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_使用病毒基因组学评估未检测到的感染和的COVID-19超级传播事件程度》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11
  • 1.时间:2020年5月9日

    2.机构或团队: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

    3.事件概要:

    5月9日,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了来自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研究团队的题为“Using viral genomics to estimate undetected infections and extent of superspreading events for COVID-19”的文章。

    文章指出,无症状感染和有限的检测能力已导致SARS-CoV-2病例的报告不充分,这阻碍了真实感染数的确定,影响了对监测策略评估的有效性,影响了对传播动态的确定和对再生数的估计。利用病毒基因组和时间序列的病例数据可提供估算这些参数的方法。使用贝叶斯推断框架将分支过程模型拟合至病毒系统发育和时间序列病例数据,该研究估算了随时间变化的再生数数及其方差、感染个体的总数、随时间推移发现病例的概率以及在欧洲、中国和美国的12个地方检测到疫情的估计时间。未检测到的感染者数量的中位数百分比从纽约的13%到中国上海的92%不等,在发现两例病例之前的本地传播时间长度从加利福尼亚的11天到明尼苏达州37天不等。在本地流行开始时,发现病例的概率低至1%,随着报告病例数的增加而增加。估计的精度随着当地全长病毒基因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病毒系统发育学可提供再生数的变化信息,其中32%的最具感染力的个体推动了近80%的传播事件。文章表示,该研究是是第一项将病毒基因组和时间序列病例数据结合在一起以评估未发现的COVID-19感染的研究。该文章认为,研究表明,与2003年SARS流行期间相比,未检测到的感染广泛存在,并且超级传播事件对观察到的动态的贡献相对2003年变得越来越小。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05.20092098v1

  • 原文来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05.20092098v1
相关报告
  • 《使用病毒基因组学评估未检测到的感染和的COVID-19超级传播事件程度》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8
    • 5月9日,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了来自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研究团队的题为“Using viral genomics to estimate undetected infections and extent of superspreading events for COVID-19”的文章。 文章指出,无症状感染和有限的检测能力已导致SARS-CoV-2病例的报告不充分,这阻碍了真实感染数的确定,影响了对监测策略评估的有效性,影响了对传播动态的确定和对再生数的估计。利用病毒基因组和时间序列的病例数据可提供估算这些参数的方法。使用贝叶斯推断框架将分支过程模型拟合至病毒系统发育和时间序列病例数据,该研究估算了随时间变化的再生数数及其方差、感染个体的总数、随时间推移发现病例的概率以及在欧洲、中国和美国的12个地方检测到疫情的估计时间。未检测到的感染者数量的中位数百分比从纽约的13%到中国上海的92%不等,在发现两例病例之前的本地传播时间长度从加利福尼亚的11天到明尼苏达州37天不等。在本地流行开始时,发现病例的概率低至1%,随着报告病例数的增加而增加。估计的精度随着当地全长病毒基因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病毒系统发育学可提供再生数的变化信息,其中32%的最具感染力的个体推动了近80%的传播事件。文章表示,该研究是是第一项将病毒基因组和时间序列病例数据结合在一起以评估未发现的COVID-19感染的研究。该文章认为,研究表明,与2003年SARS流行期间相比,未检测到的感染广泛存在,并且超级传播事件对观察到的动态的贡献相对2003年变得越来越小。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4月1日_德国研究团队对9名COVID-19住院患者进行病毒学评估》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02
    • 1.时间:2020年4月1日 2.机构或团队: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慕尼黑施瓦贝医院 3.事件概要: 4月1日,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的文章。 在中国最初出现的COVID-19病例中,危重症占13.8%,重症占6.1%。这种严重的表征与主要在肺中表达的病毒受体使用相对应。通过引起严重症状的早期发作,这种相同的受体倾向性被认为与2003年SARS致病性相似,但也有助于控制。然而,有报道说COVID-19病例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提示有可能在症状前或症状少的情况下传播。因此,现在迫切需要有关人体特定部位病毒复制、免疫和传染性的信息。 本文对9例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毒学分析,为病毒在上呼吸道组织中的主动复制提供了证据。在症状出现的第一周,咽部病毒的脱落率非常高(峰值为7.11×108 RNA/咽拭子,第4天)。尽管病毒RNA浓度很高,但感染性病毒很容易从咽喉和肺部样本中分离出来,而不是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来,血液和尿液从未产生病毒。喉部样本中的病毒复制RNA中间产物证实了喉部的病毒活性复制。在同一病人的喉咙和肺样本中一致检测到了序列不同的病毒群,证明是独立复制的。从痰中排出的病毒RNA量超过症状结束时期。50%的患者在7天后(总共14天)出现血清转化,但随后病毒载量并未迅速下降。COVID-19可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疾病。文章中揭示的病毒在上呼吸道的主动复制研究结果,为COVID-19的抑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注:此处文章虽是已被接受出版,但是未经编辑的手稿。在以最终形式出版之前,文章将经过编辑、排版和校对。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