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之战:成本与性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7
  •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混乱之中,尽管全球GDP下降,但电动汽车(EV)和电池领域仍有大量活动。

    有报道称,特斯拉(Tesla)将在于中国制造的Model 3中使用磷酸铁锂(LFP)技术(来自中国电池生产商CATL)。尽管特斯拉尚未确认,但从纯粹的成本角度来看,在镍锰钴(NMC)上使用LFP是有意义的。

    在中国,CATL的LFP阴极活性材料(CAM)的价格(每千瓦时)比NMC811价格便宜43%。考虑到阴极是迄今为止电池中最昂贵的组件,这种活性材料成本的差异或对电动汽车的电池最终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LFP和NMC的成本与能量密度

    尽管成本存在上升空间,但LFP的显著缺点是能量密度,其仅为MNC811的65%~70%(取决于包装)。这意味着,若需实现相同的行驶里程,EV电池的物理尺寸将增大三分之一,这对于空间有限的车辆来说是一个问题。使用LFP供电的Model 3,使用与当前版本相同的电池空间,应具有NCA范围的66%左右。

    当然,如果特斯拉使用LFP,其动机是降低成本,因此电动汽车对更多人来说可以负担得起。此外,中国新电动车的补贴仅适用于价格在30万元以下的汽车。为了符合条件,Model 3的价格必须下降2019年价格的20%~25%。

    在中国,政府补贴还要求电池组(而非电池)级别的最低能量密度为140Wh/kg。在传统的电池组设计中,使用LFP不能达到140Wh/kg的水平,因此必须重新设计以优化空间和重量。

    电池到包装技术

    CATL和竞争对手比亚迪都宣布了新的LFP包装设计,其效率大大提高,均已超过140Wh/kg。新设计被称为电池到包装(CTP)技术。尽管存在设计差异,但这两家公司本质上都使用非常大的棱柱形电池,这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电池包装和冷却系统、更少的连接和更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

    与目前在中国以外的所有Tesla汽车中使用的Panasonic NCA圆柱形电池相比,新的CTP设计将连接和电路的数量减少了200倍,从而使电池便宜得多。LFP和CTP的使用应转化为一种可以勾选中国市场所有条条框框的工具。

    国外也在寻求使用大型棱柱形电池的包装设计。通用汽车和LG Chem的关系导致Ultium电池生产,该电池计划于今年秋天投放市场,到2022年所有使用该平台的通用电气电动汽车都将使用。

    相反,他们将使用含89%镍的新型LG Chem NMCA化学物质,所得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应大于200Wh/kg。

    当然,这比LFP贵,使用NMCA和Ultium技术,通用汽车希望使用锂离子电池实现最大的续航里程,并且考虑到包装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具有成本效益。

    大众汽车也开始使用他们所谓的模块化电驱动矩阵(MEB),类似于CTP和Ultium,实现大型棱柱形电池的高利用率和低成本架构。

    LFP在电动汽车中的使用率主要由于其低成本而增加,但问题是在什么程度上?

    首选技术

    显然,LFP技术将在中国乃至其他以成本为驱动因素的亚洲国家普及。另外,预计在成本最为重要且将使用LFP的这些地区,小型两轮和三轮车的数量将强劲增长。此外,LFP正在通过大众运输卡车进入巴西。

    同时,对大型高性能汽车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CAT、SK Innovations、LG Chem等将为亚洲、欧洲和北美的电动汽车提供高镍电池。NMCA、NMC811和其他高镍化学品将是性能的选择,并且随着钴含量的降低,它们还将成为含镍锂离子成本最低的产品。

    外 表

    对未来的期望是两种主要技术——低成本LFP和高性能(高镍)NMC。BNEF、Roskill和其他分析师对此两种技术的市场份额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到2030年,LFP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预测百分比范围为15%到40%。

    目前,尚不清楚成本与性能的关系将在哪里结束,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EV电池技术。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中国生产的新型电动汽车中,只有四分之一是LFP,而NMC/NCA的这一比例为76%。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大开发成本性能的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07-0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6月27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全固态锂电池可以克服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上的严重缺陷,同时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对新能源车和储能产业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但是,由于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难以兼顾性能和成本,产业化仍面临巨大阻碍。 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全固态锂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高离子电导率(室温下超过1毫西门子每厘米),良好的可变形性(250至350兆帕下实现90%以上致密),以及足够低廉的成本(低于50美元每公斤)。但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此次研究中,马骋不再聚焦于上述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转向氧氯化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氧氯化锆锂。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如果以水合氢氧化锂、氯化锂、氯化锆进行合成,它的原材料成本仅为11.6美元每公斤,很好地满足了上述50美元每公斤的要求。而如果以水合氧氯化锆、氯化锂、氯化锆进行合成,氧氯化锆锂的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到约7美元每公斤,远低于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10.78美元每公斤),并且不到硫化物和稀土基、铟基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的4%。 在具备极强成本优势的同时,氧氯化锆锂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当。它的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2.42毫西门子每厘米,超过了应用所需要的1毫西门子每厘米,并且在目前报道的各类固态电解质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它良好的可变形性使材料在300兆帕压力下能达到94.2%致密,可以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也优于以易变形性著称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同等压力下不足90%致密)。 实验证明,由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在12分钟快速充电的条件下,该电池仍然成功地在室温稳定循环2000圈以上。 研究人员介绍,氧氯化锆锂能以目前最低的成本实现和当下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的性能,对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审稿人认为这一发现“很有新意和原创性”,并且认为氧氯化锆锂材料“很有前景”“有益于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来源:中国科学报 王敏)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22-1
  • 《动力锂电池全球龙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6
    • 概要 根据GGII的统计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动力电池装机18.3GWh,市场份额达到47.6%,位列行业第一;产品性能方面,公司位于国内一流水平,可配套绝大部分主流车企,供应关系稳定;成本方面,公司得益于“高能量密度体系+供应链管控+设备投资成本下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事件 根据GGII的统计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动力电池装机18.3GWh,市场份额达到47.6%,位列行业第一;产品性能方面,公司位于国内一流水平,可配套绝大部分主流车企,供应关系稳定;成本方面,公司得益于“高能量密度体系+供应链管控+设备投资成本下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基本情况 中国龙头打造动力电池王国:1)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以主业为中心综合布局锂电材料、储能系统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提供一流解决方案;2)团队脱胎于ATL,技术背景雄厚,2018-2020年三次股权激励强化团队凝聚力;3)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在材料体系和结构工艺上创新升级;4)公司形成总部+四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的全球化综合布局,目前规划产能接近300GW,即将迎来产能投放高峰期;5)供应链管控能力强,打造从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链闭环;6)坚持大客户战略,基本完成行业“跑马圈地”。 观点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潜在空间巨大: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距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目标差距巨大。伴随国内财政补贴政策退坡趋缓,特斯拉、大众引领的爆款车型拉动需求,以及存量出租车、公交车替换和B端采购预期加强,国内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海外市场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边际向好、欧洲主流车企陆续公布电动化大战略,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及车型改善,预计未来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实现36%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与此同时,电化学储能市场也迎来高增长阶段。 机构盈利预测 业绩未来保持增持评级 市场一致观点 公司目前动态估值为139.17