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材料研制成超大规格钛合金板连创国内“三项之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02
  • 料研制成超大规格钛合金板连创国内“三项之最”

    新闻

    最新 推荐 精华 金属 高分子 无机 前沿 综合 媒体号 企业号

    热门媒体号

    创业家

    最懂创业者的资讯平台!

    中国建材报

    作为中国建材行业最具权威性、发行…

    注塑之家

    我们致力于帮助注塑企业解决工艺、…

    热门企业号

    光华伟业

    SELON聚赛龙

    聚赛龙是一家顶尖的改性工程塑料高…

    深圳市昊天龙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西部材料研制成超大规格钛合金板连创国内“三项之最”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发表时间:2018-05-02 点击:248

    4月20~22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在本次大会上,由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制的国内最大规格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板材的精彩亮相,成为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与会人员和媒体的眼光,并获得了众多与会院士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国内钛加工企业中,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制备出的宽度3.66米,长度12.53米的超大规格钛合金板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于我国海洋工程建设很有意义。”

    西部材料公司下属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内钛及钛合金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依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在钛及钛合金研发和制造领域的深厚底蕴,同时锐意创新、大胆尝试,敢于对原有工艺进行大幅度甚至颠覆性改进,经过两年的反复摸索、试验,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了国内最大规格的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板材,并连创国内“三项之最”:

    最大均质铸锭

    攻克了超大规格高均质钛合金铸锭的制备技术,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熔炼(VAR)工艺,在国内率先制备出单重12.8吨、直径1020mm的高均质低间隙TC4钛合金铸锭,其规格重量达到国内第一。

    最大吨位板坯

    突破了10t级高探伤水平超大规格钛合金板坯的锻造技术,制备出了国内单重最大(9.8t)的高品质TC4钛合金板坯,成品板坯厚度390mm,组织均匀、超声波探伤水平达到Φ1.2mm-0~-3dB,处于国内最高水平。

    最大规格板材

    成功制备出国内规格最大、幅宽超过3500mm的超大规格TC4钛合金板材,净尺寸为42×3660×12530mm,且产品性能、组织均达到指标要求,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海军要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海军航母、舰艇、海底深潜器等必将得到改造升级和大力发展,这些都将极大地拉动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板材的需求。

    西部材料公司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海洋工程作为了公司未来重点发展领域。此次,西部材料公司连创国内钛合金加工领域最大均质铸锭、最大吨位板坯、最大规格板材等“三项之最”,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钛合金材料的加工制造水平,将对促进我国海工装备的改造升级,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发挥积极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78028
相关报告
  • 《航空用特种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商 西部超导拟申请科创板上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6
    • 西部超导(831628.OC)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议案》。 西部超导官方网站显示,公司于2003年成立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721亩,注册资本33207.2万元。公司是我国航空用特种钛合金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国际上唯一的低温超导合金棒材及线材全流程生产企业。公司先后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航空用高端钛合金棒材专业化生产线,以及国际一流、国内唯一的NbTi和Nb3Sn低温超导线材生产线。现已具备年产棒材3500吨、NbTi、Nb3Sn低温超导线材400吨的生产能力。
  • 《金属所负责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舱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0-29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负责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载人舱于10月21日在无锡通过验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舱”项目负责人杨锐研究员,项目组成员雷家峰研究员、马英杰研究员、邱建科副研究员,金属所专项任务处质量办公室尚彦凌主任和刘明月主管参加了验收会。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部署的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潜水器建成后将在覆盖世界最大深度(约11000米)的海洋完成载人下潜并进行科考作业,是深海进入能力的顶级体现。载人舱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核心部件,是人类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标志着一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的技术水平。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要求重量轻、强度高、可焊接、耐腐蚀、抗疲劳、长寿命,对材料的大规格制备能力和综合力学性能要求很高,此前国内外没有可用于制造容纳3人球舱的材料。   金属所2014年开始针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用载人舱材料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调研论证和先期研究。2016年科技部立项后,金属所牵头,联合宝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发挥三家单位在材料、加工、焊接领域的技术优势,组建全海深钛合金载人舱研制国家队,解决了若干基础科学问题,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历时3年全面完成了研制工作,成功建造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载人舱并通过了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   研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在去应力退火温度范围内消除有害亚稳相、下潜保载疲劳性能满足长期应用要求的增强增韧合金设计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具有独创性的复合片层微观组织,发明了一种具有良好热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工艺性能的高强高韧钛合金新材料;攻克了高强高韧钛合金大型铸锭熔炼、宽幅超厚板材组织和性能均匀性控制、大截面大单重锻件制备、大壁厚半球整体冲压成型和载人球舱整体热处理工艺等系列加工制造技术,确保了载人球舱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匀稳定;突破了高强高韧钛合金焊丝及超大厚度钛合金窄间隙焊接、超大厚度半球孔座电子束焊接、半球焊后整体高温热处理变形控制、半球整体精密加工以及赤道焊缝预热电子束焊接等系列焊接成形技术,实现载人球舱全电子束焊接,确保了焊缝质量和强韧性能全面达到设计要求。   全海深载人舱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钛合金科学技术和制造成形工艺进入国际前列。该项变革性技术巩固了我国载人深潜的领先地位,将极大促进我国深渊科学研究。同时,全海深载人舱研制显著带动了我国钛合金工业能力提升和装备制造技术跨越,也必将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加快我国钛合金行业迈向产业链高端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