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前沿研究成果精选:二硫化钼专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03
  • 1、Nat. Nanotechnol.:二维MoS2作为Li-S电池锂金属负极保护层

    Li-S电池由于其极高的能量密度(~2600Whkg-1)成为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新一代能源装置,但是Li-S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锂活性太高,反应不稳定,表面容易生成枝晶和不受控制的SEI膜,因此大大降低了电极的库伦效率与循环稳定性。近日,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Wonbong Choi教授(通讯作者)等人将~10nm的二维 MoS2包覆在锂金属负极外并进行锂化。层状MoS2纳米结构以及其在锂化过程中的相变反应减少了负极材料的界面电阻,实现了包覆层紧密接触和较高的Li+传输效率。同时,MoS2消除了锂枝晶的成核位点,减少了枝晶的形成。因此,这种Li-MoS2作为负极材料构建的全电池测试中,获得了~589 Whkg-1的比能量密度和1200次循环后,在0.5C下~98%的库仑效率。

    文献链接:2D MoS2 as an efficient protective layer for lithium metal anodes in high-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Nat. Nanotechnol., 2018, DOI: 10.1038/s41565-018-0061-y)

    2、J. Mater. Chem. A:三明治结构MoS2/S/rGO纳米复合结构作为Li-S电池正极

    Li-S电池体系在充放电过程中经历了多步电化学转换过程,其中硫正极会形成长链多硫化锂(Li2Sn,4≤n≤8)中间体。这种具有穿梭效应的中间体和不导电的硫及其放电产物严重限制了Li-S电池的硫利用率和循环寿命,同时,硫向Li2S的转化将引入~80%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结构很快失效。因此,华东理工大学的龙东辉教授和凌立成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MoS2/S/rGO纳米复合结构作为Li-S电池正极。三者具有协同耦合效应,形成具有强大界面相互作用的稳定混合结构,可在循环过程中固定多硫化锂中间体。MoS2作为电催化剂还可加速硫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种三明治结构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整合了Li-S电池的正极缺陷,化学吸附和电催化概念,为建立多层正极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链接:Sulfur film sandwiched between few-layered MoS2 electrocatalysts and conductive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s a robust cathode for advanc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018, DOI: 10.1039/C8TA00222C)

    3、Nano Lett.:原位XAS探究MoS2作为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反应机理

    MoS2由于其类石墨的层状结构作为锂离子的负极材料有大量的研究,但是,MoS2在锂电反应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并没有详细完整的研究,关于MoS2的锂电反应机理也有较大的争议。因此,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Elton J. Cairns和Jinghua Guo(共同通讯作者)等人结合实验和模拟计算完整地揭示了MoS2电极材料的锂电反应机理。锂离子嵌入-嵌出MoS2层状结构是可逆的,使MoS2从2H相转变为1T相,并且伴有少量的锂残余。而之后的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Li2S在第一次充电时转变为S,无法恢复为MoS2。后续的反应更像Li-S电池的反应特征。该研究完善了MoS2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机理,有助于MoS2或是其他硫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上的设计与应用。

    文献链接: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MoS2 Electrode in a Lithium-Ion Cell Revealed by in Situ and Operando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Nano Lett., 2018, DOI: 10.1021/acs.nanolett.7b05246)

    4、ACS Nano:少层MoS2-纳米碳复合材料三维网络结构用于储锂和储钠

    近日,福州大学的詹红兵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的温珍海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在氧化石墨烯和交联而成的中空碳球上原位生长MoS2纳米片构建三维结构复合材料,作为储锂和储钠材料。三维多孔结构的设计缓冲了MoS2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多通道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和离子的传输,碳材料增强了整个结构的导电性。由于克服了MoS2材料体积变化率大易坍塌,导电性差和易堆叠等问题,整个三维结构复合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在0.1Ag-1电流条件下经过100次循环能保持1145mAhg-1可逆容量,在2Ag-1条件下经过1000次循环能保持753mAhg-1可逆容量下。 对于钠离子电池,,在1 Ag-1条件下经500次循环后也可以保持443 mAhg-1的可逆容量。

    文献链接: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Hybrid Nanocarbon Composites Supporting Few-Layer MoS2 for Lithium and Sodium Storage (ACS Nano, 2018, DOI: 10.1021/acsnano.7b08161)

    5、J. Mater. Chem. A:衍生自MOF结构的核壳Co9S8/MoS2-CN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由于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值常被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进行研究,构建良好的纳米结构和与碳材料形成复合材料是两个提高其性能的主要途径。碳材料可以吸附和捕获多硫化物中间体,阻止穿梭效应,而纳米结构可以承受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延长金属硫化物电极的循环寿命。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王荣明教授和康文裴博士(共同通讯作者)等人以ZIF-67为前驱体,制备了核壳Co9S8/MoS2-CN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多孔的复合材料促进快速Na+快速嵌入/嵌出,碳材料提高了整体的导电性并捕获多硫化物中间体,产生协同效应。因此,整个材料显示出了优异的钠储存性能。

    文献链接:A yolk–shelled Co9S8/MoS2-CN nanocomposite derived from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high performance anode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018, DOI: 10.1039/C8TA00493E)

    6、J. Mater. Chem. A:分层MoS2/碳微球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Francesco Ciucci教授和Jang-Kyo KIM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分层MoS2/碳微球结构,由中间夹有碳层的三明治结构MoS2纳米片组成。三维结构阻碍了MoS2的聚集,碳材料的结合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另外,等级多孔结构增强了表面积,增加了电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置。 因此MoS2/碳微球电极显示出极高的可逆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此外,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与MoS2相比,MoS2/碳异质界面使Na跃迁的能垒更小,带隙更低。这些新型的三维MoS2结构为制造能够实现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的过渡金属硫化合物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文献链接:Hierarchical MoS2/Carbon microspheres as long-life and high-rate an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J. Mater. Chem. A, 2018, DOI: 10.1039/C7TA11119C)

    7、Energy Environ. Sci.:MoS2/TiO2异质结构作为非金属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用于高效析氢

    太阳能制备清洁化学燃料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点。TiO2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势已成为太阳光分解水的重要光催化剂。但TiO2为宽禁带半导体,对太阳光吸收效率太低。因此,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Yang Yang教授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Yingge Du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结合PVD与CVD的方法将层状MoS2纳米片涂敷在TiO2纳米孔阵列内表面上并将其应用于太阳光分解水制氢中。这种异质结构在UV-vis-NIR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光子收集能力,显著提高了H2产出效率。这种非金属等离子体激元异质结构也有望应用于其他2D材料系统,用作高效光催化剂。

    文献链接:MoS2/TiO2 heterostructures as nonmetal plasmonic photocatalysts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Energy Environ. Sci., 2018, DOI: 10.1039/C7EE02464A)

    8、Nano Energy:多活性边缘单层MoS2用于高效析氢

    析氢反应是电化学水分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高效,稳定易得的催化剂。二维层状MoS2由于具有合适的吉布斯自由能可以较容易地吸附氢原子,因此可作为铂基催化剂的替代物。MoS2的析氢活性来自其活性边缘位点,而(002)基底面具有催化惰性。但是直接合成边缘丰富的MoS2纳米片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北京大学的戴伦教授、叶堉研究员和李彦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直接在熔融石英上合成了具有大拉伸应变的分形单层MoS2,其具有大量的活性边缘位点。这是由大拉伸应变引起的,该材料优异的HER催化活性,为将来二维HER催化剂的设计与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文献链接:Engineering active edge sites of fractal-shaped single-layer MoS2 catalysts for high-efficiency hydrogen evolution (Nano Energy, 2018, DOI: 10.1016/j.nanoen.2018.02.027)

相关报告
  • 《高分子材料前沿研究成果精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24
    • 1、ACS Nano:使用细胞膜包被的纳米海绵作为构建块的自组装胶体凝胶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张良方(通讯作者)等人展示了使用细胞膜涂覆的纳米粒子作为构建块的胶体凝胶,其完全基于材料自组装而无化学交联凝胶化。具体制备红血球膜包被的纳米海绵,并将其与适量的阳离子纳米颗粒混合,导致自发形成的凝胶状复合物。流变测试表明,纳米海绵胶体凝胶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性能,使其成为注射剂。凝胶制剂不仅保留了纳米海绵的毒素中和能力,而且大大延长了皮下注射到小鼠组织中的保留时间。当在皮下组A链球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中测试时,纳米海绵状胶体凝胶通过显着减少皮肤病变发展显示显着的抗菌功效。 文章链接:Self-Assembled Colloidal Gel Using Cell Membrane-Coated Nanosponges as Building Blocks (ACS Nano, 2017, DOI: 10.1021/acsnano.7b06968) 2、Adv. Funct. Mater.:共轭聚合物混合物中的高塞贝克系数 近日,林雪平大学的martijn.kemerink(通讯作者)等人通过合理设计态密度(DOS),在保持掺杂有机半导体掺杂物的合理电导率的同时,证明了获得高电子塞贝克系数的通用方法。将具有最浅占据分子轨道(HOMO)水平 - 聚(3-己基噻吩)(P3HT)的聚合物半导体与具有更深HOMO(PTB7,TQ1)的材料混合以形成P3HTx:B1-x 0≤x≤1)即由F4TCNQ掺杂的p型。对于B = PTB7,在x = 0.10时实现了电导率σ= 0.3Sm-1的塞贝克系数S =1100μVK-1,而对于B = TQ1,S =2000μVK-1和σ= 0.03Sm-1在x = 0.05时实现。基于实验参数的动力学Monte Carlo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实了预期的机理。仿真用于推导参数调整的设计规则。这些结果可能与低功率、低成本的应用(例如向自治传感器提供电力)相关,其中高塞贝克系数直接转化为热发电机中比例减少的支路数量,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复杂性。 文章链接:High Seebeck Coefficient in Mixtures of Conjugated Polymers (Adv. Funct. Mater., 2017, DOI: 10.1002/adfm.201703280) 3、Adv. Funct. Mater.:空间配置与结构约束的皱纹图案和多尺度表面演变 弹性不稳定性(例如起皱和折痕)可以实现方便的策略,以将可逆的图案形貌赋予表面。近日,诺桑比亚大学的Ben Bin Xu和剑桥大学的John Sime0n Biggins(共同通讯作者)等人介绍了经典的柔软基底上集中硬层系统的方法。这种方式是在适度的单轴压缩下产生平行谐波褶皱,在高压下重复,最终演变成深度折叠和折痕。通过引入微米尺度的平面布拉维点阵空间来对衬底进行图案化,这些不稳定性被引导到各种不同的图案中,包括平行带和星形带的起皱,并从根本上降低阈值压缩。通过考虑一个简单的平面应变模型来模拟基板变形,通过刚性表面层上的褶皱来修饰实验模式和阈值。实验还显示了在适度压缩下的局部皱褶转变,产生具有不同代不稳定性的等级表面。通过改变几何输入,可以控制表面形态的逐步演变。这些结果证明了对表面弹性不稳定性的模式和阈值的相当大的控制,并且与变形表面的许多新兴应用(包括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系统和光学器件)有关。 文章链接:Spatially Configuring Wrinkle Pattern and Multiscale Surface Evolution with Structural Confinement (Adv. Funct. Mater., 2017, DOI: 10.1002/adfm.201704228) 4、Adv. Funct. Mater.:一种具有成骨和抗菌特性的多功能聚合物牙周膜 牙周炎是影响人类牙齿支持组织的普遍的慢性破坏性炎症疾病。引导组织再生策略通常通过使用牙周膜被广泛用于牙周组织再生。这些膜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一个机械屏障,防止牙龈上皮的顶端迁移,从而允许牙周膜和骨组织的生长选择性重新填充根表面。近日,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Ail Tamayol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lireza moshaverinia(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开发了一种含有氧化锌(ZnO)纳米粒子的骨传导性,抗菌性和柔韧性的聚(己内酯)(PCL)复合膜。通过PCL和ZnO颗粒的静电纺丝来制造膜。详细研究了工程膜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此外,分析了所开发的膜的骨传导性和抗菌性。用大鼠牙周缺陷模型评估膜的功能,结果证实工程膜具有骨传导性和抗菌性,在牙周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潜力。 文章链接:A Multifunctional Polymeric Periodontal Membrane with Osteogenic and Anti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 (Adv. Funct. Mater., 2017, DOI: 10.1002/adfm.201703437) 5、Adv. Funct. Mater.:基于电纺聚偏氟乙烯 - 银纳米线复合纳米纤维的高性能摩擦电化学纳米发生器 近日,成均馆大学的Jeong Ho Cho、Sang-Woo Kim和Hyeon-Jin Shin(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描述了用于高性能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铁电聚合物 - 金属纳米线复合纳米纤维摩擦电层的制备。电纺聚偏二氟乙烯(PVDF) - 银纳米线(AgNW)复合材料和尼龙纳米纤维在TENG中分别用作顶部和底部的摩擦电层。静电纺丝过程有利于聚合物链的单轴拉伸,这增强了形成PVDF的最极性结晶相的高取向晶体β相的形成。通过引入纳米线的表面电荷和PVDF链的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AgNW的添加进一步促进了β相晶体形成。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开尔文(Kelvin)探针力显微镜技术,系统地分析加入纳米线后β-相形成的程度和表面电荷电位的变化。捕获诱导的摩擦电荷的能力在将纳米线添加到PVDF基质上时增加。 PVDF-AgNW复合纳米纤维增强的表面电荷电位和电荷捕捉能力显著提高了TENG输出性能。最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机械稳定性以及通过在PVDF的熔融温度附近进行热焊接保持TENG的性能显著增强。 文章链接:High-Performanc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Based on Electrospu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Silver Nanowire Composite Nanofibers (Adv. Funct. Mater., 2017, DOI: 10.1002/adfm.201703778) 6、Adv. Mater.:含有离子液体的无机/有机双网凝胶 近日,神户大学的 Hideto Matuyama(通讯作者)等人制备了由无机/有机互穿网络和大量离子液体(ILs)组成的高度稳定的离子凝胶(称为双网络(DN)离子凝胶)。具有80 wt%IL含量的DN离子凝胶显示出非常高的机械强度:超过28 MPa的压缩断裂应力。在DN离子凝胶制备中,在IL中形成了物理键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脆性无机网络和聚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m)的延性有机网络。由于无机/有机网络的不同反应机理,DN离子凝胶可以通过简单且可自由变形的一锅法合成来形成。它们可以通过不仅通过多步骤而且通过单步骤处理来操纵无机和有机网络的形成顺序而以可控方式进行制备。当二氧化硅颗粒在PDMAAm网络形成之前形成网络时,可以制备DN离子凝胶。 DN离子凝胶中的脆性二氧化硅粒子网络作为牺牲键,在加载时容易断裂耗散能量,韧性PDMAAm网络通过橡胶弹性保持材料的形状。考虑到二氧化硅颗粒之间的可逆物理键合,DN离子凝胶通过退火表现出明显的恢复能力。 文章链接:Inorganic/Organic Double-Network Gels Containing Ionic Liquids(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4118) 7、Adv. Mater.:在室温下具有优异韧性和快速自愈性的透明弹性体 自愈合聚合物最重要的性能是在室温下高效回收并延长耐久性。但是,这两个特点是矛盾的,难以同时进行优化。近日,科技大学(UST)的Jeyoung Park 、Dongyeop X.Oh和 Sung Yeon Hwang(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开发了具有高拉伸强度和韧性(分别为6.8 MPa和26.9MJ m-3)的透明且易加工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这种TPU优于已报道的当代室温自凝材料,并且通过由硬段嵌入的芳族二硫化物在2小时内快速地愈合。将TPU薄膜切成两半并复原后,在2小时内机械性能恢复到原始样品的75%以上。具有不对称脂环结构的硬链段比具有对称脂环族、线性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的那些聚合物更有效。流变学和表面研究所示,不对称结构为嵌入芳族二硫化物提供了最佳复分解效率,同时保持了TPU显著的机械性能。室温下自动修复TPU膜上的划痕检测电传感器的演示表明,该膜在可穿戴电子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文章链接:Superior Toughness and Fast Self-Healing at Room Temperature Engineered by Transparent Elastomers (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5145) 8、Macromolecules:从电纺聚合物核-壳纤维到聚合物半球和球:两种类型的转化过程和线性撕裂膜 电纺聚合物核 - 壳纤维由于其在电子器件,药物输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有前景的应用而受到关注。然而,聚合物核 - 壳纤维的形态转变却很少被研究。近日,台湾交通大学的 Jiun-Tai Chen(通讯作者)等人研究了热退火对电纺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核 - 壳纤维在PMMA膜上形态转变的影响。发现了两种类型的转换过程。在第一种类型的转变过程(类型I)中,PS核心在退火过程之后转变为半球形粒子;在第二种类型的转变过程(类型II)中,PS核在退火过程之后转变成球形颗粒。根据两种不同类型的转换过程的预测,半球形和球形PS域的测量尺寸分为两个分类区域。还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转变过程的波动幅度的增长率是相似的,但是类型I光纤在后期退火时间开始比II型光纤起伏。当PS粒子被选择性地去除时,具有线性排列空腔的PMMA膜被用于撕裂实验,这证明了研究含腔膜的机械性能的潜力的概念证明。 文章链接:From Electrospun Polymer Core–Shell Fibers to Polymer Hemispheres and Spheres: Two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earing Films with Linearly (Macromolecules, 2017, DOI: 10.1021/acs.macromol.7b01916)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高分子学术组水手供稿,材料牛编辑整理。
  • 《材料前沿最新综述精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0
    • 1. Advanced Materials: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锂离子和锂硫电池中的调控作用 随着社会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以及推进车辆电气化和电网储能,已经将锂电池技术推向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碳纳米管( CNTs )和石墨烯( graphene )具有许多吸引人的特性,为改善锂离子( Li - ion )和锂硫( Li - S )电池的性能,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人们对它们在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中的实际作用缺乏普遍和客观的了解。人们认识到,CNTs和石墨烯不是合适的活性锂存储材料,而是更像一种调节剂:它们不与锂离子和电子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是用于调节特定电活性材料的锂存储行为,并增加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李峰研究员和成会明院士(共同通讯)等人就本文首先讨论了锂电池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基本电化学反应到电极结构和整体电池设计,综合考虑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Li - S电池中的调控作用。最后,展望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如何进一步促进锂电池的发展。 文献链接:The Regulating Role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in Lithium–Ion an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Adv. Mater., 2018, DOI: 10.1002/adma.201800863) 2. Advanced Materials: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材料:能量转换与储存的进展与展望 探索高效耐用的新材料是可持续能源转换和储存系统领域的主要要求。在过去三十年中,科研人员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来提高催化剂体系的效率,控制颗粒的组成、结构、表面积、孔径以及形态。在这方面,金属有机骨架( MOF )衍生的催化剂作为具有可调性质和活性的能量转换和存储的最佳材料而出现。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硫族化物、磷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合金、碳材料或它们的复合物等若干纳米或微结构被探索用于电化学能量转换,如析氧、析氢、氧还原或电池材料。从实际应用来看,人们对高效储能系统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尽管对MOF和MOF衍生材料的合成和应用有多种综述,但它们在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韩国汉阳大学的Ungyu Paik(通讯作者)等人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MOF材料的系统设计和对其固有性能的控制,用以提高电化学性能。 文献链接:Metal 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Material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Adv. Mater., 2018, DOI: 10.1002/adma.201705146) 3.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利用碳酸盐效应和Z - Scheme反应光催化分解太阳能制氢 开发太阳能转换和储存的创新技术,对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和建立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半导体粉末的光催化分解水反应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直接而且简单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化学计量比( H2/O2 = 2 )的H2和O2气体的逸出由于各种问题而非常困难,例如不利的反向反应和不匹配的带势。两个重要的发现拓宽了可用的光催化剂的种类,即:碳酸盐阴离子效应和使用氧化还原介质的Z - scheme光催化反应。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碳酸氢根阴离子通过优先的过氧化物形成和随后分解成O2而充当氧化还原催化剂。由于使用氧化还原介质的Z - scheme反应减轻了带势失配,因此它广泛适用于各种可见光光催化剂。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Kazuhiro Sayama (通讯作者)等人在本文中主要综述了利用碳酸根阴离子效应和Z - scheme反应制备太阳能氢的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综述了光催化-电解混合体系(一种先进的Z - scheme反应概念)在实际和经济制氢方面的最新进展。 文献链接: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for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the Carbonate Effect and the Z-Scheme Reaction(Adv. Energy Mater., 2018, DOI: 10.1002/aenm.201801294) 4.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用于柔性和神经形态计算的新型电子器件 从可穿戴的衣服到内脏,可以连接到各种表面的新兴种类的柔性电子系统推动了通信 (例如,物联网、增强现实)和临床研究的显著进步,改变了今天的个人计算模式。“塑料上的系统”领域正处于向超认知社会创新突破的边缘,它与当前备受关注的神经形态应用相融合,可以提供个性化反馈治疗和自主驾驶等智能服务。韩国先进科学研究所的Keon Jae Lee(通讯作者)等人从器件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和潜在的研究领域着笔,综述了柔性和神经形态技术领域的代表性进展和前言。 文献链接:Novel Electronics for Flexible and Neuromorphic Computing(Adv. Energy Mater., 2018, DOI: 10.1002/adfm.201801690) 5.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先进电极材料的探索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市场的快速增长,人们对有限的锂资源产生了担忧,可充电钠离子电池(SIBs)由于钠的大量存在而在电能存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成熟的商业LIBs相比,SIB系统的所有组件,如电极、电解质、粘合剂和隔膜,在达到实际工业应用水平之前需要进一步探索。借鉴LIB研究成果,SIB电极材料正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南京大学的郭少华和周豪慎(共同通讯)等人综述了SIBs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并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用于SIBs的新型电极材料,包括具有层状或隧道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有机分子。展示了几种具有中等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性能的有希望的材料。开发适当的掺杂和/或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化学性能。文章还概述了在实际应用中开发令人满意的SIB电极材料的挑战和机遇。 文献链接:Exploration of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Sodium-Ion Batteries (Adv. Energy Mater., 2018, DOI: 10.1002/aenm.201800212) 6.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二维层状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中缺陷和掺杂物的原子结构 层状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TMDs)提供了单层2D系统,其具有超出石墨烯单层所能实现的不同性质。TMDs的性质受到原子结构的严重影响,特别是结晶度的不完善,表现为空位缺陷、晶界、裂纹、杂质掺杂剂、波纹和边缘终端。牛津大学的Jamie H. Warner(通讯作者)等人通过本文总结了一些最深入研究的2D TMDs的详细结构形式,例如MoS2, WSe2, MoTe2, WTe2, NbSe2, PtSe2,还将涵盖MXenes。同时该综述将利用最新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ADF - 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 )所获得的结果,展示如何实现元素辨别,以深入理解结构。综述还将涉及单原子取代掺杂剂如Cr、V和Mn的影响,以及用于理解局部键合构型的电子能量损失谱。预计这一综述将提供2D TMDs的原子水平理解,与化学气相沉积合成、有意掺杂、撕裂、位错、应变、多晶化和限制纳米带所产生的缺陷有关。 文献链接:Atomic structure of defects and dopants in 2D 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Chem. Soc. Rev., 2018, DOI: 10.1039/C8CS00236C) 7.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电化学沉积:模板合成纳米多孔金属结构的先进方法 昆士兰大学的Jeonghun Kim和Yusuke Yamauchi(共同通讯)等人近日综述了通过使用硬模板(即多孔二氧化硅、聚合物和二氧化硅胶体的3D模板)和软模板(即溶致液晶、聚合物胶束)的电化学沉积方法设计的纳米多孔金属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此外,作者指出它是如何精确控制晶体生长的,并描述这些新材料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到目前为止,作者团队已经报道了通过电化学沉积在各种条件下合成多种纳米多孔金属和合金的成果(例如Cu、Ru、Rh、Pd、Pt、Au及其相应的合金),同时研究了它们的各种潜在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或嵌段共聚物,可以容易地控制通道结构、组成和纳米孔的取向。最终产物的固有性质,例如骨架结晶度、催化活性和抗氧化性,取决于组成和孔结构,这又需要合适的电化学条件。这一叙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 I )使用硬模板和软模板的电化学沉积的历史,( ii )纳米多孔材料制备所涉及的重要机制的描述,以及( iii )结论和未来展望。作者相信,这一综述将促进对使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合成纳米多孔金属的更深入理解,从而使控制纳米多孔结构和优化其性能的新路径朝着有希望的应用方向发展,例如催化、能量存储、传感器等。 文献链接: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An Advanced Approach for Templated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Metal Architectures(Acc. Chem. Res., 2018, DOI: 10.1021/acs.accounts.8b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