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私人自由空间通信》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1-06-23
  • 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简称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是一种利用光传输信息的远距离通信系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速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电磁干扰是一种由外部源产生的干扰,会影响电路并干扰无线电信号。

    虽然一些研究强调了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可能优势,但这种通信系统到目前为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安全防范窃听者的功能是有限的。来自法国巴黎理工学院、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和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推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更安全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发射中红外光的半导体激光器。

    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即基于量子物理特性)的私人自由空间通信是很有希望的,但可能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该项技术的主要限制是对低温系统的要求、非常慢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昂贵的设备。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替代先前提出的实现私有自由空间通信的系统的方法,这种系统实现了基于量子力学定律的密码协议,设计的新系统是基于使用两个单向耦合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研究人员的方法结合了混沌同步和中红外波长的量子级联激光技术。混沌同步是半导体激光器研究的一个特殊性质。混沌同步是私人通信的关键,而中红外波长意味着大气的衰减比近红外波长低,而近红外波长是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波长。此外,中红外波长意味着隐身,因为背景辐射位于同一波长域。”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中红外波长使得潜在的窃听者更难破译使用研究人员系统交换的信息。这意味着通信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是两个QCL之间成功的混沌同步,在这种结构中产生时间混沌的可能性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与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它们依赖不同的技术,这使得QCLs更稳定,因此不太容易发生混沌。几年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QCLs可以产生时间混沌,现在更进一步实现了基于混沌同步的私有通信。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仅仅描述了他们提出的系统的概念证明,两个量子级联激光器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对于自由空间通信来说,这不是一个现实的配置。未来,研究人员希望改进系统,使之更适合于现实世界的实现,把自由通信距离增加到几百米,然后再增加几公里,以便建立一个作战系统。

    除了量子级联激光器外,还有其它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如带间级联激光器。研究人员计划用带间级联激光器重复同样的实验,以确定中红外波长下私人通信的最佳配置。

    该论文以题名“Private communications with quantum cascade laser photonic chaos”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527-9

相关报告
  • 《芯片大小的激光器或将取代光纤激光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6-26
    • 近日,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芯片集成的掺铒波导激光器,这一新型激光器的性能接近光纤激光器的性能,结合了可调谐性和芯片级光子集成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光纤激光器使用掺杂稀土元素的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因此与二氧化碳等气体激光器相比具备了高光束质量、高功率、高效率、尺寸小以及光纤输出与柔性加工平台的无缝融合等优势。 而为了满足对芯片级光纤激光器的需求,研究人员转向铒作为增益介质。铒基光纤激光器满足保持高相干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而特别有前景。但长期以来,由于难以保持其特有的高性能,铒基光纤激光器小型化一直难以实现。 为此,研究人员首先基于超低损耗氮化硅光子集成电路构建了一米长的片上光腔。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光子学和量子测量实验室的研究员Yang Liu认为:尽管芯片尺寸紧凑,但我们能够将激光腔设计为米级长度,这要归功于这些微环谐振器的集成,这些谐振器有效地扩展了光路,而无需物理放大器件。 重大突破!芯片大小的激光器或将取代光纤激光器? 然后,该团队在电路中植入了高浓度的铒离子,以选择性地产生激光所需的有源增益介质。最后,他们将电路与III-V族半导体泵浦激光器集成在一起,以激发铒离子,使它们能够发光并产生激光束。 为了改进激光器的性能并实现精确的波长控制,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腔内设计,其特点是基于微环的游标滤光片,这是一种可以选择特定频率光的滤光片,以提高激光器的性能并实现精确的波长控制。 该滤光片允许在C波段和L波段内对40 nm的激光波长进行动态调谐,这在调谐和低光谱杂散指标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的光纤激光器,同时保持与当前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兼容性。该设计支持稳定的单模激光,固有线宽为50Hz。 芯片级铒基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超过10 mW,侧模抑制比大于70 dB,性能优于许多传统激光器。其窄线宽使其能够发出纯净而稳定的光,非常适合传感、陀螺仪、激光雷达和光学频率计量等相干应用。 将铒光纤激光器缩小并整合到芯片级设备中可以使其变得更加经济实惠,为消费电子、医疗诊断和电信领域高度集成的移动系统开辟新的应用。它还可以缩小其他几个应用中的光学技术,包括激光雷达、微波光子学、光频率合成和自由空间通信。
  • 《国外研发新型量子级联激光器》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3-07-24
    •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比萨纳米科学研究所与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精度高的新型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能够产生太赫兹频率的短辐射脉冲。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     与通过产生恒定辐射束连续工作的传统激光器不同,新型激光器能够产生“脉冲”光束,即自发地定期打开和关闭,无需外部电源或复杂的控制电子设备,而这归功于被称为“锁模”的技术机制。新技术的核心是量子级联激光技术与石墨烯光学特性的创新结合。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设备架构,可将局部石墨烯条带集成嵌入到量子级联激光器中。该产品被认为可广泛应用于气候和环境监测、超高速通信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