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4年美国新冠大流行后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重新出现》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2-26
  • 2023年秋季,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相关的急诊科(ED)就诊人数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略有反弹,但仍未达到大流行前的高峰水平。


    在大流行前,与肺炎相关的急诊科就诊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比例从1.15%下降至大流行期间的0.35%,然后在大流行后期增至0.89%。CDC亚特兰大国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的克里斯·埃登斯博士及其同事在《疾病与死亡周报》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


    此外,该研究显示,支原体肺炎阳性检测结果的比例从研究的大流行前期(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的1.2%下降至大流行期间(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的0.04%,然后在研究的大流行后期(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增至0.53%。


    在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CDC在四个不同地点收集的14份阳性标本分析后发现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埃登斯和合著者写道:“尽管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仍存在担忧,但大环内酯类药物仍然是美国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推荐一线治疗。”


    考虑到去年年底全球关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潜在激增的担忧,这一研究结果有些令人放心。2023年11月,俄亥俄州的一个县报告支原体肺炎病例达到流行水平,并且在六个欧洲国家、韩国和中国也报告了儿童病例和住院人数的增加。然而,CDC于12月1日宣布,总体而言,儿童因各种原因患肺炎的发病率与往年持平。


    支原体肺炎通常引起所谓的“隐形肺炎”,在学龄儿童中尤为常见。虽然大多数感染是轻微的,但有些儿童会发展为严重肺炎,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埃登斯和同事解释说,支原体肺炎感染通常每3至5年会出现显著的周期性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主要循环菌株的变化。


    该分析使用了CDC的全国综合监测计划的数据,该计划包括美国6500多家急诊科和急诊护理科的诊断代码,以确定COVID-19大流行前、期间和后的支原体肺炎相关诊断比例。同时,还利用了新疫苗监测网络的数据来确定同一时期支原体肺炎阳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例。


  • 原文来源: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3/wr/mm7307a3.htm?s_cid=mm7307a3_w
相关报告
  • 《国家卫健委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0-27
    •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2月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指南介绍,肺炎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容易与感冒等疾病混淆,如何区分辨别?根据指南,可以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来进行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再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或核酸检测即可作出诊断。 指南指出,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至10天。轻症患儿除抗肺炎支原体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既要关注混合感染,也要准确识别和治疗过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
  • 《国家卫健委印发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04-28
    •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指南介绍,肺炎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容易与感冒等疾病混淆,如何区分辨别?根据指南,可以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来进行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再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或核酸检测即可作出诊断。 指南指出,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至10天。轻症患儿除抗肺炎支原体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既要关注混合感染,也要准确识别和治疗过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