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研院在超疏水表面滑移现象与耐结垢、耐污染关联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据统计:2015年污水年排放量仅466.62亿立方米,2018年突破500亿立方米,2019年增至554.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污水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制约着我国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在污水回用工艺过程的末端产生大量的高含盐卤水,含有复杂的无机、有机污染物,浓缩高含盐卤水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实现零排放的关键步骤,常规的卤水浓缩技术如: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电渗析等,其能耗和固定成本均较高,而膜蒸馏(MD)技术操作简单,可利用低品味热源,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浓缩过程中遇到的润湿、结垢和污染等问题,限制了膜蒸馏的进一步应用。近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何涛研究员课题组先后与上海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开展合作,在超疏水表面耐结垢、耐污染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采用流变仪测试扭矩,进行滑移长度的计算,提出基于水-气-膜三相界面的表面滑移理论,完善了传统热力学成核理论在解释耐结垢现象上的不足,是在认识耐结垢理论方面的创新性进展,为耐结垢膜材料设计提供了指导。相关成果陆续发布在Water Research(2019,155:152-161),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20,603:118035; 2020,599:117819), Desalination(2019,466:36-43;2021,499: 114864)等期刊。
    1.采用微模塑相分离方法设计了一种超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微米柱阵列膜(MP-PVDF),膜的接触角为166.0o,滚动角15.8o。经过四氟化碳(CF4)等离子体处理后,所得膜(CF4-MP -PVDF)的滚动角减小到3.0o,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和耐结垢性能,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矛盾,从水力学角度出发,提出润湿状态在耐结垢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以“Slippery for scaling resistance in membrane distillation: A novel porous micropillar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和“Scaling mitigation in membrane distillation: From superhydrophobic to slippery”为题分别发表在Water Research 和Desalination上。

相关报告
  • 《上海应物所在超疏水材料界面成像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6-11-09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技术对超疏水材料界面开展了研究,在天然和人工超疏水材料与水的界面上观测到微米尺度的空气层,并成功实现了"空气垫"的直接成像,为揭示超疏水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工作发表于自然出版社的《亚洲材料》杂志 (NPG 亚洲材料,到 2016 年,8,e306; doi:10.1038/am.2016.122)。 超疏水是指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超过150度具有较低的表面能。荷叶即是一种典型的天然超疏水材料。研究表明超疏水材料的表面具有微纳尺度的粗糙结构。根据这一有趣现象,研究者制备了众多的人工超疏水材料并应用于织物、涂料、防污等领域。上海应物所樊春海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曹镛、王坚课题组围绕碳管基超疏水材料的界面成像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长期的合作,此前曾发展了基于荧光显微镜技术的成像技术,并获得超疏水材料 — — 水界面存在空气层的实...
  • 《前沿 | 上海光机所在光学元件多表面面形测量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8-21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在光学元件多表面面形测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urface profile measurement of transparent parallel plates by multi-scale analysis 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 (MAPSI)”为题发表于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在光学元件的多表面面形测量中,传统的傅里叶相移干涉术(FTPSI,ZygoCorp.)主要通过利用傅立叶变换精确地重建光学表面轮廓。该测量方式也存在诸多局限,如对激光器指标的要求较高,大量干涉图的长时间采集使测量结果受环境振动影响较大,需要用户输入精确腔长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的多尺度分析相移干涉术(Multi-scaleAnalysis Phase-shifting Interferometry,MAPSI)展现出了出色的性能。该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移相步长和采样数,在波长调谐移相期间实现精确的频率分析和高精度波前重建,有效避免了传统多表面面形干涉测试中常见的采样不足和频谱移动问题。实验结果显示,与FTPSI相比,MAPSI仅需更少的图像采样(约为FTPSI的1/6~1/4),即可实现波前重构的高测量重复性。其PV测量重复性和RMS测量重复性分别优于0.055λ和0.012λ。MAPSI不仅显著降低了对激光器调谐范围的要求,减少了干涉图的采集数量,而且其测量结果与用户输入的腔长准确性无关,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便捷性。该工作在光学元件多表面面形测量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1 配备MAPSI的恒迈光学4英寸波长调谐移相干涉仪 图2 MAPSI在不同腔长下的测量结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