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纳米颗粒如何有助于热力学混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28
  •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不添加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颗粒的矿物油-水流体混溶性。首先,使用旋转液位张力计(SDT),在不同浓度下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修饰的SiO2纳米颗粒,进行了三系列界面张力(IFT)测试。其次,建立了一种新的综合热力学模型来描述不含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颗粒的流体混相性,并从理论上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修饰纳米颗粒对热力学混相状态的影响。通过将计算得到的混合自由能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和实例进行比较,证明了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物理意义。一系列最优条件的改善等混溶的液体surfactant-decorated纳米粒子决心:更低的温度,更高的压力,更多的湿润条件下,较小的纳米颗粒半径(r NP < 40海里),一个更大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纳米粒子浓度的范围0.5 - -0.6 wt.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达到最容易混溶的状态,在添加更多的CTAB表面活性剂的同时需要更高的纳米颗粒浓度。此外,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混相发展的影响与纳米颗粒半径无关,而最佳纳米颗粒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25日

相关报告
  • 《肺表面活性剂对肺泡上皮细胞纳米颗粒摄取的抑制作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12-14
    • 自然于2020年11月10日发布关于纳米医学的内容,文章指出肺表面活性剂在肺泡腔表面形成亚微米厚的液体层,因此吸入的纳米颗粒在与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之前就与表面活性剂接触。我们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作为保护物理屏障的作用,通过模拟相互作用的硅-铜-肺泡上皮细胞系统在体外。电子显微镜显示,在纳米颗粒存在的情况下,囊泡被保存下来,而纳米颗粒与脂质相互作用导致混合聚集体的形成。荧光显微镜显示,在两种肺泡上皮细胞模型(A549和NCI-H441)中,表面活性剂使纳米颗粒的摄取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而与玻璃浸入培养或transwell上的气液界面培养无关。共聚焦显微镜通过显示纳米颗粒-脂质共定位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证实了结果。因此,我们的工作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肺表面活性剂对吸入的纳米颗粒起保护作用。因此,在预测纳米颗粒毒性或药物纳米载体吸收量时,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应予以考虑。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可用于工程纳米颗粒的临床前试验。
  • 《新的方法有助于评估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2-30
    • 由于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微小材料可以在化学、生物医学和电子等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 创新材料的分析和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技术创新,在从生物工程、医学到最先进的电子技术等诸多科学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纳米尺度上对新材料的实际设计和分析有助于克服早期方法和设备的局限性,实现新的功能和无与伦比的效率水平。 金属纳米粒子也是如此,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当代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项新开发的合成技术以树状分子为模板,使科学家能够制造直径在0.5到2纳米之间的金属纳米晶体,即十亿分之一米。 这些非常微小的粒子被称为“亚纳米团簇”(subnano clusters, SNCs),它们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比如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量子现象,这些现象极易受到团簇组成原子数量变化的影响,并且是(电)化学反应的特殊催化剂。 遗憾的是,目前在纳米尺度上用于分析粒子和材料结构的分析技术并不适用于检测SNCs。 拉曼光谱是这样一种技术,其中一个样品被激光照射和由此产生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实现材料的潜在成分的分子轮廓或指纹。 传统的拉曼光谱及其变体为科学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但它们往往灵敏度较低,因此不能用于snc。 因此,一组来自东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包括Kuzume博士、山本公久教授和合作者,分析了一种改进拉曼光谱测量的方法,使其能够用于SNC分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拉曼光谱法,它还有另外一种细化的变体,在这种变体中,金和/或银的纳米粒子被包裹在一个薄的惰性硅胶壳中,与样品混合,以增加光学信号,从而增加方法的灵敏度。 研究人员最初从理论上确定了纳米粒子的最佳组成和尺寸,其中100纳米的银光放大器(几乎是通常所用尺寸的两倍)可以显著增加附着在多孔硅外壳上的snc信号。 这种光谱技术选择性地产生离光放大器表面很近的物质的拉曼信号。 山本公久,东京工业大学教授 为了验证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对氧化锡snc的拉曼光谱进行了量化,以检验是否可以在其结构或化学成分中找到对其在特定化学反应中神秘的高催化活性的解释。 当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拉曼测量结果与理论分析和结构模拟进行比较时,他们对氧化锡SNCs的结构组成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解释了氧化锡SNCs的特异性、原子依赖的催化活性的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对发展更好的亚纳米尺度科学和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对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详细了解有助于实际应用的亚纳米材料的合理设计。高灵敏度的光谱方法将加速材料的创新,促进亚纳米科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山本公久,东京工业大学教授 研究人员所展示的创新将有助于扩大亚纳米材料在催化剂、电子和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