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光纤阵列能否降低共封装光学器件的成本和复杂性?》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6-23
  •  【内容概述】据光电汇6月22日报道,当前,外部激光源与芯片组之间普遍采用保偏光纤(PMF)阵列,以确保硅光子器件光学性能所需的稳定偏振态。尽管保偏光纤具备偏振控制能力强的优势,但其高精度对准要求推高了制造复杂度,显著增加了封装成本。为此,英伟达(Nvidia)的Mehta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用单模光纤(SMF)阵列取代保偏光纤,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可降低成本与复杂度。

      该方案最核心的设计是“两级偏振跟踪电路”。研究核心在于证明:无需复杂或特殊的光子电路,仅通过简单设计就能替代保偏光纤,大幅节省封装成本。该方案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尽管单模光纤替代保偏光纤降低了连接器组装成本,但会在发射器输入端引入偏振不确定性。团队通过偏振跟踪光子电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核心难点在于最小化其功率开销。此外,单模光纤需要特定类型的光输入/输出(I/O),这类I/O通常比传统方案插入损耗更高,进一步增加了光子链路的预算压力。因此,控制综合成本成为关键——否则单模光纤带来的成本与性能优势可能被抵消。

      近期,该团队展示了测试芯片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基于保偏光纤和单模光纤的架构进行了详细的成本-性能分析。其中一款实验测试芯片 设计了一种光子电路,用于解决在光发射器输入端用标准单模光纤替代保偏光纤时,引入的偏振不确定性问题,通过利用光纤部署中的受控屏蔽环境,该电路旨在最小化电功率消耗开销。

      这一突破不仅为高速计算领域提供了更经济的光互连方案,更揭示了硅光子学与传统光纤技术融合的潜力。随着AI与量子计算对带宽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共封装光学中“去PMF化”的趋势或将重新定义光电子封装的技术标准,推动数据中心架构向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向演进。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I4MTY3OA==&mid=2247966315&idx=1&sn=cc9592de25c3b31712eb2b9cc6a03ca8&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集成式单模光纤透镜阵列简化光电封装》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3-05-19
    • 据eenewseurope网站5月12日报道,中国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ULTEMtrade; 树脂,开发了其首款用于波分复用(WDM)模块的集成式单模光纤透镜阵列。波分复用模块能够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不同波长的光波,显著提升了带宽容量。 SABIC的ULTEM树脂是一种近红外(IR)透明的耐高温聚醚酰亚胺(PEI)树脂,实现了连接器(此前采用金属)和接收透镜阵列(此前采用玻璃)的一体化成型,同时也用于生产WDM元件的外壳。SABIC的ULTEM树脂在较宽的温度范围(-40℃至85℃)内提供高的近红外透射(在850-1550nm时>88%)、高折射率、高机械强度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通过部件集成以避免二次加工,有助于降低单模波分复用通信技术的应用成本。 相比用玻璃或金属制造单个部件,蓝光智能科技的这款集成式WDM模块不仅节省了成本,更是简化了制造和装配工艺。
  • 《Lightmatter实现单模光纤16波长双向链路传输》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张嘉璐
    • 发布时间:2025-09-18
    •   光计算技术开发商Lightmatter近日宣布在光通信领域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这项成就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铺平道路。该公司成功开发出可在单根标准单模光纤上运行的16波长双向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学链路。   该技术采用Lightmatter自主研发的Passage互连系统和Guide激光技术,被业内誉为"突破性突破",彻底打破了先前光纤带宽密度和频谱利用率的限制,为高性能、高弹性数据中心互连树立了新标杆。此项创新旨在应对万亿参数专家混合模型(MoE)的兴起和AI工作负载扩展的挑战,这些应用正日益受限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带宽和端口数量限制。   Lightmatter的Passage技术可在单模光纤上实现800 Gbps双向带宽(400 Gbps发送/400 Gbps接收),传输距离达数百米。与现有共封装光学(CPO)方案相比,该技术同步实现了单光纤端口数量和带宽的双重提升,推动了芯片I/O设计的革新。   虽然商用单纤双向传输此前主要局限于两个波长,但Lightmatter成功实现了16波长(又称"lambda")传输,这一突破解决了管理复杂波长相关传输特性、功率预算限制、光学非线性等关键技术挑战,并有效抑制了单纤环境中的串扰和背向散射,为AI模型开发的下一次重大进步铺平了道路。   Lightmatt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icholas Harris表示:"在AI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新的计算单元,下一代1000倍的性能提升将主要来自超高速光子互连。我们的16波长双向链路是架构级的飞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可采用标准单模光纤实现显著更高的带宽密度,同时降低资本支出和运营复杂度,还能实现更高'端口数'——使每个XPU或交换机拥有更多连接。"   650集团联合创始人兼分析师Alan Weckel补充道:"Lightmatter的创新正值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节点。能够在现有单模光纤上大幅提升带宽密度,结合该技术强大的热性能表现,这将彻底改变数据中心的扩展性和能效格局。这项技术解决了AI发展中最紧迫的挑战之一,让先进共封装光学技术向市场化迈出一大步。"   该突破性技术采用专利闭环数字稳定系统,可主动补偿热漂移,确保在宽温波动下实现持续低误码传输。此外架构创新使Passage 3D CPO平台具备固有偏振不敏感性,即使在光纤被移动或承受机械应力时仍能保持稳定性能。   通过实现偏振不敏感特性,Lightmatter使其双向DWDM技术能够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标准单模光纤。这种光纤带宽密度、频谱利用效率和稳健性能的独特组合,为行业从电互连向光互连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帮助客户通过更强大、高效和可扩展的数据中心,加速开发更大规模、更强大的A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