并调整神经元的连接和功能。 该研究在成年小鼠的新皮层中发现了一种信号通路,这种通路会随着神经元网络活动的增加而被激活。兴奋性神经元的过度激活是通过 BMP2 水平的增加向网络发出信号的,BMP2 是一种生长因子,因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作为形态发生因子的作用而广为人知。BMP2通过转录因子SMAD1作用于表达副神经元(PV)的中间神经元,SMAD1控制着一系列谷氨酸能突触蛋白和神经元周围网络的成分。BMP2-SMAD1 信号在中枢神经间元特异性中断后,中枢神经间元细胞中的谷氨酸能神经支配会丧失,神经元周围网发育不全,兴奋性降低。最终,PV 中间神经元功能招募的这种损害破坏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平衡,小鼠表现出自发性癫痫发作。该研究结果表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信号被重新用于稳定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网络。
  • 《Nature | TMEFF1是皮质神经元抗HSV感染的关键》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6
    • 2024年7月24日,洛克菲勒大学Shen-Ying Zhang、Jean-Laurent Casanova、Yi-Hao Chan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Human TMEFF1 is a restriction factor for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the brain的文章,发现了蛋白质TMEFF1作为大脑中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关键限制因子的新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等背景下宿主防御机制和病毒发病机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该研究首先观察到,两名在儿童时期患有HSE的独立个体是TMEFF1罕见有害变异的纯合子。该基因编码一种细胞膜蛋白,主要在大脑皮层神经元中表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MEFF1与HSV-1细胞表面受体NECTIN-1相互作用,削弱了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能力,从而阻断了病毒的进入。TMEFF1的遗传缺陷被证明可以使HSV-1迅速进入皮质神经元,导致病毒向细胞核的转位和随后的复制增加。这种细胞表型可以通过用I型干扰素(IFN)预处理或通过表达外源性野生型TMEFF1来挽救。此外,作者发现全长TMEFF1或其N末端细胞外结构域的异位表达,而不是其羧基末端细胞内结构域,会损害HSV-1进入神经元以外的表达NECTIN-1的细胞的能力,从而增加细胞对HSV-1感染的抵抗力。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TMEFF1在皮质神经元中对HSV-1感染起着保护作用,皮质神经元中TMEFF1组成性地高度富集。另一方面,遗传性TMEFF1缺陷使这些细胞容易感染HSV-1,可能是潜在的HSE诱因。这尤其值得注意,因为HSV-1在HSE之前、期间或甚至之后通常不会传播到其他组织如鼻腔和口腔上皮细胞,突显了中枢神经系统(CNS)对这种病毒的特定脆弱性。这项研究还强调了了解预防大脑中HSV-1感染的机制的重要性。TMEFF1作为HSV-1进入皮质神经元的宿主限制因子的发现,增加了关于人类免疫系统如何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防御病毒病原体的知识。 此外,该研究的结果对理解HSE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只有5-10%的HSE儿童被发现携带已知HSE致病基因的突变。将TMEFF1鉴定为HSE的一种新的遗传病因表明,这些基因没有突变的其他患者可能携带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缺陷。 总之,TMEFF1作为HSV-1在大脑中的限制因子的发现为理解宿主防御机制和病毒发病机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还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研究人员指出,TMEFF1的细胞外结构域如果以可溶性形式产生,可能对对抗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中的HSV-1,甚至HSV-2等病毒感染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