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达尔启动全球首个全天候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设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16
  • 阿联酋周二宣布启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全天候大规模提供可再生能源的设施。这一创新项目由阿布扎比清洁能源公司马斯达尔(Masdar)主导,旨在将5千兆瓦的太阳能容量与19千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相结合,生产出1千兆瓦的“不间断清洁能源”。马斯达尔董事长、阿布扎比工业与先进技术部长苏丹·贾比尔博士在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上表示,该项目是与阿联酋水电公司(Ewec)合作开展的,标志着可再生能源从间歇性向基载能源的历史性转变。该设施位于阿布扎比,占地90平方公里,预计将于2027年投入运营,总投资额为60亿美元。马斯达尔首席运营官阿卜杜勒阿齐兹·阿洛贝德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项目融资可能包括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债务融资。马斯达尔高管强调,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不仅将推动阿联酋的清洁能源发展,还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国际社会正面临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全球目标的巨大压力。阿联酋计划到2030年实现清洁能源总产能达到19.8吉瓦,其中马斯达尔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容量从目前的约20千兆瓦提高到100千兆瓦。然而,尽管各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报告,全球仍面临3.8太瓦的装机容量缺口,未能达到2030年的目标。马斯达尔的这一创新项目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结合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全天候供应。

    贾比尔博士在讲话中强调,尽管努力提高清洁能源产能,但电力需求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主要受新技术快速扩张的推动。他呼吁保持能源选择的多样性,以确保全球能源使用的可持续性。马斯达尔的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阿联酋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9410.html
相关报告
  • 《意大利政府放宽对更多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许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2
    • 意大利政府已决定启动314 MW的全新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一个位于阿普利亚南部地区的60 MW农业光伏发电厂。 意大利将释放更多可再生能源产能。图片:意大利政府,维基共享资源 意大利部长理事会已授权建造八个总容量达314 M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期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简化大规模设施的开发,并减少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这些获得批准的项目无需额外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其中包括五个规模从31.3 MW到73.2 MW不等的风电项目,它们分布在阿普利亚和巴西利卡塔南部地区;还包括一个位于阿普利亚的60 MW农业光伏项目,以及两个位于托斯卡纳的、容量分别为5 MW的地热项目。 意大利政府在3月份就开始绕过地方当局批准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响应可再生能源许可政策的变化。此后,意大利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3月,意大利政府还简化了安装发电量在50至200千瓦之间的商用屋顶光伏系统的许可流程。在意大利,这些项目可以按照该国名为“Scambio sul posto”的净计量制度运营。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长Roberto Cingolani称,预计今年将在全国部署约5.1 GW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他曾表示,今年头四个月约有0.64 GW的新可再生能源项目成功并网,还有一个0.68 GW的项目也将很快并入由Terna运营的国家高压电网。此外,政府最近又批准了3.8 GW的装机容量,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并网。 意大利国家可再生能源协会ANIE Rinnovabil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在今年上半年部署了超过1 GW的光伏容量。其中,1 MW以下的光伏项目几乎代表了所有新部署的容量,即686 MW。而1 MW以上的太阳能发电园区占到总发电量的375 MW。
  • 《书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革命》

    • 来源专题:能源战略信息监测
    • 编译者:giecinfo
    • 发布时间:2016-03-25
    • 山姆·吉尔认为,约翰·马修斯和谭浩(音)的新书对中国绿色转型背后的政策驱动因素进行了完美阐释,但对政治和电力的论述似乎不够。 Article image 新书强调了中国能源革命的全球意义,但忽视了地方创新和政治因素。 图片来源:绿色和平/苏里 哲学家兼经济学家安安东尼奥·塞拉对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命运进行了研究,并对威尼斯和那不勒斯进行了对比,前者因为贸易和制造业富裕无比,后者则因只依靠金属采矿而非常贫穷。 在一本关于中国电力体系的专著中,这样一个观点可能显得有些非同寻常,但对于作者约翰·马修斯和谭浩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们在书中写道,尽管中国身陷各种不利的“地缘政治纠葛”,以及给地区及全球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但它正在从以化石燃料为中心的采掘经济中“解放自我”。 相应的,中国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建设自身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来打破碳依赖僵局的国家”。 他们认为,这一进程“背后主要的驱动力是对当前的污染状况,以及中长期的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等问题的关切”。 减少造成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并非终点,而是这一宏大政治经济转型的一个“十分顺手的副产品”。 认识到这一点,两位作者说,中国花重金建设电网,以更好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这可以被视为“21世纪伟大基础设施项目”,能与公元7世纪修筑的大运河相媲美,这给中国摆脱“早期工业化电力”化石燃料依赖创造了良机。 马修斯和谭浩认为,正如德国和英国在19世纪主导了以煤炭为基础的技术,美国在20世纪成为石油基础技术的世界“老大”,中国则将成为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世界领袖,无论是其产品还是技术。用作者的话说,中国注定将创立“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能源范式”。 这些意义深远的结论并非凭空推测,而是作者在研究近年来中国发电、投资、专利等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作者关于创新与产业动力之间的理论基础尤其有价值。马修斯和谭浩进行了令人信服的阐释,例如从“黑色”(化石燃料)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型路径(企业家致力于新的产业,其他人也会跟上)是如何变得“自我强化、自我可持续和不可逆的”。 他们阐释了中国如何通过规模化生产积累了大量经验,从而有效降低了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的成本,这使得中国的非热源电力已经占到了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最近的数据表明,太阳能发电量急剧增长。有趣的是,作者还指出,这些数据说明由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都超过了核能发电,中国的非碳电力并不会依赖核电。 这条“学习曲线铁律”,再加上产业战略和在五年规划下“精心设置的目标”,为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做出了贡献。去年,中国的煤炭消费达到峰值,煤炭产量和热电发电量都开始下降,这一年“对世界和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三重巨大意义的里程碑”。 电力政治 不过,对于一本力图“专门阐释中国可再生能源转型政治经济学”的专著来说,马修斯和谭浩在政治方面的分析似乎有所欠缺。偶然出现的矛盾之处以及重要人物和机构名字的拼写错误让这个印象更加深刻。 更实际地说,书中处处提到了各种能源政策,这种提及也是有用和必要的,读者会认为这些政策有一个专家治国式的形成史,并且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果本书能够对中国的电力政治(包括精英层和基层)进行更多阐释的话,至少会改变行文的架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重点在能源上,但对于电力谈得较少。 在中央层面,本书应该阐明围绕电力部门改革的漫长讨价还价和冲突过程,我很想多读到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在地方层面,读者可能会提出更多问题:如果增长缓慢的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意味着要对大量的劳动力进行再培训,或者应对大规模失业的社会后果,产煤县的省一级官员应该如何适应?为遥远的城市输送电力的可再生能源设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设施能给电力企业带来收入,却对地方就业鲜有贡献。对此,当地人会有什么感受? 自下而上的创新 此外,这本书自上而下的视野意味着它忽略了产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正在塑造中国能源转型的许多有趣的自下而上的动力。 这里有不少需求引导的成功案例,比如农村地区广泛采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城市地区到处驰骋的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尽管上网电价常常受到地方电网的抵制,非政府组织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首批光伏设备采用者推动了其落实。 公众的焦虑甚至抗议似乎也在塑造着中国关于低碳能源选择的决策,尤其是在事关核能的情况下。在一些个案中,省或市政府(如山东省,尤其是德州市)为绿色创新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对中央政府研发项目进行了有力补充。 但总的来说,这本《中国可再生能源革命》是关于中国方兴未艾的能源转型的一本很有价值、简明清晰的最新研究专著,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全球气候都很重要。 面临中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所带来的竞争威胁,发达经济体力图抵御。对此,本书在结论部分的观点也引发了笔者的强烈共鸣。书中呼吁发达经济体摒弃贸易报复,转而采取同样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在本国大力推动绿色创新和市场扩展。 但是,与16世纪的意大利一样,今天美国或英国的障碍不在于缺少英明的政策,而在于能源就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