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漂浮体最长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成功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8
  • 近日获悉,由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国内漂浮体最长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大唐华银益阳北港长河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位于湖南省沅江市,水域岸线长约8公里,是湖南省重点开发建设的新能源工程,也是大唐首个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00兆瓦,共设32个光伏发电方阵。每个发电方阵逆变升压至35kV,经4条集电线路送至新建的110kV升压站,通过1回路110kV线路接入国家电网。

    据悉,光伏电站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1.2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实现“渔、电、旅游、环保、税收”五丰收,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报告
  • 《国内首个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交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4-25
    • 近日,由中集来福士研发的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完成下水拖航,并向中集集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交付。该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配置4个单个浮体方阵,装机总容量达400kWp,平台总净甲板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其包括了浮式结构支撑系统、浮力材料系统、多体连接及系泊系统、护舷防撞系统、光伏发电及逆变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动态海缆输电系统及电力消纳系统等八个系统,可满足在浪高6.5米、风速34米/秒、4.6米潮差的开阔性海域安全运行。该光伏发电平台依托中集来福士在半潜式产品工程的丰富经验,结合多浮体阵列连接的概念,成功论证了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的可行性,将为后续产品开发、规模化应用、度电成本的论证提供有效参考,为推进“半潜式光伏走向深远海”提供探索示范和引领路径。
  • 《阳光电源漂浮系统再升级,迎接全球漂浮式光伏电站大爆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1
    • 阳光浮体副总经理肖福勤在第十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论坛上介绍了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与参会的众多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迎接全球漂浮式光伏电站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漂浮式光伏电站系统系统集成技术改进、优化日趋成熟。随着优质地面电站土地资源日益枯竭,水面漂浮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发电量高、开发难度低的优势逐渐凸显。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潜在水域面积只要开发1%(不包括近海及海洋水域),漂浮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404GW。 肖福勤指出,漂浮式光伏电站潜力巨大,东亚、东南亚、欧美漂浮光伏市场逐渐升温。 肖福勤同时表示,漂浮式光伏电站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对此,阳光浮体作为漂浮式光伏电站行业的领跑者,成功打造标准化、大容量、一站式漂浮系统,涵盖煤炭塌陷区、高低纬度等多种应用场景,占全球漂浮电站应用比例超1/3。 二是推进行业规范化发展。阳光浮体主导和参与制定的数个漂浮式光伏电站相关标准已提交报批,近期将会正式发布。 三是系统降本,助力平价上网。阳光浮体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系统方案、精细化生产,为客户提供包括水面光伏专用浮体、漂浮系统、锚固系统、逆变升压浮台等在内的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水面漂浮电站虽然技术复杂,但是优势也很明显,发展前景好。”肖福勤说,“阳光浮体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提供最优的漂浮系统解决方案,能充分利用水面资源,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